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9漫步在安徽宏村景区

标签:
旅游图片 |
2021-05-09漫步在安徽宏村景区
离开了黄山,顺路可以去看一下著名的古村落宏村,这里已经来过了多次了。这里完美地保存了,古村落的建筑,原住民,完整的供水,排水系统。保留了原住民的生活状态。
宏村镇,古称弘村。南宋绍兴元年,宏村始祖汪彦济因遭火灾之患,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十三间房为宅,是为宏村之始。汪彦济在村口兴建睢阳亭,作为入村标志性建筑。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作为程朱理学发祥地的徽州也达到了极盛时期。汪姓祖先在外做官、营商者大增,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财富,为光宗耀祖,纷纷在家乡购田置屋,修桥铺路。
明仁宗洪熙元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宏村以“东土道制(龙排庙)、南土水制(红杨、白果)、北土土制(雷阜榛子林)和西土佛制(观音亭)为水口布局(风水屏障)。营建了乐叙堂、太子庙、正义堂等祠堂、庙宇,宏村逐渐形成了以血缘、地缘关系聚合的同宗同姓的民居集落。
清康熙元年-清宣统三年,宏村南湖书院,树人堂、三立堂、乐贤堂、承志堂等大型书院、宅第相继修建。
传说
公元14世纪中叶,生活在皖南黟县的汪氏家族还在筚路篮缕,以启山林之中。因为居住的村庄屡次遭受火灾,几经搬迁,他们终于在雷冈山下,找到了一处与祖先遗言中相似的安居乐业之地:一汪永不干涸的清泉,东西两条河流环抱左右,在祖先的遗梦中,牛是富裕的象征,水是福泽子孙的保证。为此,家族的女头领胡重娘依据对祖先遗梦的解读,把新建的村庄规划为一个牛形村落:凿清泉以为池塘,引西溪水为补充,扩大为"月沼",成为想象中的"牛胃",通过二个出水口,建成纵横交织,长共1300余米的上水圳和下水圳,通向村子里的家家户户,水圳被称为"牛肠",水圳的水经过使用之后,全部汇聚到村南被称为"牛肚"的南湖。
宏村镇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镇主要旅游景点宏村景区、屏山景区、卢村景区、木坑景区、塔川景区。截至2015年底,宏村镇A级景区数量5家,其中AAAAA级景区1家,AAAA级景区2家。拥有举世无双的古水系——水圳、月沼、南湖,被称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培德堂”。徽商故里的“三立堂、乐叙堂”,保存完整的古代书院“南湖书院”等重要文物。卢村有由志诚堂、思齐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保持较为完好民居组成的木雕楼群。屏山有光裕堂、成道堂等7座祠堂,还保存有三姑庙、红庙、长宁湖、舒绣文故居、葫芦井、小绣楼等名胜古迹。宏村、卢村和屏山的古村落的徽派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内部装饰和环境营造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代表着唐宋以来建筑和人居环境的最高水平。
宏村镇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宏村古民居、德义堂、乐叙堂、敦厚堂、汪氏宗祠、敬德堂、敬修堂、承志堂、树人堂、桃园居、秀里影视城、木坑竹海、舒氏宗祠、南湖书院、志诚堂、思齐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光裕堂、成道堂、三姑庙、红庙、长宁湖、舒绣文故居、葫芦井、小绣楼
在宏村旅游,一定要非常有闲的,漫步街头。在这里的古街小巷中穿行,推门进户,漫步而行。仿佛穿越了,来到了古代,体会一下古人的智慧,把风水,把居住的便利性,把建筑的安全性,发挥到了极致。随处可见的湍湍的流水,脚下的石板路,高大的木结构的建筑,青砖的瓦房。精细的雕花,刻砖,令人目不暇接。
进村首映进眼帘的是,一泓碧水,映照着沿着水岸的徽派的建筑,白墙黛瓦,绿树红花。满大街的川流不息的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在这里欣赏着古老的村落。这里也是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每天都会被拍摄大量的千篇一律的风景照片。老人,年轻人,小孩子,在这里都要留下到此一游的相片,作为纪念。我也是其中之一,打开相机,不停的按下快门。
请大家来看看我拍摄的相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