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者的风言谵语》:一月风语【2014-01-10--15】

标签:
文学原创张筱思想随笔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
独行者的风言谵语
□
【2014-01-10】
瞬息间,已是万念。心,已行得很远很远。可叹的是生活,一直裹足不前。
拂晓,烟青色的霞缕在城上空平缓铺开,纷呈意象,让人的心有些激动莫明,但我清楚地知道,这不是为新的一天激亢。新与旧,特别是对日子而言,早就模糊了此种概念。
拒绝签约,拒绝入伙,拒绝主义。日常,我是我的主子,我是我的奴才,让行为臣服于内心世界的淡泊。
象人一样思考,象狗一般在大地上流荡。不是梦想,是独行者一生的光景。
远处,皋兰山被霞彩笼起,犹披上了一件神的长袍,褴褛得辨不清本色。
心,起伏,日子也起起伏伏,打扰此间安静。
【2014-01-12】
“我表达了自己/我获得了生命”。读到舒婷这两句诗时,心,哗然一片。
太多的名人名言,我不喜欢,只喜欢着诗歌,特别是一首好诗无法明确界定的意象,玩味、沉醉、悟思、透照。这就是诗歌的精神。反过来,名人名言更适合于名人,不适合人众。口号式的名言,真是通向成功路上的强心针吗?否。许多事,是学不来的,既是学得很像,也只是皮毛。可往往在众声喧哗中,人们一度迷失自我。再换句话说:信仰不是灯塔,不是路标,只是对一颗或疲惫或迷茫或破碎之心的安慰。
我表达了自已/我获得了生命
是呀,众人都在“表达”着自己,惟方式不同而已。再者是,有人在觉悟中表达,有人是盲目盲从的表达。因而,生命获得的途径各异,意义不同。如另一首诗:有的人死了,却活着;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生与死,在这里超越了死与死的形式,成为一种指向:精神的,哲学的,理想化的存在。
同为隐士,不同的造化,却生出不同的花与果来,有人在生命(肉身)得到解脱,有人在灵魂的高地得以升华。灵与肉,是一体的,有时,却会遭遇双层的分离。
许多事,有着殊途同归的别径。
一些事,却永远不能并行同轨。
想象一下,假如世上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能做好自己,那么这世界,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呢?
不幸的是,这只能是一个假设。如同人不能生出双翅一样。
然而,我喜欢着这样的假设。
生活是苦痛的,生命是苦难的,人生是苦悲的。这一切因人而异,因环境、思想、精神境遇而异。
理想被大风熄灭,又一次次重燃。寄希望于自已的是写作的独立、自由,基于生存之上,埋没生活之中,把:心之火烛,映在时空幕布上,使其浅淡投射,绰约生命姿影;灵之挣扎,揉于天簌合唱中,让其泯灭重生,悄然咏唱独吟。
【2014-01-14】
月又将圆。明晚,我会在什么地方,肯定是在别的城市,不知能否遇见月光下的大海?大前年深秋,去普陀山,先飞往上海,与儿子小聚,然后他送我从吴淞口搭上夜航船。那夜,月很清朗,是我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夜航,至今一想起来,还觉得是那么地迷人。
住在半坡居(之前是三合居与九米斋),我领略得更多的是山月的清癯、冷峻、寒凝,人春到冬,又从冬到春,十几个寒署中,已记不清多少次踏着月光,到兰山上散步。月的清朗,月的柔美,月的凄迷……与心互照,生出几多慨慷与喟然长叹。会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也会想起李白的那首《将进酒》。月白,月黄;月缺,月圆。转眼间,青春不在,华发已生,却没有能够留住那怕是一缕的光阴。月是恒星,生命是一尾行星,亦或最后成为一尾流星。想想,倒没有惘然,只是更明白脚下的路,该如何举步,如何前行。
腊月,总是很热闹。平常不喜逛街的我,更是深居简出地生活,这趟远行,不是我的选择,但却没有理由距绝。去看海,去领略南国的风云,觉着倒也是不错的一次旅行。
每次去看海,感受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十年前的鼓浪屿,乘游艇破浪;还是八年前在香港海洋公园的山背面,眺望太平洋;或者是大前年,在东海看日出;还有去年去泰国,在暹罗湾浅海裸泳。大海,在我眼中还是迷一样,隐匿着太多秘密。今此去看海,心中又会升腾出什么样的景象呢。
海,距我很近又很远;明天要出发,今夜,还有机会独步兰山腰,让心与月互照。
【2014-01-15】
云层之上,右手是落日,左手是一轮满月;天,已经不能用洗过来形容那种纯粹的蓝;机翼下,是云橘波诡、万马奔腾的幻景;心中,被莫名的情绪填满:一丝激动,一缕欣喜,一腔欢郁,一点沉凝,一些感慨,一瞬热辣,一味亢奋,一团宁静,一片空白……的确,当时的心情,难以言喻的美好,是心愿随行,渴慕达到了圆满的心身舒泰。回想起来,此般景色,在我有限的历阅中,还是第一次遇见,相信以后也会很难遇见,由此,我把此当成了人生的的一场奇遇。
飞机开始降落,机身在烟青色絮云包裹中,有各迷失与失落的感觉,再好的美景,终也是昙花一现,而记忆的闪存,最终又会留给我什么呢。
云层下的夜幕,是惯常见到的,星星点点的灯火,就是这个滨海之城。安全着陆,走出机舱后,我四顾寻月,当我的目光与它相遇时,突然的错愕,让我心下若有所失。这轮月,竟然没有我预想中的皎洁,如日久的病人,容颜黯黄。在乘车到市区的途中,我再次看到了这轮圆月,如一只银盘,比之前鲜亮许多。
无数次的与月相遇,有时是猝然间遇到,有时是特意去赏月,月圆或者月缺,上弦或者下弦,在不同的场景,带着不同的心情,会留下不一样的觉知。景语,物语,情语,掰开、揉碎,已分不清楚。如一杯禅茶:碾碎、过筛、煮汤、沉浸,最后才是抵达心意之物。
十五的月亮,就这样与我不期而遇,在飞机上,在飞速行驶的汽车上,都看到,算是一桩心愿达成。随后在三亚,也许还会与这腊月的月亮相遇,不过十六、十七日的月亮,自然是不圆满的,但我的心,却在此行中渐渐圆润,饱满起来。
突地想起别人的一句话:“我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这时,我把明珠换成“明月”,愿它照亮我人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