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藏天路行

标签:
梅里雪山滇藏线金沙江大拐弯澜沧江大峡谷盐井 |
分类: 中国西南 |
从云南进入西藏,是进藏的几条通道之一,当年是茶马古道,如今已经升级为214国道滇藏线。由滇入藏,也是我多年以来的一个梦想。
一
清晨,我们从香格里拉县出发,沿214国道西行北上。没多久,便进入峡谷,公路沿着峡谷一侧蜿蜒前行,不时地穿过隧道,虽然看不见峡谷的下方,但我知道,那是滚滚的金沙江!
一千年来,马帮就这样沿着河谷边缘穿行,或沿金沙江,或顺澜沧江,一路风餐露宿,千辛万苦进入云南。要知道,从西藏到云南,有数不清的大山雪峰横断,有的根本就无法逾越,而沿河谷走马踏路,虽然崎岖艰险,但毕竟克服了一些难以逾越的天险。
一小时后,行至一个地势较为平缓的谷底,这地方叫“奔子栏”,藏语意思是“美丽的沙坝”,在这里我见到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奔子栏地处白马雪山脚下,金沙江西岸,是滇藏“茶马古道”上有名的渡口,对岸就是四川德荣,可谓由滇西北进入西藏或四川的咽喉之地。奔子栏以上,金沙江怒涛滚滚,汹涌奔流,以下则江面开阔,稍显平静,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奔子栏成为了交通要冲,历来都是过往行人歇脚的重镇。
过了奔子栏,盘旋山上山,路边有一个修得精致的观景台,从高台往下俯瞰,只见:滚滚的金沙江穿山越谷而来,大概是想舒缓一下千里奔波的疲劳,她放慢了脚步,围绕金字塔似的山峰画了一个大大的“U”字,孰料这不经意的即兴之作,竟然出神入化,荡气回肠,成就了一处天下奇观,这就是有名的“金沙江大拐弯”。长江悠悠行万里,造就的拐弯很多,论风景之妙,金沙江大拐弯应该排得上头号。
继续盘山,越来越高,山上先是密密的杉林,后来变成低矮的高山草甸,终于,我们抵达海拔4292米高的白马雪山垭口。站在垭口眺望,群峰绵延起伏,尤其那终年积雪的主峰,犹如一匹奔驰的白马,因而得名“白马雪山”,海拔高达5430米。
白马雪山是云岭中段的主峰,属于横断山脉,它是一道分水岭,将金沙江、澜沧江分隔开来,两江虽近在咫尺,却老死不能往来,它们和怒江一道,在此形成世界上罕见的三江并流。
二
翻过白马雪山,很快又进入了另一个峡谷,这是澜沧江梅里大峡谷,对面就是梅里雪山。进入德钦,迎宾台是观赏梅里群峰的最佳地点之一,人们在这里修筑了13座白塔,象征着梅里的十三座雪山。可是,此时的梅里雪山云山雾罩,神龙见身不见首尾,而下方的澜沧江,因为峡谷太深太陡,也完全看不到。过了迎宾台不远,前方的山坳里楼房林立,德钦县城到了,这个夹在梅里雪山和白马雪山之间云南的西北边城,历来就是四方客人云集的滇藏要道。
到了德钦,梅里雪山是不能错过的。为了看一眼梅里雪山真容,有的人在此一等就是好几天,但如果雨季,恐怕等两个礼拜也不一定见得到。这次,我们是有备而来,早早就在网订好了飞来寺附近一个叫“梅里往事”的客栈,虽然价格不菲,但是角度极佳,阳台正对雪山,楼下就是飞来寺观景台,台上有八座白塔,对面正好是梅里主峰卡瓦格博峰。
客栈老板是个资深驴友,对这一带地理非常熟悉,他介绍说:梅里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藏语为“雪山之神”,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地位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晚上,餐厅放映了一部卡瓦格博山难的纪录片《梅里雪山》:1990年11月,中日联合登山队来到卡瓦格博下的雨崩村,在做好勘察和准备工作后,带着精良的装备登山。一开始,淳朴的藏民并不知道登山为何物,当得知这些人是要来爬他们的神山,他们震惊了,尤其得知登山队即将登顶时,便聚集烧香祈祷,希望卡瓦格博不要让登山队登上去,他们认为,他们的一切都拜神山所赐,对神山不敬,神灵就会离去,灾难就会降临。后来,不幸应验,登山队大本营再也没有收到过17名队员的应答,登山队连同他们的帐篷、器材、食物在雪山中奇迹般地消失了。七年之后,卡瓦格博用缓慢移动的明永冰川将登山队员们的遗体、遗物送出神山,归还给他们的亲属。在发生这次山难之后,国家明令禁止攀登卡瓦格博,梅里雪山从此成为登山者的禁地,而这座第一神山在藏民心中也更加神圣庄严。
