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筱《漂泊之魂》之《心灵物语》有感(转帖)
标签:
漂泊之魂心灵物语灵魂散文诗张筱文化 |
分类: 其它:转载 |
漂泊是对生活无奈的一种体验,在生命的交叉地带无目的行走,找寻最终归属的意义,还有伤痛与沉思伴随无羁的行踪。(选张筱《漂泊之魂》)
——题记
最近思想总是躁动不安,很想写一篇文字宣泄这漂泊的感受,其实写与不写,只是存在的一种形式而已,我的内心一直都在感受与抒写着这样的文字。虽然年少疏狂并不能真正的体会张筱灵魂的漂泊,但或多或少,我同样经历着那些相似的灵魂的漂泊,离奇着张筱漂泊的灵魂。张筱的《漂泊之魂》抒写的灵魂的漂泊如同我的漂泊的灵魂,他感受着我的感受。读张筱的《漂泊之魂》,我的内心在不自然的游荡,直至漂泊昨日的伤感、无奈与忧愁。
有很多的时候都在感知物是人非,幻想与真实。大概文字却有这么一种奇特的功能,能把人对事物的极致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即使在很大程度上这与个人的文学修养、意境描摹、灵魂的洗礼相关联,但是读过张筱《漂泊灵魂》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张筱是在游走中写生命的感悟,写灵魂的漂泊,边走边写、边写边走。
张筱的写作手法通常是寄予现实、构于意象(借物立意),通过意象化手法让他的情感与所写的事物找到一个共同的契合点,然后用意象重叠、复沓,构造一种真是迷离的情感。张筱说:“生命的流动性是不可颠覆的,而人的生命有时轻脆的比一朵浪花易碎易灭”。浪花是他物象的介质,是思想与现实契合出的灵魂的釉光。
张筱的漂泊之旅也许只是无意避开生命的洗礼。他寂寞的行吟仿佛是作为路边的一个观光者,看奔走的风景,然后突然摩擦出的一个生命的真实的质地。“我的情感时一条路,路铺盖了整个世界。由于这条路本身是我的情感的铺就,因此,他总是那么的孤独”《品味孤独》。一个简单的视角,却可以看出一个漂泊者的无奈寻找与追求、期待与守望、无羁的奔走、彼岸的道路。
以前有很多人给我说文学的最高境界如同艺术对人一样,需要一种感知,一个共同的契合点。读张筱的作品这很容易就可以看的出来。张筱也许是一个不羁于现实生活的漂泊者,他抒写的文字却真实的体现真实生活的真谛,他的文字的厚度也就算是他对生活的感悟程度。张筱曾自诩:“一个浪漫的散文诗人、生命的孤独者、灵魂的漂泊者、思想的唯美着”。他是缔造他生命的过程。
我是一个喜欢读散文诗的人,面对生活的大喜大悲,只要读读散文诗似乎就可以增加我生命的高度。尽管现实生活有太多的失意,但我并不觉得我就是那个连上帝都要遗弃的孤独的旅行者。生活中的苦难并不是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像张筱一样注重的是它唯美的过程,而非结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