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行之五:吴哥早期的印度教寺庙

标签:
吴哥巴孔寺罗洛士古迹比粒寺 |
分类: 亚洲纪行 |
吴哥是9~15世纪东南亚高棉王国的都城,在此期间,吴哥王朝大兴土木,建造王城及大小寺庙600馀座,散处于各处,景象极为壮观。现代柬埔寨人信奉佛教,而在吴哥王朝的早期,印度教无疑占统治地位,其早期寺庙无一例外都为印度教寺庙,例如巴肯山神寺、比粒寺、罗洛士遗址群等等,这些古迹都深深地打下了印度教的烙印。
巴肯山神庙
从吴哥窟出来,大巴往西北开了不到十分钟,来到一座小山下。这里就是高约70米的巴肯山,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在入口处有大象,可以骑大象上山。我们没有选择骑象,而是沿着一条小路上山,十几分钟后,在平缓的山顶上,我们看到了一格破败的古寺,这就是巴肯寺。
攀登庙宇的台阶非常陡峭,需要借助手扶和步步为营才能到顶。庙宇经过岁月的洗礼,已不见昔日的风采,但从庙宇顶部的平台可以远眺吴哥窟。每逢晴天的黄昏日落时分,很多游客会来到山上欣赏吴哥日落,追忆这个失落的文明。今天虽然天气不好未见日落,但我看到,寺庙顶部游人还是非常多,既热闹又拥挤。
山顶上的巴肯寺虽然早已破败,但它却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寺庙,被称为“第一次吴哥”。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东边和北边看到都是茂密的丛林。巴肯寺外还有长 650米,宽436米的长方形壕沟,象征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
巴肯寺由吴哥国王耶输跋摩一世(889~910年在位)下令修建,建造年代是9~10世纪,寺庙里供奉的印度教的湿婆。庙山为陡峭的五级台基,正方形,高13米,底层长76米,逐层缩小到顶层长47米;陡峭的庙山象征须弥山。庙山顶部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台基四边中央,各有陡峭的五层石阶,每层十级,直通寺顶平台,每层石阶左右,守护着一对坐狮,有些石狮已破损,已看不出狮子模样。
庙山的每一层正方形台基的四角,安置角塔,共20座角塔。四道五层阶梯的每一道每一层,各有一对宝塔伺立左右,共有阶梯宝塔40座,另有44座宝塔环立庙山四周。一共是109座宝塔,不过时至今日不少宝塔已经残缺不全。
天色逐渐暗淡,驱赶着人们下山而去。坐在巴肯山的石阶上,看着一群一群小心翼翼爬上爬下的游人,我不禁感慨,耶输跋摩一世大概绝不会想到,他当年大兴土木所建的巴肯寺,一千年已后会有如此多的来看日落的游人。
比粒寺
2011.3.9多云转晴
今天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比粒寺,比粒寺也是一座金字塔式建筑,由于曾经在此为古代皇族火化变身为神,又称变身塔。比粒寺的建成年代比巴肯寺略微晚一些,这里供奉的也是印度教的湿婆。
进入寺庙,是典型塔山建筑,基座上建造砖塔,因属红砖结构,在阳光照耀下泛着暖暖的红。比粒寺建筑很高,攀爬的石阶也很陡峭,在各级石阶的路口,挺立着一个个石狮,看上去威风凌厉。上去之后,往下看比粒寺的全貌一览无遗,而往四周看,可以眺望到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的景色。
比粒寺是坚德拉跋摩给我们留下的伟大建筑,这位伟大的君主在他的晚年修建了比粒寺以及女王宫。变身塔其实也不是什么可以幻化为神魔的地方,而是坚德拉跋摩给自己造的主庙。坚德拉跋摩在公元961年才开始建造比粒寺,而他又在968年就驾崩了,因此君主自己并没有看到塔的完成,但比粒寺很可能为坚德拉跋摩进行过火化仪式。
在寺庙底部一侧的一个塔内,我看到一个石槽,似乎有烧焦过的痕迹。石槽据说是尸体火化的地方,人头朝东,脚朝西,火化之后灵魂起身往前走,就直接能够登上神灵的圣坛。千年前在此举行仪式,我想必是定是达官云集,一般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
从女王宫回来的路上,经过罗洛士遗址群,这里离暹粒市大约12公里。罗洛士遗址于公元9世纪的吴哥王朝时期建成,包括巴孔寺、罗雷寺和普利哥寺三个寺,都是在迁都吴哥前所建,时间比巴肯寺还要早,因此被认为是吴哥寺庙建筑的老祖宗。
巴孔寺是一座供奉湿婆神的印度教寺庙,此寺庙乃是881年吴哥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建立的国寺,是罗洛士遗址群中规模最大并且是最重要的庙宇,曾经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庙宇,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印尼的婆罗浮屠特色影响,霸气当道。巴孔寺原为废墟,法国远东学院古迹维修专家莫里斯·格莱斯从1936年开始修复,经过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复原貌。
巴孔寺是一座五层的方形金字坛,底层边长65米,各层的基点原有塔门,最顶层中心矗立一座宝塔。它算是吴哥遗迹中第一座多层式的神殿山,也是吴哥王朝第一座用砂岩石块代替红砖的寺庙,因此意义非凡。
远远一看,只见一尖顶方型的高塔,立于较宽阔的塔基之上。五阶式的高塔据说是象征印度教里的神山须弥山,神殿里供奉的是湿婆神。寺庙范围内另有22个小型塔。塔底下四层所代表的分别是七头蛇王、金翅鸟王、罗剎、和夜叉的领域,这些都来自印度教或是印度神话,而最上层就是国王的居所之意。塔的下三层角落有大象石雕,但有些损汇,阶梯越往上阶幅越小,阶梯旁都有石狮做守卫,这些石狮中有些保存得相当好,似乎古代不论东方西方都喜欢以石狮做为护卫的象征。由于时间原因,罗洛士遗址群的另外两个寺罗雷寺和普利哥寺没有去看,据说已经破败,规模和建筑都远远不如巴孔寺。
在巴孔寺的边上,我看到一座漂亮的新式建筑,那是一所佛教学校,也是现代僧侣们生活的场所。由此看来,在柬埔寨,随着时光的流逝,曾盛极一时的印度教现在已彻底转向了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