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往阿干镇的冬天(随笔)

(2008-12-01 15:16:17)
标签:

张筱

随笔

地埂

小镇

菜地

铁道

景象

阿干镇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通往阿干镇的冬天(随笔)

 

     通往阿干镇的冬天

       张 筱

 

    周六本欲作一次近郊旅行,去踏访青城那片绽放盛夏永驻梦乡的荷塘。不意却接到单位通知,说是次日临时有一场活动要搞。这样,便打消的去青城的念头,只在想象中为那曾经妖妖娆娆的荷塘,在心中涂抹一幅冬天萧煞的景象:那些残的梗,一定还竖在风中等我;那些败的叶,只留下一缕缕深秋的香魂;那些娇艳的花,怕早就融入池塘深处正再孕育另一个花季的好梦吧……这一切都只能存在于想象中了。

本来已带上相机,理好了行装要走出这个城市。虽然2008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让这个城清朗了许多,也让这个城也柔媚了许多,但我还是想出去走走。因为这场雪为我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忧郁、忧伤;也因为工作紧张身心俱惫,总想找个理由为自已减压。这样,就想改变行程,还想去近郊踏访未知的风景。这样,就想起了记忆里川底岗的那些菜地,梨园。自然在这个季节,梨园已逝往昔风情,只是不知菜园还会有否绿色?也想起了通往阿干镇的那条铁路,还有铁路旁那条通往兰山背面的小径,那些桃园……总之,要出去走一走的愿望强烈地驱使着我,最后决定利用这半天时间,去一趟多次想去几次沿着铁道却一直没有走到的阿干镇。

听说阿干镇有煤矿,不知这个矿区小镇是个什么样子。以我曾在另一个矿区小镇工作、生活多年的直接经验,阿干镇的冬天,肯定别有一番风情吧?打定主意,便下楼直奔西关公交车站,我知道那儿有一趟公交车,是通往阿干镇的。

我是下午四点左右到进入阿干镇前的那座桥,那个铁路隧道口的。凭直觉,我知道面前那几幢涂了一层金色的红砖楼房,稍远处山腰房顶上未化积雪泛着阴冷色调的连片民居,就该是我要探访的目的地了。桥下面是公路,顺路望过去,视野被一个山包遮住了。这样,我还是无法想象,阿干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

钻进铁路隧道,回头用隧道口的拱做取景框拍了两张照片,那冷僵着的铁轨与静寂的铁桥,那被阳光晕染出一派暖色的高山,那干干净净蓝得发亮的天空,出现在同一个画面时,竟然是那样别有味道。在隧道往前走时,忽然的鸣笛声吓了我一跳,想都没有就贴在洞壁,还以为是先我而到的那列运煤的火车要经过返市区返。结果等了会没有动静,就又大着胆子往前走。好在隧道不深,到出口时才发现它就停在那。原来是我顺着铁路一直走进到矿区。

乘坐着44路公交车从市区出来时,太阳正好。它斜照进车窗,让人感觉很暖和。坐着公交晒太阳,在这寒冷的冬天是多么好的一种享受。本来,我是可以坐车直接进入的,但行走了一阵后,望着车窗外的景色,我又有了下去步行的冲动。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巧合,就在我刚动了这个念头时,车子就滑到路边轻轻刹住了。原来,是左边后轮的车胎坏了。票务员告诉大家,请大家稍等一下,可以坐后面的车。就在她的话还未说完,我就第一个先下了车,顺着干干净净的公路朝前走。因为我记得刚刚路过的一个里程标识上写着距阿干镇五公里,而公交车抛锚的此处,距阿干镇也就是四公里多点吧,以我步行的速度,一个小时就可到达目的地。

路很窄,只能容两辆车对开。路左手是村落,背后就是那条傍山前伸着的通往距阿干镇的铁路,路右手是一畦畦收获后闲置的菜地。空空的菜地看上去是不久前刚翻过,黄色的土质很松软,上面还留着一棱棱很清晰的铁锨印。再往远看,纳入眼底的菜园,就如同一个棋盘,一格格是那样界线分明。这些四四方方的格子,本来是田间的一些地埂,而在下过一场雪后,地埂阳面的雪消融了,阴面的雪却没化,这些未化的积雪就等于给地埂又描了一个白边,这样看上去,这个空无兵丁的棋盘就更亮豁了。而冬天的萧煞景象,恰在这时被凸显出一种独特的美来!

