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翁淬语【捌】
标签:
张筱文学原创随笔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
【捌】
当教化失败时(其实是无效这个词更妥贴),人们便用感化(更多是道德感化,亲情感化,悲情感化)的手段与方式来钳制(对象)。这个时代两种方式通用,只是用于不同的对象。
我喜欢的是潜移潜化,人品的,自律与责任的,人格的,而非别的方式。
世事,正如钱仲书先生那句名言:城里的想出来,城外的想进去。出入之间的经过、历阅,才让生命更通透、智慧一点(当然是思想智慧,不是所谓的生存智慧,两者在此不同日语)。
从另一条路走到湖边,湖光美,山舍美,雨的柔和更添其朦胧美。
一个定点,一条或多条路径,这是午间散步的习惯。从原来的黄河水岸,到麓山湾中的青山湖泊;从原来的半坡居到现在的麓山别舍,不是跨越,只是距离与时空的平推、位移。当然,同样的一场雨,落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就成了不同的两场雨。
同样的是花事,人事,琐事,闲事。也是同样的生活命理,同中异,异中同。
湖中的鸭子还是那么一群,不管晴天雨天阴天,总是在水中游,总是追逐嬉戏。
“落红不是无情物”,目及树篱下红色的落叶,突然想到这首诗,眼前的景象,也如同对这句诗的新解。按之前的理解,落红当是花;按目下的情景,也可是花也是叶。如小刀斜横在地的红叶,整朵凋零在地的茶花,似乎都是在为这句诗还原场景。
“落红不是无情物”出自晚清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全诗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人,当然不是。
悲催的是,许多人都在怨世界的不公平,都恨属于自己的(占有的)太少,很有人意识到自己索求太多。是的,我认为自己对世界的要求向生活的索取太多。
少一点索取,对世界能做的,我只剩这点自主。
层面,意义,分享,言说这样一些东西,与主动放弃索取相比,不值一提。
少一点索取,只是放下许多无需的东西,并不影响生活的正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