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穿越伯罗奔尼撒半岛

标签:
伯罗奔尼撒斯巴达科林斯迈锡尼阿伽门农 |
分类: 欧洲纪行 |
探寻古希腊文明,伯罗奔尼撒是不可不去的。
如果看过荷马史诗,你会发现古希腊神话中众多人物多半都来自这里,像希腊诸王之王阿伽门农,第一勇士阿喀琉斯,绝色美女海伦等人的故事脍炙人口,而半岛上的斯巴达、迈锡尼、科林斯等古希腊城邦也是赫赫有名,更不用说举世闻名的竞技圣地奥林匹亚了……它们都隐藏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山丘和深谷之中。
一
我们在雅典租了一辆polo小车,从雅典往西部前往伯罗奔尼撒。
从地图上,伯罗奔尼撒是希腊南部的半岛,东边仅仅由一条狭窄陆地与雅典相连,这狭地就像一个细细的鸭脖。取道“鸭脖”进入伯罗奔尼撒,我很关注希腊大陆和该半岛之间的一条狭窄地峡——人工开凿的科林斯运河,它也是世界第三大的人工开凿运河。
来到了运河上方的桥上,我看到了传说中的科林斯运河,它是一条横穿狭窄陆地的运河,将伯罗奔尼撒半岛与希腊大陆分割开来,使得伯罗奔尼撒半岛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岛。这条运河水路运输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使得爱琴海和伊奥尼亚海之间有了一条直接通道,否则的话,这短短几公里距离就得绕行四百公里之远。科林斯运河峡谷深深,岩壁笔直,开挖如此深邃的运河,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难怪它从罗马时代就开始计划修建,而直到近代才实施完成。
科林斯名气远不止运河,还有离运河半小时车程的科林斯遗址。开车前往遗址,路过一个村庄,远远看到一个高高的山岗,上面有些围墙,那是科林斯卫城。在古希腊,每座城邦都拥有自己的卫城,且总是建于城邦的高处,平时作为集会的场所,战时则发挥堡垒作用,成为居高临下的作战指挥中心,从这点上看,科林斯卫城就好比雅典的卫城,不同的是科林斯卫城上的神庙供奉的是爱神阿芙罗狄忒,据说,神庙内还曾奉养了超过一千名庙妓,以至于后世的基督徒都说科林斯是一个堕落的地方。
进入遗址参观,在这座建于公元前几百年遗址中,大理石高台、会堂、喷泉、围墙,以及西侧的古代剧场仍然清晰可辨,最著名的属阿波罗神庙,虽然仅剩几个廊柱,但仍显雄伟壮观。科林斯也是古希腊著名的城邦,其财富虽然可观,但军事实力不如毗邻的雅典、斯巴达或者迈锡尼,每当发生战争,它总是墙头草,为了自保,一会仰仗雅典,一会又投靠斯巴达,这有点像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小国,夹在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中间,只好朝秦暮楚了。
在这里,我遇到同游的美国小伙麦克,手中捧着一本希腊文化导游书。麦克说他非常喜欢希腊文化,来希腊已将近一个月,并按图索骥几乎访遍有名古迹。一路上,他不停地给我讲解希腊文化,热情洋溢,如数家珍。我笑着说,你都快把希腊当成你的家了。
是啊,英国的拜伦可以把希腊看成自己的祖国,这个美国小伙又有何不可呢。
二
驱车南行,不到一个小时,来到了迈锡尼遗址。
远远望去,这座三千年前的王城,占据了整整一座小山,几层粗糙巨石垒叠的围墙依山形而建,时起时伏,墙内城堡如今只剩下废墟,不过,从轮廓上还是能看得出它曾经的坚固和结实。
迈锡尼是希腊文明的早期摇篮,人们对它的印象,大概都来自荷马史诗,诗人荷马在《伊利亚特》中描述: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因为他弟弟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被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拐走,联合希腊各个城邦组成联军远征特洛伊,引发十年大战,最终通过“木马计”取得了胜利,战后他顺利回到家乡,然而他在回到迈锡尼时,却被妻子和她的情人设计谋害。