在客栈中,我们结识了一位资深摄友老刘。老刘是重庆人,每年都要自驾进入藏区,经常一个人独行,尤其喜爱拍摄雪山,藏区大大小小的雪山几乎拍遍。他告诉我:梅里来过两次,但都没有拍好,昨天在西藏那边得知天气不错,今天特意开车来到云南,为的就是拍摄梅里雪山。次日凌晨,天还没有亮,老刘打来电话,提醒可以开拍了。我往窗外一看,对面的梅里雪峰果然美丽皎洁,在黑暗的夜空中尤显明净,是的,天快要亮了,而梅里雪峰已经亮了。爬上楼顶,老刘和几位摄友早已架好了相机,一边观察一边拍摄。打完招呼,我也加入拍摄队伍。
我注意到,神山之上云雾缭绕,变幻多端:黎明时分,大地空寂,天空几片薄云,雪峰在昏暗的背景中相当醒目。当第一抹阳光照在雪山上,峰顶先呈现温暖橙色,然后是金黄,“日照金山,日照金山!”有人兴奋地叫出声来。过了一会儿,阳光逐渐吻遍山谷,谷地不时升起腾腾细雾,越来越浓,越升越高,在卡瓦博格峰顶形成了一片片飘动的云带,雪峰时隐时显。大概,进入了白天,雪峰又要被云雾笼罩了,只透过雾纱偶露峥嵘,这让梅里雪山更显得神秘,难怪,远道而来的香客们若能一睹卡瓦格博展露真容,心里顿感莫大的欣慰和满足,定要顶礼膜拜。
拍到了日照金山,老刘满意了,我也知足了,于是我们结伴上路,前往西藏。
三
一路沿澜沧江大峡谷前行,对面的梅里雪山时隐时显。澜沧江大峡谷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不仅以谷深及长闻名,且以江流湍急而著称。行走于峡谷之中,美丽的澜沧江像一条黄色丝带,环绕在藏东峡谷之中。
这个峡谷的深度可想而知的:澜沧江面海拔2000米左右,两边的梅里雪山和白马雪山6000米左右,如此大的高差举世罕见,难怪,我们一直都看不见澜沧江。直到连续下坡,下到谷底,我们才总算看到了澜沧江。澜沧江峡谷是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两岸山坡植被稀疏,由于山体松脆,泥石流坡随处可见,所以澜沧江水浑浊泥黄。我曾到过越南的湄公河,那里船来船往,水运十分繁忙,可是,眼前这澜沧江——湄公河的上游,江流如此湍急,沿江几百里,我甚至没有见到一条船!
本来,我还挺但心进藏的路况不好,一看到前面老刘开着老旧的小车,顿时疑虑全消,我们开的可是越野车呵。2小时后,我们抵达盐井,正式进入了西藏。西藏管制较严,每个县的路口都设有检查站,甚至每个加油站都要登记,这让我感到很不习惯,不过,既然入乡,也只好随俗了。
盐井有一段独特景观,那就是这里的盐田,这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遗憾的是,我们过了检查站,跟着老刘的车,着急赶路,一路上行,越爬越高,直到上到盐田观景台,才发现离盐田其实已经很远了。远远地看过去,所谓的盐田,其实是在汹涌澎湃的澜沧江边搭建的一片片平台,层层叠叠,灌满卤水,晒上几天,便可出盐了。我想,这和海边的晒盐,应该是异曲同工吧。
俯瞰澜沧江,峡谷幽深,水流湍急,通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有很少的几座桥梁,因此两岸往来十分困难。而在途中,常常看到对面的山麓上,有星星点点的村落点辍。在横断山脉的大山深处,凡有一片的平缓的坡地,勤劳的藏民总能把它利用其来,开发出连片的梯田,建成自己的家园,他们对自然的适应能力,让我感到十分惊讶。
到达海拔4400米的红拉山垭口,看到了一个石碑,上面刻有“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刚才在峡谷底部时,还几乎全是陡峭、松散的山体,地表裸露,很难见到一棵树,就连杂草也寥寥无几,而到了山顶,却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造物主奇迹般地将这深壑峡谷分成了完全不同的两极世界。再看山谷的那边,高达6472米的达美拥雪山连绵不断,一座座洁白的雪峰,在湛蓝的天空下闪耀着晶莹夺目的光芒。
过了红拉山口,地势也变得平缓,很快就到了芒康,滇藏线与川藏南线在这里汇合,再往西行,就是拉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