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石佛沟
■
张
筱
早就听说过兰州周边的森林公园石佛沟景色不错,但一直没有机会去一游。这个假日闲来无事,就翻那本看了一半的佛学典籍,书上说观世音菩萨是随类化身的,还解释千眼千手观世音菩萨象征着具有大慈悲愿力和无限大智慧。后读到“观世音菩萨的名义”这一节时,突然地想起了石佛沟,于是放下书去西关乘车,直抵这个心念日久的避壤之地。
一下44路公交车,远远就看见右侧的路边上,有座赤色的岩石兀然立在岔道一侧,有一人多高的“石佛沟”三个醒目的大字,就刻在上面。过了小桥,往前再走几十米,穿过兰(州)阿(干镇)铁道后,路两边山坡上开满的紫丁香花,就让人目不暇接了。缓步前行,看着两边树木茂盛的山色,让人不由得感慨起来,在这秃山荒岭背后,竟然还藏着如此秀丽的一道山脉,真是难得。前行约半个小时,就到了公园大门口,旁边有两棵梨树,纷纷白白的花开得正欢呢。它们可比山外的梨树,花期整整晚了半月。进了大门,沿着沟中幽林夹隐的车道,满眼的绿,让人心旷神怡起来……
走过一家小卖部门口,往上是一处五层楼高的休闲山庄,时值中午,里面用餐的人还不少。再往上是一家茶园,看规模能容纳上百人,但愿茶客却是寥寥无几。在这儿,地势突然开阔起来,左边是七星泉石碑(诗碑长廊),紧接着就是依山傍势,正在修建的一组宏大建筑,看样子,是正在新建的寺院吧。沟正中,一幢两层的殿堂堵住了大路,从这儿起,大路一分为二,分别从殿堂两侧绕过,变成一级级的石阶。在左边这座山的壁弯处高高的石岩上,坐落着一座独立的寺院,看不到路在那里,也不知从那儿上去,仿佛它就是天然生成在那茂盛的树林中一般。
殿堂后面,有两排藏式的房屋和几座小木屋。后来才知道两排藏式的房屋是喇嘛们起居的地方,那殿堂的二层,就是经堂。小木屋则是为保护几眼古泉搭建的,可惜门锁着,不知古泉是什么模样。沿石阶顺着沟再往里走,直到石阶尽头,距山顶还远。看了看时间,想还是下去喝茶休息吧。
往回走着,有趣的是在沟里一处稍微平坦的地方,搭着两顶帐篷,听着从帐篷中传出来的声音,想来这两对男女今晚要在此宿营了。这是时尚,自然也很浪漫。从这儿经过的年轻人,无不流露出羡慕的神色。在这山沟中野营,还是需要些胆量的。我想,这来自红尘的帐篷与发生在两对情侣之间的事情,与这神性的寺宙,具有一种多么巨大的反差啊。但仔细一想,似乎又是那样自然。佛是慈悲的,佛也自会保佑这对年轻人爱情的功德圆满吧。
下山走到七星泉石碑处,问过一位老人,才知通往山腰寺院的路,因这正在新建的工程而被堵死。问还有没有别的路时,老人抬手指了指山坡。顺老人手指一看,那儿那里有路呀,它就是山里人砍树后放树(运输)的溜槽(滑道),光滑、笔直,很难攀爬上去。但我还是仗着少年时代进山砍柴的经验,从这溜槽爬到了半山腰,再顺羊肠小道,准确地找到寺院。
寺院锁着,隔窗什么也看不清,但我还是把窗玻璃擦拭干净,用相机镜头贴着玻璃拍了两张照片。照片很清楚,殿堂上供奉的是一尊菩萨,却不是石佛。打量了一会,从那口铁钟铭文上,我知道这座寺院叫“灵岩寺”。寺宙的四根廊柱上,镌刻着两副楹联,外侧一副书:“石山石窟石佛像庄严绝妙;念佛念法念僧伽乘护净因。”内侧一副书:“避地远尘嚣目向灵岩参古佛;此间多妙谛好处幽境悟真禅。”落款均为“五台徐祖蕃书于金城石佛沟”,日期为佛历二千五百四十年初夏月大吉之日。殿堂门楣悬有一蓝底金字的牌匾,上书:“妙相庄严”几个飘逸的大字。
在灵岩寺前驻足许久,才去找下山的路。就这样,又误冲误闯走到了另一绝壁上的伏虎洞。洞窟中的伏虎罗汉与虎的雕塑已经破败,从旁边竖的一块牌子上,我看到这样的介绍文字:“伏虎洞,原名‘神仙洞’,与石佛沟齐名,历代都有僧道在洞内居舍苦修,洞内积聚了很强的能量场……”,原来是据佛典故事为题材,在道友资助下造的像,教化除暴安良的精义。没有路,只有原顺着“溜槽”连滚带爬地下山,又体验了一回“上山容易下山难”的感受。
要了一杯三泡台,在沟内惟一的那家小卖部路边茶摊上坐下,慢慢喝着茶,欣赏着山色时,时不时会瞥见旁边两家人带的两个小儿玩耍的调皮情景,一时之间,竟然心安若素。
石佛沟的花树种类不多,除了这边一树树,那边一丛丛如云霞的丁香花外,偶尔也能见到三五株李树花正在盛开。在路边,随外可见的蒲公黄,撑开的一朵朵小黄花,如同微缩的向日葵,仿佛在热情地欢迎讶游人的脚步;在坡边,野草莓开着的星星点点的小白花,显格外醒目,有种柔弱的娇媚之美,让人不由心生怜惜;在石阶旁的草丛,还不时有一簇簇紫色的小花探出来,又让人不禁想到童话里大森林时常出没的小精灵,有种如梦如幻的错觉!
石佛沟无古木,但满山满坡的乔木、不知名的灌木,却让山坡披上锦绣之色。白杨树叶的深绿,落叶松的嫩绿,榆钱树的嫩黄;还有叫不出名的一些灌木,新生的叶芽呈现着的却是赤赫之色、红褐颜色;许多刺棘、野藤刚刚绽出的芽蕾,是一种嫩红……目之所触,它不是我想象中的春天的绿,而是五彩缤纷的色彩。若不是满山满坡流淌的鲜嫩气息,我还怀疑是不是误入到秋林秋景之中。
后来去入厕,无意看到一块大石上刻着斗方的“赏石”两颗字。刻字笔法不俗,当心下称奇时,又瞧见不远处石壁还有刻字,一方是竖排的“林缘”二字,看上去有些年代了;另一方是今人篆刻,字为“绿韵”。从景区指南看到佛吟谷有个镌刻在石岩上的巨大的金色“佛”字,想来方见到的这些刻字当为古人遗风。但我终归没去佛吟谷也没有能目睹那个“佛”字,临出沟时才问清进沟向左的小路是通向此处的,可惜天色向晚,只能下回再访了。
返回的路上,这才想起在石佛沟并没有访到想象中的那尊石佛像。也许,“石佛”,是指“佛吟谷”那石岩上镌刻着的那颗巨大的的“佛”字吧?只有存疑待考了。
多彩多姿的石佛沟,也给我的心灵染上了多彩。也许,人的心本来是有颜色的,只是缺少观照吧?石佛沟一游,让我看到了自已内心的色彩!
2009-05-03
伏龙坪·九米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