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江恩:为什么会在股市里赔钱?

(2012-12-11 06:00:00)
标签:

江恩

过度交易

止损

鳄鱼法则

交易成本

分类: 股市春秋

2009年至今,连续三年的熊市给市场带来了无尽的创伤,有调查显示,在这轮熊市中,有超过90%的投资者亏损。而从长期统计情况看,综合牛市和熊市在内,股市中确实存在“一二七定律”,即股市中只有10%的人赚钱,其他20%的持平,70%的人亏损。为什么多数人会在股市里赔钱呢?对此,江恩是这样认为的:

1、对于他们的资本来说,交易过度或买卖过于频繁。

2、他们没有下止损单(Stop Loss Order),或限制他们的损失。

3、对市场知之甚少,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过度交易的问题

有的人认为,交易的次数够多,总会抓到真正的好机会。也有人认为,频繁交易,不断赚取蝇头小利,最后还是能够聚少成多,汇成大利。其实,这些看法不但是片面的,而且也是非常有害的,过度交易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损失,如果对此放任自流,最终将倾家荡产。

过度交易常常是随心所欲的、无法自制的,通常来自于一时兴起、无聊、受到新闻事件刺激、急于挽回先前的损失,或听到其他交易者的耳语等等。这类交易有时或许可以获利,但亏损的时候居多。原因何在?这是因为没有适当的计划,缺乏经过推敲的购买理由,所以胜算可能性也就相当小,大约有90%的人最终都会赔钱。

每当进行一笔交易,还要发生交易成本,交易的次数越多,成本也就越高。举例来说,假定股票账户资金为10000元,买卖一次股票的券商佣金为1%,那么,无论盈亏,用这笔资金买卖一次股票交易费用就是100元。我们知道,一年约有250个交易日,如果每日做一次买卖交易的话,只要不到半年的时间,账户的所有资金都会耗尽,由此可见,过度交易的累计成本是极其昂贵的。如果你想长期留在股市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减少交易次数。

为什么要止损

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臂试图挣脱脚,则它的嘴巴便会同时咬你的脚与手臂,你越挣扎,便陷得越深。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务必记住:你惟一的生存机会便是牺牲一只脚,这就是有名的“鳄鱼法则”。在股市中,这项原则就是:当你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时,不可再找借口、理由或有所期待,立即了结出场!

江恩指出,正因为你进行的交易有可能是错的,所以你必须知道怎样纠正错误,解决办法就是通过设置止损单限制你的风险。止损单可以比你买入的价位低123个点,这样,如果你判断失误,就可以进行平仓,并在有确定的迹象时重新入。不要凭猜测行事,而应按确定的规则和确定的迹象进行交易,这会带给你更好的机会以取得成功。一旦你在某个交易巾获得盈利,就不能让它化为乌有,变成损失,只要股票朝对你有利方向的运动,就用止损单步步跟随,这可以保护并增加你的利润。

以我的个人体验来看,实际操作中止损是非常难做的一件事,原因有三:首先,侥幸的心理作祟,尽管知道趋势上已经破位,但总是想再看一看、等一等,以致错过止损的大好时机;其次,价格频繁的波动会让人犹豫不决,而错误的止损会动摇下次止损的决心;第三,执行止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真有点像是从身体上割肉,那是一个血淋淋的过程,它是对人性弱点的考验。

对市场无知的后果

进入股市,人们往往激情无限,却不曾想股海深深,隐藏着巨大风险。举例来说,在现实生活中,马路上危机四伏,又是车又是行人,假如你既不了解交通规则,又没有掌握驾驶技术,而你还要开车上路,那后果一定很危险的,轻者碰撞刮蹭,重者车毁人亡。同样,对于一个股市里的投资者,如果对市场无知的话,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股市里赔钱。

江恩提醒我们,大多数人买股票是因为他们希望股价会上涨并从中获利,他们按小道消息,或他人的想法购买股票,而自己却没有任何关于股票上涨的具体知识。因此,他们错误地进入了市场,而且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试图及时改正。最后,他们卖股票是因为害怕股价再跌,并常常卖在底部区域,结果在错误的时间脱身,这样就犯下了两个错误:在错误的时间入市和在错误的时间出市。

市场上的股评往往推荐会推荐很多股票,很可能你会选择了其中错误的一只并因此输钱。如果盲目地跟随他人,即使他们是正确的,而你自己也不知道这些建议是以什么为根据的时候,就不可能有信心,并依此进行操作。而当你学会研判市场的趋势时,你就可以知道股票为什么要上涨或者下跌,这样就能够满怀信心地操作并从中获利。

解读江恩:为什么会在股市里赔钱?
                                            (唐志顺  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