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殷桃玲:40平米之外——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分类: 读书心得 |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次隆重的洗礼。感谢借我这套书的谢奇娥老师。
40平米的教室里,雷夫老师用心与学生相处,时时将学生放在心上。他用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用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了温暖的家。
我们暂且忽略美国基础教育与中国的不同。雷夫老师所在的学校位于美国洛杉矶,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移民家庭,所以56号教室的孩子家境很一般,家长所能提供给孩子的帮助也很少,雷夫老师面临着资源的溃缺,家庭教育的乏力。但他没有就此泄气,而是诚恳地寻求家长的帮助,发动各种力量,将56号教室变成了一个能让所有学生都熠熠闪光的高规格大舞台,小小天才们就此诞生。在这里,学生们着了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他们听摇滚乐,看经典电影,甚至表演莎士比亚的戏剧!在这里,学生不再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们有家的归宿感,将这里当成了人生的避风港和加油站。已经毕业的孩子会经常受邀在56号教室演出,这些经历非常有教育意义,也更值得回忆。毕竟,所有孩子的演出不是为得到掌声或经久不息的起立喝彩,而是关乎语言、音乐、团队合作、冒险、纪律、勤勉,以及自我发现。因此,在第56号教室里,孩子们收获了受用一生的技巧、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信念,长大后他们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就读,一时间成为美国教育的佳话。
如果你认为创造佳话的雷夫老师真是一位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的救世主,或是被《每日新闻》赞誉为“当代的梭罗”的英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雷夫——仅仅是一位点灯人,当然,是高举火把一路奔跑的点灯人。
有人说:
这种托举是发自内心的善意和无私,没有一颗高尚的灵魂的人,是永远无法理解的。一次观看球赛的间隙,当有人质疑雷夫,这么不辞辛苦、狂热地带学生看球赛,图什么?能获得多少报酬?雷夫笑了,他不再试图说服别人的偏见,当他明白只有用“我妻子想换一个新厨房”这样简单粗暴的理由才能让人信服时,也毫不难过,依然坚守初心,依然做自己。是的,40平米之外,他没有多少收入,但他却是富翁。正如他对学生们所说:
“假如你命该扫街,
就扫得有模有样
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
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
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第56号教室的耕耘,创造了
第56号教室的孩子离开小学后,个个热爱“阅读”,且终身为自己的人生而读。因为雷夫觉得:“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
第56号教室有自己的货币及经济制度,这套独有的经济制度,让孩子学习记账、保持收支平衡,并明白节俭的价值、延迟享乐来学习储蓄,更体会父母亲赚取金钱的辛苦。“管理金钱”的技巧比他们的父母还强。毕竟,“管理金钱”是孩子终其一生都派得上用场的技能。
第56号教室的孩子知道“考试”只是理解的温度计,怎么读比读多少更重要。他们知道,一次没考好并不代表世界末日,这只代表着一件事情:他还不了解这个技巧,他的雷夫老师很愿意再为他讲解一次。
第56号教室的孩子,永远都是艺术的追求者,他们不只学到如何拉小提琴或吹单簧管,也学到了纪律、责任、牺牲、沟通、更正错误、倾听以及时间管理。艺术让孩子们拥有独特的自我!会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陪他们度过愉快的时光。
……
“我不要我的学生沦为平庸之徒。”这是雷夫老师的教育信念,也是奇迹发生的火种。读完著作,接受洗礼。教育的方向更加明晰,前进的步伐更加有力。愿我们无论出发多久,依然满怀激情,依然追梦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