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在书房的字与画(随笔)

标签:
张筱随笔李煜花都书房《醉翁亭记》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

霜降一过,天气果然就不对了,院子里冷得已不能久坐。秋冬之际的这个节气,先是风嗖嗖地吹,不歇不停。隔着窗玻璃,就能看见窗台上那盆菊花起伏摇曳。这盆曾被一朋友称赞过的金菊,半月之后,仍是那样精神;另外一盆墨菊,刚抽新芽时因鸟的眷顾,又重新发了第二茬,花期便自然地迟后月余,所以到现在还只是在枝头上顶着蓓蕾,待机绽放。其实,菊花是不畏霜的,可就在霜降前两日下班回来,却发现院中许多盆花都被房东分搬到两处窗台了,是为了避免受了霜冻。我养的,房东养的,院子中的花这样一咕脑地搬家后,也就不分你我了。风不狂,只轻轻慢慢地扫过。晴朗的天,就在这细风中变得灰暗起来,初以为是要下雨的样子,可是,连日来却是欲雨未雨。
天仍阴着,让人打不起精神读书。但总又想努力做点什么。在婉约的江南一行,又开始喜欢上了古典诗词,这样又从办公桌底下的纸箱中翻出那本早就要带回去却一直搁着的《古典文学大观》。这本书是刘柯选编,岳麓书社版本,硬精装,封面图案是一枝两朵深色浅色的红牡丹,洋溢着书籍的典雅气息。它跟着我有些年头了,看前扉下角的购书日期,差不多近二十年了,是在家乡小镇后街小学旁唯一的书店购得的;现在那家书店,早在十多年前就经营别的东西了。那时我还是文学青年,正做着狂热的文学梦。这么长的一段时期过去了,书中的许多诗我曾读过许多遍,但确实也有一小部分直到现在也没有读过。这与我个人偏好有关,不关书的事。
信手翻开书,一把就翻到了《梅圣俞诗集序》,读到开篇的“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心中竟然酸楚起来;读完全文,心中有种道不明的情绪反复。接下来一篇是欧阳修的名作《醉翁亭记》。这篇在中学时读过,后来又读过多次的文章,这次重读,又读出了不同以往的味道。好的文章,所谓经典,大体就是这样一些每次读它时都能引发你心中不同感受的文章吧。由文中:“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句,我想到了昨天刚在在书房挂上的那幅字。说是字,没有称谓为书法作品,倒不是因为不是书法家所书,而只是我对书法习惯的称谓。
字是在一次聚会后,应我邀请老盖所题。老盖以文盛名,写的字我没见过,但我知他写字。他初时不肯,再三要求下他问我写什么。我便写下自拟的自况联与他看:
【浮月流韵】无嗔无妄无痴无情无锦瑟;半人半兽半佛半仙半坡居。
【天地人和】半人半兽半佛半仙三合居;无嗔无痴无妄无情茶禅味。
他揣摩片刻,提笔在半张四尺洒金宣上先写下“半坡居”三个大字,下面的小字是:“新春即到,与九米兄弟及友人聚,于孝祖书房涂鸦以上。
诗曰:半人半兽半神仙,一去天上五万年;此情不关身后事,一般荒唐一半癫。老盖。”
字果真飘逸,情果然狂放,性果决豪爽。无印鉴,于是按书法作品布局,分在三处捺了红手印。嘿嘿,这手印是让我给逼的。这样的字,绝对是举世无双。当时的情景,现在想来仍鲜活。还记得在老盖朋友的书房时,很羡慕主人书房的宽敞气派。而我三合居的书房,那真是寒碜了还要寒碜,相较焉能称之书房。然,它还是书房。另一位朋友是这样写的“走进去的西面的房子,里面摆放着很多书。那些书,也没有固定的书架,只是那么顺着墙根立着。书的种类繁多。”那时,还没有这幅字,若有,岂不又得多费点朋友的笔墨。
此之前,书房挂的一幅字是“卧龙藏虎”,也是我嘱一书法家写的横披。卧龙者,伏着的龙也,谓住址地名“伏龙坪”;另二字只是取“卧虎藏龙”之意。结果被客人误以为是喻有两儿子之意,实为曲解。但听人言说,我只笑笑,不做辨解。书房太小,取下这幅,才能换上另一幅。这幅字在挂上“半坡居”之前自然先卷轴收藏了。
书房另一边墙上,挂着一张四尺整幅,隶书,几乎占尽半面墙的宽度。内容书写的是李煜的《虞美人》,这是老乡云峰送的。喜欢这首词的意境,这幅字也在书房挂了两年,只要书房不变,就这样挂着吧。记得为着书房的这三两幅字,还挨过一朋友批判。那次他与我喝酒到夜深,不知话题怎么转到了这上头。他先是说这字都不好,挂我书房不协调。当然,我明白他的意思,这些东西不是名书法家题写的,意思是不上档次,但我倒未觉得;后来说还有李煜的词也太沉郁了,要帮我找、另找两幅好的换上。当然,以他的标准,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但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与内心守望是不一样的,于是我笑了笑未置可否,只轻松地换过话题。李煜的词,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高度,而且是很难企及的高度,这才是我看重的。对所谓档次,所谓的品味,我是最反感的。
书房一面墙开着门、窗,东、西两边墙上分挂着字,背墙上则是一幅画。说是画,其实是一幅图案为帆船的十字绣品。这是妻子闲暇时绣的。本欲送人的,结果被送的人说没地方挂,我就笑纳于自已书房了。近期妻子在绣一幅“竹林七贤”的巨幅,差不多开工快两年了,不日也将完工。这一幅绣品,三合居无法容纳,最大的可能,只能是挂回在老家的书房了。
简陋的书房,因了这些字画,多了静雅的氛围。素朴,明净,安静。这是朋友们对我书房的赞赏。其实我这小小的书房,还兼职客厅接朋待友功能:茶屋,酒屋,书屋。乐在其中,鲜为外人知。正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慢慢地,如我喜欢书房这些字画的原因一样,从中我明了老人们那么喜欢旧物的原因。因为那里面有光阴的故事,有生活的故事,有生命的故事。一件普通旧物,于一个人而言,也许具有别人不能窥视的特殊意义,在持有者心目中是无价的宝物;也许,它可以抵御持有者漫长的孤烦独愁。
天还阴着,似又阴得更实了,不知是要下雨还是下雪。其实,下雨也好,下雪也罢,此际都已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