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角小荷也有“禅”(随笔)

标签:
张筱荷西茜禅文化 |
分类: 散文诗·作品 |
不意间,进入画家西茜的博客,浏览、欣赏着图片播放器中的油画作品(数码图像)时,我竞然有点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这是一位90后女孩子的作品吗?睇凝她展示的这些以荷为主要素材的油画作品,一时间有些吃惊,有点惊羡。突然间,我脑海中又跳出另一幅画面。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表在某杂志上的一幅国画,我忘了它的作者是谁,但那枝写意荷的姿影、韵味,偶尔会象闪电一样,在我幽深的记忆里划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个十岁开始学习油画,临习古典、感悟现代,十五岁即开始油画创作的女孩”,她就是西茜;“一个以荷花为阐释人生领悟的艺术符号,以写实主义油画艺术明证真才实学。纯洁与本真同在,灵感与哲思共享。”的年轻画家,她就是西茜。
从西茜新浪博客到她的搜狐博客,我了解到了她的许多事。她说:“我父亲的教育方法可能大家想不到,他从不催我学什么。我父亲的教育方式很独特,表扬、拔高。用女孩儿天生的虚荣心引导我前行……”。而西茜的另一段话中,我读懂了她对自已父亲:一个两度辞去公职,以艺术创作为人生最高追求理想的卫道士式画家的热爱与敬重。而且,她以自已的父亲引以为荣,这又是多什么地难得。
想要对西茜的作品说点什么,但感觉我这个门外汉是没有资格的。但从职业艺术家马世星先生的话中,就能感到他对西茜的褒奖:“油画技巧本身之中的顽强修炼倾向。这类人既回避用作品对于政治权利的直接表态,又抱有顽固的中国传统文人的情怀,继续延续着技术第一的艰苦劳动,严重的背离时尚。目前深圳著名美女画家西茜在其父亲的极端纵恿和要求下就自觉的纳入其中了。”由此可见西茜以其独具只眼的画风与实力,已被画界认可,进入到了更广阔的公众视野。
就我个人喜好而言,喜欢品禅诗,赏禅画。传统的“禅画是无象而有象衬托‘道象’来。”禅画是以禅的思想作实践印证的手法,通过禅画表现自己悟证的境界,并以简略笔法,随心应手写出胸中丘壑,来体现作者的心灵印证的。所谓画中有禅,禅中有画,诗与画大结合。什么是禅?禅没有一种明确的定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可是在油画创作中,如何体现禅?少了文字的印证,能不能达到禅境?反复欣赏着西茜的《悟空》、《禅香》、《香魂》、《涅槃之恋》等画作,我感觉到她达到了。这正好也印证了西茜“90后年龄,60后水平”。面对西茜这样的90后作品,我这个60后简直都有些汗颜了!
西茜在博客展示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禅香》、《空心》。它让我想起前不久自已一个多月前创作的那组散文诗《缘起于莲》,仿佛《禅香》、《空心》,就是对我这组作品意象的再现与升华。我想把这组《缘起于莲》送给西茜,也算是一个长者对晚辈的祝福与祝愿吧。
附原作:《缘起于莲》(散文诗)/张筱
盛夏,陇南。与盛开的莲邂逅于故乡街头。莲的一抹笑意,让我坦然,在欣然中接受。最终离开的那个早晨,我挟裹着莲一同上路。
它不是周敦姬的莲。
它不是青城古镇那方池塘中永生的一支莲。
它不是那个秋天醉在香蒲堤畔的莲。
它不是开在西湖断桥边的莲。
它不是裴公湖时光深处的莲。
它不是我的泥阳川永远消隐的莲。
它是那个秋天,定格于我眼底的故事:荷韵、花姿、水影……幻变万千世界的莲啊。
这个秋天,三合居的莲一叶枯了,一叶生了。如同日子滑没。如同思念在日光与月影里的交替。默默地,没有一丝痕迹。
没有开出莲花。
没有生长莲蓬。
没有结出莲籽。
不知藕,有没有柔韧着那扯不断的丝。不知藕,有没有在我的视线外悄然腐朽?不知明年的春天,它会否在心的冻土之上钻出一片新叶!
莲,是属于夏的。秋天的故事注定没有结局。
莲,是属于爱的。它以柔情包容所有好奇与探究的目光,欣然接爱赞美的语言与痴迷的媚笑。它又若那样地慷慨,大度,具有菩萨一样火热、慈悲的心肠。
莲,从来不与专一的目光对接。它要把它的美丽与慈爱给予整个世界。
清丽的莲。一叶生或一叶枯时,都同样淡定从容。也许一片荷叶,就是它的一片意绪。也许一片枯叶,就是它情感的一个结点。
高雅的莲。它没有开花,所有关于莲花的故事,就这样抹杀。
传奇,只是历史喋喋不休的言说。只是过往时光遗落的风言风语。只是颓废的莲叶空留下的一枝骨柄。
它镶嵌在往生的咒语中。
它冷漠在梦幻的绳索上。
它无动于衷在霜侵北风的暗夜里。
它是竖立于痛苦深渊的骨头。
它是浮动着点点磷火的骨头。
它是与坚冰一道蹲伏冬天的骨头啊!
它就是这样,顽冥地楔在我的忐忑中——
莲。一盆水,滋养不了你的花开。我知道你渴望着在更大更辽阔的水域,遗忘诺言,实现你广博的意愿。
这个秋天,到处洪峰泛滥成灾。这个秋天,我寻着荫影下的台阶,去看望另一个秋天。遥远的钟声悠扬地响起,我的心中,生出一支三生的莲花!
莲,从此我不再把你赞美。
莲,从今往后我不会再让你承载我太多的期冀。
莲,从此时此刻我要遗忘你所有的深情旧有的笑靥。
莲,我们的故事,将在幻生幻灭时不蹈覆辙。
这个秋天,我将遗忘所有莲的表情:
那是周敦姬的莲。
那是青城古镇池塘中那支永生的莲。
那是那个秋天醉在香蒲堤畔的莲。
那是开在西湖断桥边的莲。
那是裴公湖时光深处的莲。
那是我的泥阳川永远消隐的莲。
——缘起于莲,梦醒于莲。一只往生的蝶,飞过了这个阴云四布缠绵悱恻秋天!
201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