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斋与居(《蜉蚰集》)

标签:
文学原创张筱作品《蜉蚰集》)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
※
我总以为,禅意由此散洇开来,空灵,空落,却有无穷意象生成胸间。
真正的禅,臻于化境,如我平凡者,不可抵达深境,然得些皮毛禅理,也足
自聊自慰。
由境生象,由象生意,由意生禅。我总是借助外物之力,抵达禅意入口,走
几步算几步,能走多远算多远。
禅在物外,也在心底,相互印证。
“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懂得了禅理,无处不生禅意。
禅意是一种美:空旷寂寥中有禅,萧索破败中有禅,朴拙逼仄中也有禅。
禅,是一个人与自然万物的精神互动。
禅是一颗素心,让人在红尘滚滚中保有清明。
※
寺,猎奇于红石公园(韶关丹霞山),体察南北气候不同植物各异,还有
在武江边的戏水(算不上游泳),于珠江边的徘徊。那段日子,有机会真正
静下心来,回望自己年轻的过去。嗣后,写的《信仰,把灵魂的灯盏点亮》
一文被某宗教读物刊载,个中的一些观点,放到现在,也不能算是谬误。
记得在十里亭羁居时,亲自手书一“禅心”条幅贴在墙上,曾宽慰过我多少
失意与失落。搬离到别处时,我取下它一同带走,可此物后来再没有找到,
不知其踪。但当时的情境,回想到时仍是历历在目。
※
朋友来访,说书房有禅意,我笑笑未置可否。
在三合居时,约居住了三年多,也接待过许多朋友,诗酒茶道,无不尽兴,
至今让朋友们念叨。
有人记住了我桌头的墨菊,有人记住了我生存的简朴,有人深爱上处所的安
静。也有人为我的清贫洒过同情的泪滴。
在半坡居,最后接待的是从南方来的两位朋友。我们先是一同骑骆驼游览鸣
沙山,在月牙泉的黄昏玩沙子玩到月升;次日去敦煌莫高窟,后又到嘉峪关,
再后来去青海湖与塔尔寺。旅行回来,在三合居设家宴话别。
搬到半坡居,也已两年有余,在此,不知还能住多久。
从九米斋到三合居,再到半坡居,虽然安住的空间增大了些,但条件还是依
然的清苦简陋(朋友们的观感、体味),可我倒觉得十分适合我。适合的,
就是好的,不在皮相,也不在形式。
“自适其适”,于生存的境遇,我一直都是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