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风车之国的田园牧歌

标签:
荷兰田园牧歌风车风车村牧场 |
分类: 欧洲纪行 |
荷兰,是风车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在穿越荷兰全境之后,我感觉,整个荷兰真像一个大牧场:静谧的运河,悠闲的草场,成群的牛羊,到处都是田园牧歌式的乡村景象。而风车,如今已很难在乡间看到,不过,在荷兰人心目中,它是永远挥不去的情结。
还好,在阿姆斯特丹城北的Zaanse Schans郊区,仍保留了一些传统的风车,让慕名来看风车的游客不至于失望。这是一片有居民居住、开放式的保留区,250年前,在这片狭小的土地上,曾经矗立着800多座风车,如今只剩下寥寥几座。来到风车村,顺着桑河望去,我看到,四五个传说中的风车沿岸矗立,约两三层楼高,扇叶保养如新,但不随风转动,也不再抽水发电,仅仅只是一道风景。曾经昔日的荷兰英雄,如今已经迟暮了,不禁让人感慨岁月的沧桑。桑河的对岸,一幢幢色彩鲜明的低矮楼房,多为三角形屋顶,一般两三层楼高,屋外有小花圃窗台,河中,有船只漂流而过,充满了昔日的荷兰情调。
游客中,有不少荷兰本地游客,其中一些是学生。荷兰人喜欢风车,每年都有风车节,在民歌和谚语中也常常赞美风车,因为,这些高高耸立的风车,曾帮助荷兰人从大海中争得近乎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所以欧洲流传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人类,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然而,新时代技术的进步,使传统的风车退出了历史舞台,消失如此之快,以至于荷兰人也得像我们这些外国游客一样,要到风车村博物馆来参观才能一饱眼福。
恬静的风车村里,有几个中世纪式样的房子,它们是奶酪和乳制品作坊、木鞋制造厂、白蜡制造厂、面包房、以及100多年的杂货店组成的博物馆,真实描绘了17、18世纪的荷兰生活。早就听说荷兰的乳酪很出名,直到参观乳酪制造工场,我才知道乳酪的种类原来有那么多,穿上传统服饰的女员工向游客介绍乳酪的制法及品种,有的味道很香醇,有些现出灰黑的霉,味道非常难闻,可这些发霉的乳酪正是极品!在风车村里,也有展示荷兰传统的木屐,由于荷兰大部分是湿地,加上木材丰富,所以荷兰人就地取材,凿成一双双形如木筏的鞋,厚重的鞋底正好保护双脚防湿,而且成本低又耐用,很多人都乐意穿上。不过,现在除了小数乡镇居民仍然坚持传统外,大部分荷兰人已不再穿这些又硬又重的木屐。在风车村的博物馆里,还有其他荷兰人农牧生活的生动展示,可以说,这里是荷兰田园生活的浓缩精华,不仅展现了外在的清新和美丽,还透露着荷兰几百年文化的积淀。
从风车村向东望去,平畴沃野,绿草如茵,民居木屋,质朴典雅,牛羊鸡豚,各得其所,宛如童话世界一般。在小路上,又看到了一个个骑车的荷兰人,或成群结队,或独自骑行,欢快而有活力,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民族。
离开风车村,坐车前往比利时,一路穿越大半个荷兰国土,但没有看到一个风车。作为荷兰历史的最佳印证,风车是那个年代的主要动力,这个国家靠着风车动力来碾谷物、粗盐、烟叶、榨油,压滚毛呢、毛毡、造纸,排除沼泽地的积水。想想吧,如果当初没有这些风车不停地吸水排水,占荷兰国土大半的低洼土地就将沦为鱼鳖,而这低洼土地,正是窗外这美丽的田园牧场,出产着盛名的奶酪和芬芳的郁金香。
车窗外,一条条河流过去了,分不清是自然河还是人工运河。荷兰是名副其实的“低洼之地”,西欧的三大河流莱茵河、马斯河以及斯海尔德河均通过荷兰境内入海,还有一条条人工运河横贯期间。交错密布的河网,四通八达的水路,河水灌溉牧场,船只将农产品送到各个地方。
车窗外,一片片牧场过去了,看不出哪儿是乡庄哪儿是城镇。满目皆是绿绒绒的草场,一群群花白奶牛安闲吃草,一簇簇白色绵羊悠然自得,偶而才见到教堂的尖顶,表明那里是一个乡庄或者一座城市。笔直的水渠,把牧场分为面积相同的草地,被用来轮流放牧,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行进在荷兰田园乡间,可以嗅到空气的清新和泥土的清香,随时随地,舒心坦然。这摄人心魄的静谧和美丽,足以让你忘却尘世的喧嚣和人生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