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
幸福的平衡点
今开刚登录新浪博客,提示消息告诉我有一张未读纸条。在纸条箱中,看了了一“陌生”人的留言,而从那语气看,我的直觉告诉我,留言的“陌生”人一定是我一位朋友。顺着博客的“滕”,终于摸到了王兄这只“瓜”。其实,我时不时去他网上工作室溜达,但却很久未见他更新过。加上铜城距省城很近,老想过去看他,也就一直未通电话。当然,我也有一个毛病,就是无事从不给朋友打电话,生怕干预别人正常的生活。再说了,真正的友情,那不完全是告现代通信手段维系的,那得用心才行。
打开朋友的博客,读到这样的一段话:“这多半年来,除了所谓的工作按部就班之外,其它都是随心所欲,有时上网看看朋友每天发在博客上的作品,才知道他们的日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内容,而我随手翻过的日历上全是空白。我想把它翻过来重写,但时间老人说那不行。他说那是一次性的,不能重复……”。读遍全文,更从文中感到了朋友的失落与沮丧,似乎还有对生命流逝的种种难言隐痛。
生命成长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朝前、向上看。我们也都希望能过上幸福而美好的生活。幸福一生,这是作为人的美好愿望与期待。然何谓幸福呢?它与物质有关但不受物质左右,它与财富的关系也不存正比的关系;它与精神有关但也不完全受其支配,它是人处在日常生活中一种精神状态与情绪的表现。说穿了,幸福无外乎是物质生活与情感生活交织在一起的一种心灵感受而已。
青年时代,我生活在乡村。尽管日子苦累,但幸福的感觉却是那样饱满。后来一个偶然的机遇到了乡镇工作,按理说地位发生了变化,从农民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干部”,更有优越感,也更应有幸福感,但是却事与愿违,工作上不能解决的难题,与同事之间的磨擦,与领导间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令人对这个圈子日渐生厌,仅有的一点优越感荡然无存,幸福又从何而来?!然而,我在乡亲们的眼中,仍是幸福的人。
若干年后,又去了一家企业。先从基层做起,那时每天完成自已的工作,下班后就找朋友一块去爬山,或到河边散步,那时感觉也幸福。一年后进入管理层,第三年又被提拔到中层领导岗位,由于职位变化,人际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特别是在最后两年,经营中遇到的一些事,更是让人苦不堪言。记得那时企业背上了许多债务,追帐的一天来好几拨,光应对这些客户,就要耗费多少精力。好在我不是法人,好说歹说劝走他们就可。而老总大部分精力花在银行贷款、联办投资商洽资金运做上,虽然出入有轿车,看上去风光无限,但他的焦虑,他顶的压力,又有谁知?那会与老总一比,我却得自已要比他幸福。
闯荡了许多年,几乎是三五年换一种职业,一直没有长时间稳定过。然而在那些有稳定工作,仕途上的朋友心目中,我有闯劲,活得比他们潇洒。然而,他们总看到的是我光鲜的一面,那灰暗的一面,他们几乎一无所知。当然,我也敢大言不惭地说,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的路,是一步步自已走出来的,不受别人的左右,不必逢迎谁,也不必抵侮谁。我的行为是自主的,我的思想是自由的——这就够了,这就是我生命的幸福之源。
于这个城市,我一无房,二无车,最终也许只是一个过客。但这并不影响我生活的幸福:每天上下班,步行二十分钟就可到公司或回到寄居之所,免去了高峰挤公交车的苦,也不用为泊车位发愁。每月上班所得的薪水,也足以维持生计,也不为衣食困扰。双休日高兴了做做饭,犒劳一下自已与家人;或者看一会喜欢的书,写一点随心所欲的文字;或者去兰山散步、喝茶、聊天……当然,在一些人眼里,我一无地位二无身份,他们也许会卑视我,讽刺、嘲笑我,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的幸福;最多在心中会闪过一丝不快,但那很快就会过去。
幸福是需要用心把握的,它有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是变化的,流动的——随着一个人的生存处境、生存条件、生活质量而变化。譬如我的收入,虽然与发达城市同等行业相比,要低很多,但与这个城市同行业相比,又要高出许多。所以我工作得认真,踏实,大不比为收入低而烦恼。这个点,就是我目前幸福的平衡点。再譬如,那天去高尔夫球场(工作之便),听到一个人说他马上要出差了,还念念不忘驱车而来打一场高尔夫球。于他而言,这样的生活,让他很幸福。于我而言,我写一首诗的幸福感与他打一场高尔夫球场的幸福感,又有何质的区别呢?
幸福是什么呢?可能是饥饿时的一碗牛肉面,可能寒冷时的一盆火,可能是心安理得的一次散步。也可能是一缕阳光,可能是看一朵花的开放,可能是一杯茶的清香,可能是要出远门时的好心情……幸福就是这样简单,这样琐屑,这样让人不易捕捉——只能去感受!
2007-09-05 兰州·西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