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吸筹怎么看?

标签:
主力吸筹主力筹码挖坑抢筹 |
分类: 股市春秋 |
在股市中,主力和散户是不平等的,主力拥有资金优势、信息优势以及人才优势,主力看散户的牌非常容易,而散户想知道主力有多少筹码却极其困难。不过,主力无论多么强大,他终归要买进和卖出股票,只要是发生过主力买股吸筹的行为,就会在筹码分布图上留下痕迹,通过这些痕迹,散户就能够了解主力的真实意图。
秘密吸筹和逆势飘红
主力介入一只股票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吸筹。吸筹阶段的工作一般是在极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因为一旦消息泄露,散户们会立刻与主力争夺低位筹码,这是主力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但是,只要是大规模的吸筹,主力便很难做到不留痕迹,因此总有一部分中小投资者跟随主力在低位买进筹码,这就是跟庄盘。只要这些跟庄盘的规模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主力一般也会选择承受。
主力选择什么时机吸筹呢?主力吸筹大多发生在熊市期间,这是因为主力喜欢低价的筹码,熊市的股票都比较便宜,而熊市也是散户恐慌的季节,散户们会纷纷把股票抛出去,于是主力就有吸筹的机会了。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一支股票对散户很有吸引力,扮演“大众情人”的角色时,主力就不可能大规模建仓吸筹。
在熊市中,逆势飘红的个股几乎个个有庄,熊市不赚钱,散户没情绪,就想卖股票,于是大多数超级主力都把自己的吸筹时间选在了熊市,因而在大盘下跌的背景下,个股的逆势上扬也就成为了判断主力吸筹的一个重要依据。而牛市一旦到来,散户就兴致勃勃地大举入场了,这种情况下,主力如想吸筹则要大幅度提高成本。
主力的吸筹改变了一只股票的供求关系,这使得一只股票的下跌动能被完全抵消,股价呈现缓慢上扬的格局。主力坐庄于一只股票,需要大量的筹码,如果吸筹过猛的话,会引发这只股票迅速上涨,从而暴露主力的意图,引起市场公众的追涨,这是主力吸筹时所忌讳的。所以,主力的吸筹一般是温和而隐蔽的。
“挖坑”和抢筹
有时候一只股票的股价被缓慢推高后,忽然这只股票迅速下跌,但随后股价自低位重新开始缓慢上升。这种大阴线会给散户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当股价再次被推高时,散户的解套盘就会蜂拥而出,主力如果愿意还可以进一步吸筹,如果这时股价处于相对低位,我们可以判断为主力打压吸筹。
谈到主力打压吸筹,盘面常常会呈现“挖坑”的K线形态,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股价突然向下破位,但随后股价又被向上拉起。当然,只凭单纯的一个“坑”,并不能充分证明主力在吸筹,如果股价在恢复到“坑沿”的相对高位后强势横盘不跌,这就说明有一股相当大的资金支撑了股价,这个资金一定是主力的,“坑”显然是主力挖出来的,其目的是震仓吸筹。
站在主力的立场上思考,能在最低价位上吸筹自然是件好事,但是散户未必配合主力。因此主力通常会采用拉长时间的方法。但也有例外,比如说主力的资金来自于较短期的信用贷款,或者是一只股票即将发生一个重大利好,而这个重大利好很难长时间保密,这时主力会当机立断,迅速入场抢筹。
通吃套牢密集区也是主力吸筹的一种手法,这种作法需要富有力度和激情,通常是主力大力拉抬股价,诱使前期的套牢盘抛出,而且是你卖多少我买多少,即所谓的通吃。通吃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收集到了想要的筹码,虽然作法激烈而且代价不菲,但却是主力吸筹的有效战术。
主力的吸筹时间
在观察过许多庄股之后,我们不得不对主力的耐心产生敬意,因为有很多股票,主力在拉升前的一年就完成了吸筹。相比之下,散户在跟起庄来却心急得很,一只股票三个月不涨就考虑换股了,即使受到5%的损失也不在乎。这样换过几次之后,损失比前一年的全部盈利都大。
主力的吸筹时间往往长达半年以上,吸筹时间与其吸筹位置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主力要想降低吸筹成本,他需要让股价在低价区长期横盘,如果散户不愿意在低位割肉,那么主力就用时间去磨。如果主力想加快吸筹节奏,势必需要抬高吸筹股价,而进行次低位吸筹,由于主力提高了吸筹效率,自然就缩短了吸筹与拉抬的时间间隔。
主力吸筹后的筹码分布
主力低位吸筹后,一般都要引发筹码的低位密集,因而筹码分布的低位密集是主力低位吸筹的明显标志。但是判断主力的吸筹,仅有筹码的低位密集这一技术指标是不够的,需要有更多的证据。比较理想的状况是在筹码的密集过程中,可以找到震仓吸筹,或者是“次低位窄幅横盘”等特征。另外,在筹码分布变化中,如过发生低位“双峰密集”变为“单峰密集”,这也是主力低位温和吸筹的特征。次低位横盘、双峰填谷,是低位温和吸筹中比较积极和热烈的图形,相比之下,慢牛走势则温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