步行了一段,见旁边有条小径直通向高处的铁道,就拐过去往上爬,这样也刚好避开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铁道顺着山势,拐过一道道山弯。两条锈迹深重的铁轨,在冬日的斜阳下泛动着黄澄澄的光泽,如同两条长长的琴弦,平行的伸展开来,伸向远方,让人觉得前面永远是未知的一个世界。沿着铁道,缓解向前行进。田园、山野、村落、道路、车辆,在视野中不断地变换着构图,诱惑着人内心世界的情感,也在不断地变化:感动于生活的平凡,感慨着生命的神奇,感动于天地万物间共生、平等的一种秩序!

拐过一个山弯,当又一次峰回路转时,铁道旁一间孤零零的小屋就突现眼前,迎面的屋瓦上,还苫着薄薄一层未化的雪;一棵参天的白杨在屋子另一面凝立,令人不得不抬起头来仰望这冬天里最伟岸的风景。当走到房子另一边,回头再望太阳照着红墙的小屋与大树时,心中不由升腾起另一种情愫。我举起照机,摄下了这夹在阴山、阳山之间,仿佛天地间独一无二的一座红色小屋、一棵大树。这时我突发其想,也许,每个生命体,都是自成风景的。说不定我在别人眼里,也是一个风景呢?只是不确定别人眼瞳中的我,是野旷中一株参天的苍劲大树,还是荒野孤零零的一座小屋呢?我想,也许是后者。其实,我更喜欢后者的岑寂、沉静、坦荡与坦然之姿。

在矿区停着的那列运煤货车旁边走过去,问了一个信号工模样的人,又问了一个类似工长的人(后来我还想,那是我一下午仅仅开过的的两次口,除此之外竟然一直处于种失语的状态),才踏着脚下厚厚一层黑色的灰尘,来到了这个煤业集团大门前,而外面就是一墙之隔的公路,就是阿干镇。大门口,许多人提着暖瓶从侧门出出进进,估计正是矿上员工打开水的时间吧。出了门,就是公路,路另一侧,是一条小河,我走过去站在那座小桥上,点燃一支烟四顾张望:从人们的行为举止中猜想,河对岸并排的几幢楼房当是家属区,我脚下的这座小桥,就是矿上的家属区连接办公区的一座桥了。

凭着直觉,我顺着公路朝前走。路在这里,行不了多远就会打一个弯。路两边,是低矮的店铺:美容店、发廊、杂货铺、时装店、小饭馆……与一般小镇并无多大区别。街道就是这条公路,公路也就是街道,弯弯的街道如同迷宫,边走边看着门牌时,方知自已所处的位置是在下街,还是中街。

徜徉在这个夹在大山沟里的小镇街道时,街上遇到的行人很少,但透过窗玻璃,却看到一间间屋子里有人活动,当我观察着这些时,屋子里人的目光,时不时会与我对接,从他们的眼睛与神态中,我看到了安详,也感受到了这个小镇冬天的暖意。也许是来得晚了,虽没有看到小镇热闹的景象,但从街边残留的痕迹来看,小镇也是以街(路)为市的。山区小镇黄昏来得早,这会人们都已在忙着准备晚餐吧。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条街上没有旅店、宾馆,也没有酒吧、茶屋、歌舞厅之类休闲娱乐场所,再一想又释然了。这儿距市区也就半个多小时车程,谁会在这儿住宿、在这儿休闲,人们肯定都是进城消费去了。这样,我原来打算如果逛得太晚,就留宿小镇的计划,就此宣告破产。

既然不能留宿,这儿没有亲戚,也一无朋友二无熟人,心想还是早早回去吧,就这样又折回头,晃晃悠悠地从中街往下街走,幕色中的小镇很安静,而当我的目光再次与那些店铺门头用红漆书写、曾被遮盖过又显得很清楚的“国营”某某店的店名相触,神思便不由恍惚起来,仿佛那一刻,自已正置身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某个小镇……

刚走到那座小桥头,就来了一辆44路公交,跳上车,最后又看了一眼煤业集团大门上的招牌,车子就启动了。途中总是在想,那煤矿深处,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于是,我在心中臆想着那些矿工的生活,想着想着,心中不由涌上一股暖流,这是阿干镇的暖啊。从沉浸中醒来时,车子就已到了华灯初绽的市区。

阿干镇的暖,在这个冬天,一次次让人回味。

 

20081130 伏龙坪·九米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