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更阑,碎影摇曳(随笔)

(2013-02-28 09:09:55)
标签:

伏龙坪

随笔

墙壁

图片

张筱随笔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更阑,碎影摇曳(随笔)

    更阑,碎影摇曳

 

                            

 

一位年事已高的画家,停画多年后,不期遇到一位年轻的女士自愿给他当模特。在创作过程中,画家找回消失已久的激情,僵硬的心灵开始了复苏,最后创作出了他一生最好的一幅画,但由于妻子的猜疑和误解,画家在完成后将这一画藏进了墙壁,他却以另一幅示人。最好的画,是画家生前的秘密也成了最后的秘密。

更阑,无睡意,脑海中却泛动起这部电影的一些情节、画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答案,因为电影镜头始终没有对画家藏起的那幅杰作做过正面的拍摄。由之,也给观者留下了无尽的悬念,让观者去猜想,这样不同的观者,都会在此情节和情境的牵引下,在心中完成这幅画。但此时,这幅画,已经是观者通过自已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观“加工”之后的“杰作”了。反之,如果电影镜头真的将这幅藏起的画作示人,观者肯定会大失所望。导演的高明之处,正在这里。也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进入蛇年,许多故事已经发生,别人的,自已的;许多故事还未没生,自已的,别人的。世界是动态的,动态就是常态,如江河之流一日都不可遏。而蛇年的春节,似乎与往年也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可我却感到自已的内心起了微妙变化。这种微妙,让人抓不住,也猜不透。是写作上的,还是职业上的,或者是家庭方面的……似乎都是,似又都不是。也许是年龄关系,也许是心境与往日大有不同。确切的一点是,蛇年春节回老家呆的几日,没有如往年一样到处去访老友,更多的时间是一个人在素园安坐,烤火,煮罐罐茶。就这样,一袋二两装的高山茶,让我渐次煮完了。盆中火通红,茶汁煮沸后,丝丝缕缕蒸汽在茶罐口上袅娜升腾,连同泛动的茶香,足以令人陶醉,也让人乐此不疲。乐在苦中,幸福在苦中,安详在苦中。这苦,是茶汁的苦,无关其他。

月光,洒满窄窄的庭院,有着沁肤之感。它让人想起乡场上,那通透如水的秋天;也让人想起山道上,那孤寂清傲的氛围;还有一片江南月色,朦胧的视野;还有鸣沙山尖,那灿如金鲤的月亮。记忆的碎影,被月光连缀,一如童话的活泼,又犹诗篇的俊朗秀美。在这更阑之时,忽如一夜春风萌动的许多芽尖,鲜亮鲜活,搅和着思绪的幽深与悠远。在此情境中,又想起白日里辑录的一组图片,全是我镜头中的狗尾巴草。选出的图片中,有春天的狗尾巴草,夏天的狗尾巴草,秋天的狗尾巴草;有群族丛生状图景,有单穗的特写镜头,有双枝的剪影凡此种种。不多的几幅图片,却是三四年间才拍摄到的,其难度不大,拍摄时间跨度却让我自已也感惊诧,也引发了我别的一些感慨。有些事,原本没意义,但也许到一定时候,在某些情境中,却油然生发出别的意义。这让我想到了读书,有人说学以致用,有人说读书无用。有用无用,这得看一个人的心态,是功利型的实用主义,还是理想型的逍遥主义(我杜撰的主义)。一事一物,一物一理,全在于用与无用,也全在于取还是舍。

前两天与一朋友聊天,问我杏花与桃花的区别,我悉数回答了她,结果到最后,才知她误把梅花作它花(桃花)。事后,她自已也笑倒了,说“前两天本想去探探杏花是否露芽了,不想笑把梅花当做桃花了”。我大笑着对她说你也太出典故了。话余,我反到觉得朋友的童心可爱,识就是识,不识就是不识,不作假,不饰非,已属难得。识不识得一花一物,全与个人兴趣有关,不识梅与桃,也算不得笑话。当然,仅此一例,也能窥见朋友坦荡、率真的本性和性格,有这样无心计的朋友,自是多多益善。久了,也会被朋友感染、同化。这是我的福祗,自是很珍惜。

元霄节那天,一直窝在半坡居中。中午邻居就在院子中既是烧香又是放炮,到了晚上,我正吃饭,她竟端来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说这是她们老家的习俗,正月十五要吃饺子。这份心意,你说我们能推辞吗?妻子那会也下班刚回到家,说了几句客气加感谢的话就笑纳了。等邻居前脚一出门,我就挟了一个放进嘴巴,一咬,嗯,这饺子真香!是啊,这都市里的乡村般习俗,让人觉得亲切、温润,真好。饭后,也没有如往昔一样去逛街,赏灯,观看满天绽放的礼花,也没有到街口去跨火堆、为新年祈福,甚至也没有看电视播放的元宵节文艺晚会。和妻先后给各自的父母打了电话,然后俩人喝着浓浓黄酒,有一句没一句说说闲话拉拉家长,就到半夜了。

在春天的这个晚上,不知何故竟然一点睡意都没有。已经在床榻上熄灭灯的我,随又按亮了床头灯,索性拿起那本《因自由而美丽》接着往下读。但愿翻动书页的声音,没有惊动身侧妻子的好梦。

 

                              2013-02-26  伏龙坪·半坡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