沿山道上山,见到山门,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迎面的“狮子门”很有气势,门两侧的城墙向外突出,形成一条过道,城门的防御性设计巧妙。门柱用整块石头制成,柱子上横梁的上方有一块三角巨石,雕着两只狮子,狮的前爪搭在祭台上,形成双狮拱卫之状,威风凛凛地向下俯视着。虽然迈锡尼城堡已成废墟,但这个庄严肃穆的城门,历经三千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巍然屹立,威风不减当年。遥像当年,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就是从这里出发,率领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
穿过狮子门,右手是一座圆形墓地,据说是发现阿伽门农金面具的地方;往上走,层层叠叠,似乎机关重重,暗藏杀机;终于走到山顶,那是国王的宫殿,如今只剩下了基座……从上往下看,迈锡尼城堡遗址呈三角形,大约有三个足球场大,山岗下方,建有一个小型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迈锡尼考古发掘的文物。在荷马史诗中,曾经多次提到阿伽门农的王城迈锡尼,在荷马笔下,迈锡尼似乎是一座遍地黄金的城市。
为了证实荷马笔下的迈锡尼并非虚构,150年前,一个叫施里曼的德国人来到这里进行发掘,他很快找到6座竖井墓,墓内有无数精美的器物,例如,镶嵌黄金、青铜匕首、高脚金杯等等,特别是男尸的金面具,女尸的金冠和首饰,童尸的金叶片,真是遍地黄金啊,史诗不正是称迈锡尼为“富有黄金的迈锡尼”吗?而黄金面具下的男性干尸,不正是阿伽门农吗?可是,施里曼认错了人,那是比阿伽门农还早三百年的迈锡尼国王,看来,他过于迷信荷马史诗了。
不过,荷马史诗里的文学虚构国度——迈锡尼,终于重见天日。
三
继续南下,前往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那是古希腊斯巴达人的家园。
先沿着海滨行驶,然后翻山越岭,我真没有想到伯罗奔尼撒半岛还有这么高的山脉,路也陡峭奇险,不过,人车很少,路况很好。放眼望去,山峦绵延起伏,生长着许多橄榄树和低矮松树,贫瘠的土地和苍茫的景色,很难相信它曾哺育了数千年的灿烂文明。
翻过大山,进入高速公路,一直开到了海边,抵达卡拉马塔,它是半岛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我们订的酒店就海滩边上,蔚蓝的大海,柔软的沙滩,下海游泳,晒晒太阳,再逛逛卡拉马塔老城,这一刻,我感觉我们就是悠闲的希腊市民,茫茫旅途中,有如此轻松时刻,真是很惬意啊。
从卡拉马塔到斯巴达城是一段崎岖的山路,沿途景色相当不错。快到斯巴达的时候,看到一个路牌,指向有名的米斯特拉斯遗址,不过,这并非古代斯巴达人的遗址,而是中世纪遗留的建筑群,古斯巴达人崇尚勇武和素质,但是他们不建造雄伟华丽的建筑,所以没有留下多少值得一看的遗迹。从标志上看,米斯特拉斯遗址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应该是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最重要的古迹了。
驱车爬到山上,看到米斯特拉斯遗址沿山上下分布,明显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位于上面的部分是由法兰克人在山颠筑造起来的城堡、王宫和教堂;位于下面的都是拜占庭式的建筑群,也有一座修道院和一个大教堂。米斯特拉斯城堡的历史起源于中世纪,当年十字军攻占伯罗奔尼撒后,法兰克人在这里建了一个小国,首都就设在古希腊的斯巴达,并在附近的米斯特拉斯建造了一座坚固的城堡,以作为军事拱卫,这就是米斯特拉斯遗址的由来。
这是一座被反复争夺的中世纪城堡,先是法兰克人,被拜占庭人征服后,这里又相继被土耳其人和威尼斯人占领,在希腊独立战争时期,米斯特拉斯损毁严重,最终于1832年遭到遗弃,只剩下令人惊叹的中世纪废墟和教堂里残存的几幅颜色分明的壁画了。看来,没有了强悍霸气的斯巴达人,伯罗奔尼撒就只能任人鱼肉了,历史就是这样残酷无情。
离开米斯特拉斯,路过斯巴达城新城,这里已没有什么古迹。我有点纳闷,希腊人为什么不去修复米斯特拉斯城堡,而是把荒废多年的斯巴达重建?
或许,在希腊人心中,斯巴达才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