张筱:天赐地蕴(私语•续十九)

标签:
张筱原创散札艺术、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
《天赐地蕴》(私语·续十九)
◎
@
把茶席置于阳光能照耀的地方。
喝一泡茶,这是对生命的感恩。
啖一枚果,是对生活的感恩。
拥抱这样一个早晨,是对自然的感恩,还有人!
@
世界再大,若是不开心,有何用。
若是欢喜,世界便是大方的世界,有无数的回馈让生命更加美好。
无论如何,这个世界是值得爱的。
@
我只是生活在现代的一个过去的人,总是想要脱离现实而存在。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
人一生,充满了波诡云谲的莫测变幻,生命在动荡的时代动荡着。当然,只是小人物,对这些动荡(只要不是战争所致)并不敏感。
没有一个时代,不是不动荡的。我相信。
@
仔细看每一片秋叶的色泽、叶脉、形态,都是各异的。虽然,它们生长在同一根藤上,在同一个空间。
@
小时候,有许多看不懂,不明不白,是无知所致。到后来慢慢明白了世情、事理,有了经验,但仍然有许多看不明不白的事,却也懂。
人,是复杂的生命肌体。比生命复杂的是思想。
而所谓的修养,则是一个人对世间古往今来的消化吸收后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
@
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热爱的事情上,没有义务去关注他人的成功。世界就是这样,它不可能让人脱俗。
记得某大雄宝殿高高大大高高在上的、人造出来的佛,通身闪闪金光中,透出的仍是俗气。
佛在高处,是信众高擎。人,也许只是高一点与低一点罢。没有什么可炫耀。
@
人生也好,生活也罢,不过是一个将有用--在时间中--变成无用的过程。
真正的有用,是现在、实时--对所有物而言。
而无用的思想、精神,才让一生真正受用。
@
沧海桑田,岁月蹉跎。
每个人都在自己面前的世界奔走、奔忙、奔波。
是的,我们看到的是大世界,活在当下的只是自己长久出入的一方世界。
@
社会机器运转起来,每个人都是或精工锻冶、或粗模浇铸的大大小小的齿轮,不能停止转动。
职业化,是与人性相悖的。而科技的副产品,是让这个世界多了太多的隐形杀手--这是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幽灵。
@
源远流长。源远未必能流长。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那是鲜血的源流。
@
沙上写的誓言,风中的情歌,佛前的祈愿⋯⋯在我看来一样飘渺。
所幸,还有这样的一些飘渺,让人生充满柔情,变得不是那么狰狞。
@
秋天的白马浪,与春天的挑花坞一样,令人怀想许多美好、美妙情景。
@
品质,于一个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品相是给别人的,那么品质才是自己的。
只是,人们往往颠倒了这种关系,一昧的去追求品相。
@
虚与实,真与假,善与恶。从来就是连体的,如一座山脉的起伏迤逦。
@
社会人的焦虑,是身份认同的焦虑。这不是现代的主要特征,却是最明显的特征。
社会的另一大特征,是浮光掠影的速度加快,由之催生的安危危机。
@
创意,似乎一直很时尚,这条路还能走多久?
原创,也似乎成为热点。但真正意义的原创,比例与概率都很小。
类型化写作的趋势,似乎也正在加快分化。
@
自由的时间、空间、区域,自由地徜佯。
自由是珍贵的。在自由的状态中漫游。
@
当一个姿势被雕塑,那一定是经典了千年的某个细节。
黄河浪,羊皮筏子,筏工。
划动的桨,被时光反反复复剪影。
这帧力的剪影,反反复复让我感动。
@
由盛而衰,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太快。
草木一秋,这个秋字,其实透露的不只是悲凉。
交替,更叠,复始。大自然永远在演着这几幕活剧。
@
聚与散,离与合,就在这灯火阑珊处。
夜巿,真是一个好去处,人间烟火味道,尽在其中。即使是身在他乡的过客,也能在形形色色的美食中,暂时忘却孤旅的烦。
人生何处不相逢,夜深霜沁开金樽。
不说轻尘不说雨,不说西出阳关去。
道法自然九归一,诚信为本是真谛。
花街步轻人迹少,独擎星斗踏山径。
2017-10-26 半坡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