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人风语【2013-04-12】

(2013-04-15 08:35:11)
标签:

个区区

例子

意识

心情

张筱随笔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风人风语【2013-04-12】

  四月风语

 

 

    

 

 

 

2013-04-12

 

天底下,谁的都不能亏欠,只有父母的可以。我意识到这些时,已亏欠父母很多,注定今生都无法报答。可是,那一位做父母的,又希望自已孩子报答什么呢?他们只希望孩子们过得幸福。孩子们的幸福,就是他和她最大的幸福(我的父母亲,我的妻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多父母唯一的期盼,就是在晚年,孩子们能多陪陪他(她)们。可是我的父母,对此就连一点点要求也没有,只是在电话中询问一番我们的近况,让我们和在另外两城闯荡的孩子气好好工作,不用记挂家中什么的。回头相想,对父母的亏欠,真是太多太多。

又做一恶梦。梦中,我狂暴地伤了人,连死带伤竟达四十多人。醒来时已惊出一身冷汗,细节倒是忘了。想想自已,心中并没有什么样的深恨大恨,既不恨某一个人,也不恨(只是忧)这个世道,况且一向反对血腥暴力,讨厌革命(谁,又该革谁的命?)为什么梦中会有如此疯狂举动呢?百思不得其解。还是沉默,管住自已的嘴,让生命在思想中澄明。

在一个固定的处所,呆了十年,真是腻烦。许是真落伍了,在时尚的潮流圈。也不是自视清高,于我没有道理。人文素养普遍的缺失,能交往的人中,除专业之外能通晓美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人,几近于零。遇到的人多是语言的强人,思想的贫血者,如何不悲。何能不悲乎!

王小波辞世16周年之际,李银河女士写了一篇文章,阐述她编的一套知识分子丛书,其中有王小波的《知识分子的不幸》,送审时竟然今没有得到审查部门的批准,还有其他几位当代优秀的知识分子作家的也同样没有通过。“王小波的文字在他逝世16年后的今天仍然处于中国思想启蒙的敏感地带,处于社会进步与保守论争的前沿。无数读者仍旧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期待他的文字,而审查部门则是战战兢兢地担心他的文字一旦出版会对愚民氛围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想到此,我真是悲喜交集,喜的是,小波思想的锐利和文字的魅力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悲的是,时至今日,一些最基本的自由民主人权思想在中国仍旧敏感,通不过审查,说明我们的社会在思想自由方面这十几年来寸功未进。”

我是敬佩王小波的,也同意李银河女士文中的几种推测,对检查官。书报审查制度,说到底是政治的产物,不是文化的需求。政如所谓的非法读物一样,与一些出版社印刷的许多文字垃圾相比,它只是少了一个所谓的书号。民间许多优秀的思想文化,就是这样被一个区区的书号,拒之门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