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话假话(《情绪的片断或思想短板》)

标签:
张筱随笔育儿法国真话假话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
相信每个都有自已反感的一些事情,也有对所反感的人事持有的不屑、轻蔑的举止或言语。可是,也有许多人在遇到反感的人或事时,采取的却是另一种态度,把厌恶伪造成谄媚,把假话当成真话说。一般情形下,是所反感的人直接关系到这个人的命运,他便选择了屈从;另一种情形是由于所反感的事,却能给这个人带来诸多的好处,他便默然中接受,或等待着事情往下发生,他才不管这件(类)事道德不道德。这种人,在写作的人群和所谓的作家中不是少数。
说真话难,难在真话容易伤害别人的感情。而假话就象政治言论,永远象报纸上报道的那样鲜艳。十七世纪法国作家沙福尔说过这样的一名话:“任何公认的意见,任何公认的常识者是愚蠢的,因为它们都只适合群众。”真是经典之语。
许多时候,许多场合,我宁愿保持沉默。而还有一些场合,也许我一生都会选择逃避。宁愿不说话,也不愿讲违心的假话。
事实上,在朋友或所谓的熟人圈子里,大抵才是能听到真话的地方。真话已被商业利诱,如同诚信一样稀缺。
按理说,作家是该讲真话的。但是很多“作家”都讲的不是真话,有的甚至是鬼话连篇。
按理说,经济学家是该讲真话的,但靠谱的话说得不多。
按理说,教授是该讲真话的,但事实往往却让人大跌眼镜。
许多人不讲真话了,而许多该讲真话的人也不讲真话。商人不讲真话了,学者不讲真话了,就连政治家也不讲真话了。
以“安详”论知名的作家郭文斌,他在一篇访谈中讲到:“从本质上来讲,作家是不存在地理身份的,因为心灵不存在分别,它是‘一’不是‘二’,如果是‘二’,它就无法实现‘感应’,也就无法实现‘共鸣’,所谓‘心心相印’,就是从此而来。”这厮讲了一句真话。
现在是越著名越不靠谱,商业、产品品牌如是,所谓作家也如是。是这个世界越来越不靠谱了,还是人心越来越不靠谱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哀哉,惜哉,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