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的苦与生命的涩(随笔)

(2008-06-13 11:49:23)
标签:

爱在中国行

严遂

耻辱

随笔

底层

吴俊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生活的苦与生命的涩(随笔)

张筱

 

               生活的苦与生命的涩

 

    日子走到了夏天,就不意间扯长了许多。吃过晚饭,便有暇安静地读上两三个小时的书,繁忙之余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消遗,对于职场忙碌的我来说,的确是种难得的享受。读书读累了,就点上一支烟踱步到院中,看园中的那些花花草草,或出了院门,站在崖边上看点点城市灯光;或抬眼望兰山山巅上,那微波站发射塔上灿烂若星子的光亮;或看月的圆与缺,在夜色中舒放心绪……真的很惬意!

    一石文化主编的《民间,民间》这本图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底层百姓的生活:真实、客观、详细地反应了那个特定时代,在都市边缘谋生的一代人的喜忧,还有许多篇什,真实地反映了底层或谓之为“民间”百姓的艰难生存、生活中的苦与乐。特别是那篇“矸石山”上捡拾、抢拾煤块的图片,虽然故事背景是在平顶山煤矿,但却让我想起在锌都,在铅锌矿矿区的一段阅历,想到澄碧《捡矿》及“矿山系列小说”中描写的发生在陇南山区的最下层人的命运与喜恕哀乐。虽然地域不同,但他们的命运何其相似。书中的纪实性文字、真实纪录 “民间”生活场景的一幅幅“照片”,虽于今已有近二十年“历史”了,但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他(她)们——“城市拾荒人”的影子,还是随处可见。

    从农村到城市,同样作为“边缘人”的我,当读着文中主人公心酸的历阅时,相比之下,我感到自已的幸运。于是,我忍不住在扉页写下了这样一行字:“穷人永远谈论的是钱,赚钱,赚更多的钱……”事实是,当温饱还在困扰着人心时,什么宏大的理想、抱负都是扯蛋!

    忍辱负重,以苦为乐,俭朴生活。就是这样一群人在生存重压下的共同特性。文学评论家吴俊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人一生中最大的耻辱和因此而造成的最深刻,最痛苦的心灵创伤,莫过于是自取其辱。人难免有被侮辱的时候,受辱的体验人人都有。”自然,这话可以说是代表了知识分子或知识阶层人士的感受,试问那些生活在底层,边缘生活的一群人,其实侮辱是司空见惯的事,受到的侮辱多了,久而久之心就变得麻木了。在生存面前,尊严也就不为其尊严了!我很赞同吴俊先生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耻辱的社会,没有任何尊严的社会。生活在以侮辱、受辱和自取其辱为秩序基础的社会中,将是人的最大悲哀和耻辱。”曾经很流行过这样一句话:贫穷才是可耻的。窃以为,贫穷固然是可悲的,但还能比通过巧取豪夺而获得的“富有”更可耻吗?!

    《贫的精神》是马明博先生在“新散文”的一篇文章。文中引用香严遂作一颂:“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当然,这里反复出现的贫,是禅的一种“境”。明博先生在后面的文字中,通过对井上有一书法作品“《贫》系列”解读,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禅门中人,常以贫象征空。万法唯空性,在这一点上,贫与空相通。香严描述的‘去年贫’,带有渐修的色彩,这时的贫,还执著着空的境界(空相),作为立锥之地。‘今年贫’,连空的境界(空相)都没有了,心灵自由,不为形拘,不受物役,本来无一物,没有任何执著……此时,贫成为一种精神。”

    自然,上文中所涉及的“贫”,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贫穷”,它与生活的“贫”是风牛马不相及:前者是一种对生命智慧的反观,后者才是生存的根本。两者是形而上(精神或灵魂)与形而下(物质)的关系。

    不管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超越式发展,但穷与富的对立、对峙,似乎是无法规避的。无论是物质的贫穷,还是精神的“贫穷”。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下班时遇到的一件事:穿过小区时,远远就听见有人在打架,稍近才从围拢的一帮人中看清,原来打架的是两位妇女,一位骂另一位不要脸,借了钱不还;被骂的却恶狠狠地说,谁借你的钱了,把借条拿出来……我走到旁边时,她们已被拉开,围观者也渐渐散去。走远了我还在想,这是一出诈讹的闹剧呢,还是一出无中生有的恶做剧?一切不得而知,但都是钱闹的。“钱是最可爱的王八蛋”,谁又能说不是呢!

    距汶川大地震,今天刚好是一个月。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无论生活多么苦,都是热爱着生命的;而对于那些灾害中的罹难者,生命又岂止是涩?!

 

                                     2008-06-12  金城·西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