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2013-05-22 06:00:00)
标签:

玉门关

王之涣

汉代长城

凉州词

烽火台

分类: 中国西北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玉门关遗址

2012.10.2 

提到玉门关,自然会想起“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孩提时代就熟读的一首唐诗。余秋雨曾说: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没错,王之涣就有这样的魔力,他的一首《凉州词》就让玉门关成为了很多人憧憬的地方。今天,我的不远千里,来这生僻而又荒凉的戈壁滩,为的就是一睹心中那春风不度的玉门关。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车前方的烽火台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大漠孤烟的烽燧

出敦煌往西,驱车前往玉门关,一路茫茫戈壁,百里不见人烟。荒芜的戈壁单调乏味,就在昏昏欲睡之时,忽然间前方一个高耸的土台让人眼睛一亮,司机说那是汉代的烽火台,如果烧起一把烽烟来,很远都能看得到。烽燧是古代用来传递敌情的报警系统,从敦煌往西,这样的烽火台很常见,因为这里正好是西汉时期的边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未到玉门关,便见到了王昌龄诗里大漠孤烟的烽燧,不由让人感到十分的惬意。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右转去玉门关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看到了玉门关

车行约两个小时后,在大漠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我们见到了传说中的玉门关,相传玉门关是因为西域特产“和田玉”由此入关而得名。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是哈拉湖,再往远看隐隐约约似有万仞群山。眼前的小方盘城,黄土垒就,高约10米、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余米,西北各开一门,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是汉武帝当时下令修建的两关之一,另外一关是玉门关南面的阳关。站在玉门关,我完全能够想象当年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的一派繁荣景象。在小方盘城东北10余公里处,还有一个大方盘城,大方盘城与小方盘城同建于汉代,是汉代至魏晋时期国家西部防线储备粮草的军需仓库,供玉门关一带官兵食用。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景区木门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走近玉门关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北门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近看

走上玉门关西北的一个土坡,近看是一片盐碱地,不远便是让我惊艳的一大片芦苇沼泽,而掩藏在芦苇之后不远便是有名的疏勒河。据史书记载,在汉代,玉门关附近还是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牛羊遍野,花果飘香,可见当初古人在建城选址时还是颇费了一番周折。现在看起来虽已近干涸,不复当初水美羊肥的繁华景象,却也见到了另一种美丽的风景,芦苇的摇曳多姿,提醒着人们这里也曾是一个繁华的边陲小镇。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附近的盐碱地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不远是一大片芦苇沼泽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芦苇茂密                                             

 在小方盘城前,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玉门关遗址”五个红色大字,在石碑背面,则刻有那首著名的《凉州词》,我不禁吟诵起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这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是描述塞外苍凉境地的代表作,作者就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他的《登鹳雀楼》更是无人不晓。我想,王之涣应该是没有到过玉门关的,因为在玉门关你不可能看得到见黄河,不过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将疏勒河误认成了黄河,因为在唐代人常猜测黄河源于西域。古人作诗,大都是即景生情,抒心壮怀,他的“一片孤城”和“春风不度”,倒是极形象地描写了边塞艰苦苍凉的生活,因而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刻有王之涣的《凉州词》

倘徉在玉门关小方盘城,我惊诧这种用黄土筑就的城垣,能在刀霜剑雪般的苍茫大漠中横卧两千年而不毁,这实在是一个奇迹,我仿佛从中发现了古代长城近乎凄凉的美。大凡诗人描写长城,不外乎关山月三字,李白的诗《关山月》就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诗中这关指的就是玉门关。按一般史书或教科书的观点,万里长城西部的起点是嘉峪关,其实这并不正确,嘉峪关仅仅是明代长城西端的起点。而从敦煌到到玉门关,还有几百公里汉代长城遗址逶迤起伏,并且在莽莽戈壁滩上留下了一片片焦土瓦砾和断壁残墙。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汉代长城遗址

在玉门关西几公里,我见到了一段汉长城残垣,据称这是保存得最好的一段汉代长城遗址。残垣最高处4米左右,结构是就地取材,以芦苇、红柳、胡杨和罗布麻等,再夹砂砾层层夯筑,非常结实牢固,可谓是古代独创的“混凝土”。汉长城遗址蜿蜒逶迤,一望无际,每隔5里或10里,就要筑建一座烽火台,在长城烽燧的周围,还有明显房屋遗迹。汉长城遗址北面不远是疏勒河故道,东西走向在东西长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用板土芦苇筑成的长城,绕过玉门关西侧,向南直达阳关。古代丝绸之路从敦煌分为南北两路,北道向西北经玉门关进入哈密、吐鲁番等地,叫天山北路。南道向西南经阳关进入楼兰、若羌等地,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行,叫天山南路。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层层夯筑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残墙断壁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蜿蜒逶迤几百里

早在汉武帝时,就有张蹇两度从玉门关出行出使西域,后又有李广利率数万之众、六千余骑出玉门关往西域征讨大宛国,不过后来失利而还。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也是从玉门关出发,更是在西域经营长达三十余年。后来,班超年老思乡,竟把玉门关视为远离东土的生死界地,不知是否能得以生还,由此他给汉和帝写信,期待“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敦煌行:玉门关怀古
                                            玉门关前

看着眼前这个长城中最富有文化气息的汉代边关,我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