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孤独那夜花香(散文)
(2009-05-21 09:25:33)
标签:
张筱散文洋槐花香《回家》情境伏龙黄河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
心情灰暗得一塌糊涂,因为感冒,也因为别的一些事困扰。总之,这两三天一直打不起精神,书也懒得读。打开电视,正好在播《神雕侠侣》杨过陪小龙女在百花丛中练功的那一出戏。浪漫的画面、诗意的氛围、江湖的飘逸……借助高科技手段,合成、剪辑,观看这做过特技处理的影像时感觉,的确要比读小说爽快得多,但一路看下去,却觉得比小说少了许多工“嚼头”,少了许多回味。
无论杨过与小龙女之间最终发生了什么,结局如何,故事总是故事。但就是这样爱恨情仇交织的故事,却不知引发了多少青春儿女心中的渴望。那纯净的心灵交合,那坚定的守护与守望,那份誓死对诺言不弃的痴情,又令多少尘世男女心向之神往之。在类似的文艺作品中,爱或者爱情,生发出的强大生命能量与动力,是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通过许多特有的情境与独到的细节,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爱情的“摹本”。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浪漫的爱情,则往往被功利所囿。因为爱,人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而生活的日常,却不断地消解着最初的那份虞诚——至此,所谓的爱就变成了维系道德的一纸合约。
平常无事,也喜欢听听音乐打发时光。浸泡在音乐中时,会让人暂时忘记一切,心随着弦律而跃动、升腾;有时,心神也会随着舒缓的音乐,浸入某一段美好的往事……记得多年前的一个生日,那还是在锌都的事吧。那晚,就是一个人听着《回家》这首曲子入眠的。而那天晚上的情境、思绪、场景,虽过去了多年,但每当再听到这首曲子时,都不由自主会想起那个生日夜、那个孤独的夜晚。正是一曲《回家》,温暖了我许多年!
那晚在安宁,在一家歌厅门口与朋友们分手后,独自一人穿过黄河大桥,成为深夜里的一个幽灵。沿着黄河南岸向东慢慢走着,心中没来由地漫起的哀伤,如同潮水般把我淹没;昏黄的路灯下,除了疾驰而过、来往穿梭的车辆外,几乎没有一个行人。突然手机响了,原来是小聂打来的电话,问我在干什么,说方便的话让我去新闻大厦附近的一个酒吧喝酒。小聂那两天有老家朋友上来,先一晚喊了我和小雷一块去陪他朋友喝酒,在小西湖的烧涮园,这家伙喋喋不休地说着,竟烦得他朋友不辞而别。喝到凌晨,外面的雨更大了,我们打上车,小雷不放心一直把我送到了伏龙坪,才又送小聂和另一个朋友回宾馆。听这家伙的声音就知道,他陪朋友喝酒又喝高了,于是回答半小时后我再与他联系。
沿着滨河路继续朝前走时嗅到了花香。一种很熟悉的花香,是洋槐花的气息。这种气息,近些年一直流窜在伏龙坪的月光里,流动在九米斋的小院里……更早,则是在老家东西两边的山坡上,在乡村夜色如墨的田园间。熟悉的花香,又牵动我心底对故乡的依恋的对亲人的思绪……那一刻,我倍感孤独和孤单。
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好多年,觉得没有那一个城市,有如此多的洋槐树了。而在这个城市最多的地方,就数西站一带了。西津东路、西路,还有与西津东西路纵横交错的几条街道,行道树大多都是洋槐树,虽说这几年砍掉了不少,砍掉的地段也栽上了青槐,但还是保留了许多,也许是在西北这个特殊的地域,一棵树生长、特别是长成大树,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吧。
踽踽独行,嗅着花香,看着黄河上倒映出的斑斓波光,一时想起了那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习习夏风,婀娜的柳枝,素淡的花香,营造出一个多么美好的空间。在这样一种氛围行走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历验遭遇让我感到了诗性的存在。刹那间,我觉得自已就是这幽深风景中孤寂的绝句,在“自我”的音阶里反复曼弹,灌输成一张DVD——它,当是生命的一个精彩截面。面前,一排半抱粗大的洋槐树,沿着长长的堤岸望不到头,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我决意沿着这条开满洋槐花的路,从西站一直走回西关。
那一夜,从西站到西关走了整整一个小时,后又从白云观旁走过走,经解放门立交桥到马家坡,虽然感觉有点累,但还是坚持着没有打车,穿过铁道,攀踏着小径上一级级熟稔的石阶,安然无恙地回到了九米斋,睡了半宿好觉。
对过往一些生活场景的回味,回忆着那些浮想联翩的情境时,心变得愉悦起来。孤独浸染着花香,花香其实也很孤独。有些时候一些孤独,比我预知的还要强烈,让人手足失措无法抵防。好在一些孤独可以丢在风里,一些孤独可以被花香冲淡,但还有一种孤独,却隐在生命的深处,如无法挑出的一根毛刺,时不时会让人感到隐隐的痛……
2009-05-20 金城·西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