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神曲儿(http://blog.sina.com.cn/u/4c08eca0010008nv)
去年秋季,有位新结识朋友问我有没有出书,有的话送他一本,我很惭愧,思忖良久,我把张筱新出的散文集《青春行旅》寄给了他。半月后的一个晚上,那位朋友在电话中说我寄给他的书太好了,他一篇不漏地读了两遍,去北京出差时都带在身边,特别是在火车上慢慢读来,更有一种独特的感受,他说有时他的心境会和张筱文章中描述的悄然暗合。我想,这可能就是所说共鸣吧!
张筱是我最好的朋友(网络上称九米斋主),但他比我勤奋,思想境界也很开阔。这也许与他复杂的人生阅历有一定的关系,他出生在陇南徽县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乡村,从小深受家乡自然美景和周围农耕文化的薰陶,18岁那年,因为多种原因粉碎了他上大学的梦想,于是和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挑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担,娶妻生子,过起了庄稼汉看似红红火火的小日子,可他的内心世界从没真正宁静过,因此便有了后来当乡医、干行政、搞企业、任记者,直混到金城白领阶层的复杂历程。多年来,无论处境多么艰难,生活多动荡,他的信仰之灯从未熄灭,对文学的追求也从未放弃过。从他已经出版的《乡土情歌》《爱的独白》《漂泊之魂》《青春行旅》四本文集中,不难看出他对曾经留驻过的那些地方的热爱,也能清晰地触摸到他青春和生命划过的深深的印痕。
周国平先生在关于散文的一篇文章中说:“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记录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我认为张筱便是这样的旅人、这样的散文家,他正是报着不肯丢弃生命中点点滴滴的心态,展开他漫长的人生之旅和永无止境的创作生涯的。散文集《青春行旅》便是他人生之旅的一段至关重要的过程。
这部集子中收集的作品,大多数我在他的博客和报刊上读过,但放在一起再次细心品味,感觉还是那么新鲜、质感、有味。散文最讲究的是味,能从一个人的散文中品到某种独特的人生滋味,便是作者的成功。很显然,《青春行旅》比他先前的三部文集又上了一个层次。如果把张筱的创作过程和生命历程归结在一条线上,你便会发现他的作品之孕育未必是在温情四溢的书斋里,而更多地是在风尘仆仆的人生旅途上。读了文集的第一辑,你便会明白作者给它取《青春行旅》这样感性的书名的真正意图。因为在此之前,也正是张筱人生的黄金时代,但他纤弱青春之躯,却担负起生活的重任,甚至有时为了生存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的理想。值得庆幸的是他的精神世界是无限自由的,像宽广无垠的旷野,虽然有些荒芜,却生长出无数奇花异草来,任季风一吹,便散发出了馨人心脾的幽香。不过,这样的人生风景也是最让人感到孤独的,但他还是默默沉受着,并以超常的心态和最纯净的感官打量世界,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周围的一切,然后归于哲学化的反思,从而创作出了一系列流动感和色彩感相当强烈的散文作品,这一点在他的《洛河情结》中呈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喝着洛河水长大的张筱,在精神的荒漠里游荡了很久,最后仍在洛河畔母乳般弥布的雾霭中找到了答案。是“洛河水养育了我的生命,而且给予了我坦荡的秉性。”洛河之水在岁月的河床上流逝了百年千年,任两岸世事变迁,花开花谢,它仍然从容不迫地向前流淌着。“前方的小路已一片茫然,身后是我在早春留下的两行青春矫健的足印;一行是入俗,另一行是脱俗。”这时候的张筱尽管还陷入在“入俗和脱俗”的两难之间,但他的人生目的已基本明确了。
经过长时间的自我诘问和反思,张筱浓厚的恋乡情结得以漫漫化开,因此才有了后来跨过篱笆,《让灵魂飞翔》的全新的精神层面上的青春行旅;才有了《夜色.月光.黄河》《生命的花朵静静的开》等对于民族和历史、生命和尊严、自然和人生以及亲情和爱情等更为通透的感悟。张筱的外表看上去很冷峻,也很阳刚,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柔情,在《男人的玫瑰》中,他揣着忐忑之心,坦开胸襟,露出了男人的软肋,从人性的角度剖析男人的灵魂,最后喊出了男人的心其实憔悴得不堪一击,更需要柔情的滋养、呵护,男人都需要一束激情四溢的红玫瑰,这番好多男人都早已体悟到却不敢喊出来的心声。
张筱的文学之旅是以写散文诗为起点的,因此,他非常崇尚唯美,在他的身上更多的是诗人气质。他很忧郁又很敏感、很现代又很传统、很质朴又很高贵。他的每一篇作品看上去好像都是信手拈来的,但都从不同角度闪烁着语言的灵光。他的感觉有时敏锐得超乎常人的想象。写《雪花里响着马蹄的声音》时,张筱已从乡村步入了都市,这也许是他人生中的一次大的转折。但能看得出,他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很无奈的,他的灵魂还是没有真正着落,仍然游荡于乡村和城市之间。在没有找到理想的精神家园之前,看似慵懒、散淡的他,梦里响起的却常常是踏过雪漠的马蹄声。
张筱在《青春行旅》自序中引用了南希.麦克奎尔的一段话:“我发现在生命绽放的过程中,有许多天使的身影,遮蔽我生命里一切苦难的投影,让生命中的幸福与快乐像小溪一样:清澈、柔润、不绝。”很显然,他的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是他生命绽放的过程,都是以他内心的阵痛、生活的磨难、和青春的流逝为代价的,但他始终保特着乐观、平和、从容的姿态,这是他趋于成熟的标志。当然,这本书只不过是他人生之旅的一个结段,对于他而言,眼前的世界永远是新奇的,每走一步都有可能踢起灵感的石子。就在前两天,又得到一则令人欣喜的消息,他最新的散文集《生命的盛夏·思想的盛果》在2006-2007网络文学节原创文学评奖中获得二等奖的殊荣!这其实是我期望之中、也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有兴趣的朋友不仿去“红袖添香”文学网先赌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