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三上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学解读与活动设计

分类: 示范引领任务 |
统编三上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学解读与活动设计
一、文本教学解读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是一次观察习作,是在学完精读课文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之后,在充分获得感性认识,掌握一定的观察与表达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习作练习。
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是本次习作的资源,均属状物类散文。《我家的小狗》具体描写了小狗“王子”的外形特点,以及跟小狗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作者以杨梅生长过程为序,由整体到部分描写了杨梅树和杨梅果。杨梅果是描写的重点,分别从形状、颜色、味道三个方面来下笔,写出了他们的变化。相较于前面的两篇精读课文,例文的内容、语言以及结构等更接近于学生的习作,能给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起到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应布置学生于习作前预习,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习作教学中,以两篇例文为资源,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把握观察方法,学习有序表达。
习作安排了三幅插图(秋日归鸟图、春天上班图、小组学习图)用于练习细致观察与准确表达。比如图一,只有在观察中关注到了落叶、鸟儿飞行的方向、周围的景致,才能确定画面内容为“秋日黄昏村头归鸟图”。借助插图引导儿童在细致的观察中去发现细节,从而对画面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习作的文字部分包括三个重要内容:一是向师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观察、写作对象为身边的印象深刻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二是对写作主体——儿童渗透读者意识的同时,通过习作展示活动激发儿童写作的兴趣;三是在教材示范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分享观察心得,归纳观察的方法、策略,积累观察经验,便于形成细致观察的能力,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本次习作教学重点在引导儿童细致观察,产生新的发现,对事物了解得更多更深。儿童经历这样一个观察、表达的过程,在实践中学习、历练观察与表达,掌握运用多种感官以及抓住事物变化进行细致观察的方法,形成细致观察的意识,长期坚持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插图学习细致观察的方法,关注画面细节并结合生活经验把观察到的有序地说出来。
2.借助习作例文,在“读”与“写”中学习并掌握从不同角度、调动不同感官观察的方法;在分享观察心得的基础上归纳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3.在习作实践中练习将观察到的细节或者事物的变化有顺序地写清楚。
教学时间:3课时,建议第一课时完成板块一至二,第二课时完成板块三,第三课时完成板块四和五。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关注细节 练习观察
1.出示插图,引导观察
(1)出示插图一,请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关注到了哪些细节?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师引导:画面所表现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哪个具体时间?你从哪些细节推断出来的?
提示:从房屋以及远山近水可推断是乡村;从光秃秃的大树枝丫以及纷纷落叶可推断是秋天;鸟儿飞向大树上的窝,可见这是傍晚时分……
(3)口述画面内容。
同桌互相说一说插图所描述的场景。
指名当场口述画面场景。
组织生生互评,完善口头描述的内容。
2.合作读图,练习观察
(1)出示其余两幅图,小组合作观察。
要点:同桌两人为一小组,任选一图,仿照刚才老师的提示,采用问细节的方式仔细观察,丰富画面认知。
(2)同桌互相说一说所观察的画面。
3.交流启发,反哺观察
(1)指名口述画面。
(2)师生互评。
要点:观察到了哪些细节?口述中哪里描述得特别好?为什么?
板块二
1.自读要求,提取要点
提示:习作内容为写观察到的某一事物或某一场景。
2.回顾阅读,获得启示
在本单元中,我们阅读了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分别写了什么?哪些语段是对观察的直接描述?请简要说一说。
要点:《搭船的鸟》一文写了翠鸟的外形(颜色的细致描述)和它怎样捕鱼的(动作的细致描述);《金色的草地》一文由草地一天中颜色多次变化引发进一步细致观察找到原因,写清楚了“变化”。
提示:有写动物的,如《搭船的鸟》;有写植物的,如《金色的草地》。
3.例文介入,发掘秘妙
(1)速读《我家的小狗》,学习观察动物。
要点:外形美;教“王子”认字;教“王子”数数;“王子”跟火车赛跑。它会哼哼叫和汪汪叫。
要点:“我”教它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王子”想跟我提要求的时候,它哼哼叫。“王子”想出去的时候汪汪叫。“王子”去追火车的时候汪汪叫。“王子”没追上火车的时候也是汪汪叫。
要点:作者喜欢“王子”,长期跟它相处,细心观察,用心去体会它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声叫声。
(2)读议《我爱故乡的杨梅》。
要点:杨梅树,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要点:眼看、手摸、嘴尝。
(3)小结例文观察与写作方法。
要点:
板块三
1.范例引路,学习观察
(1)出示例图,聚焦外形
请仔细观察图上的小猫,说一说小猫的外形。
指名说一说小猫的外形。
师生评议,描述图上小猫的样子。
范例:
它披着一件黄白相间的绒毛外衣,蓬松松的像一个绒球。从下巴到腹部一道纯白色的绒毛,像极了礼服里面的白衬衫。一对招风耳警惕地耸立起来,嗯,也许是真的紧张,小尾巴都竖起来了,那圆睁的眼睛能把任何风吹草动捕捉到。看它那猩红的小鼻子配上几根细长的胡须,可爱极了。
要点:先整体后局部。
(2)对比观察,关注变化:请仔细观察两幅图,发现不一样之处,说一说。
提示:说清楚小猫眼睛的变化。
(3)连贯地说一说小猫的外形以及眼睛的变化。
(4)视频再现,聚焦动作。
播放视频(内容为小猫抓“鱼”):说说小猫在干什么?
关注动作,再看视频:说一说小猫是怎样抓“鱼”的。
(5)前后连贯,勾连成篇。
提示:刚刚我们通过观察,描述了小猫的外形以及它抓“鱼”的两个片段,怎样把这两个片段组合成一篇文章?给文章拟个什么标题?
2.迁移运用,再现观察
最近咱们做了不少观察练习,你所观察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1)说说印象深刻的观察对象。
(学生随机回答,教师按照动物、植物、场景分组板书)
(2)说说这些观察对象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要点:外形、进食、玩耍、生长过程、变化过程……
(3)选取一点,口头描述自己的观察。
(指名口述,教师随机指导。)
要点:你所观察的是什么事物的哪个方面,你还观察了它的哪些方面?
(4)共同梳理,发现共性。
要点:对动物的观察通常都是外形、捕食或玩耍,也有关注某一特别的生理现象的;对植物的观察通常有外形、生长变化;对场景的观察通常集中到其中某一个或几个对象的样子或者变化、活动上。
(5)下笔成文:试着写一写自己的观察,如果实在有困难也可以写一写刚刚一起观察的小猫。(教师巡视指导)
板块四
1.片段展评,集体修改
(1)片段修改引路
出示片段,共读分析。
花谢之后,枝头挂上了一个个很小很小的橘子。小橘子一天天长大,九月开学后,橘子开始慢慢变黄,没有成熟的句子是绿色的,国庆节前后就成熟了。
提示:这个片段描述的是橘子的变化。
观察下面三幅图,对照上面的片段,看看哪些细节没有关注到?
提示:橘子的大小变化过程需要进一步细致观察,准确表达;橘子颜色的变化;橘树枝丫随着橘子长大的变化;表达是否有序……
师生合作,共同修改。
花谢之后,橘树枝头挂上了一个个黄豆粒大小的绿色的小橘子,它们躲在叶片底下,不仔细看是看不到的。过了些日子,小橘子已经有乒乓球大小了,一个个在叶丛中探头探脑。九月一到,我们又开学了,橘子长得飞快,已经有我的拳头大小了,绿色的橘皮慢慢变黄,茂密的枝叶不但藏不住它们,它们树枝都压得快垂到地上了。国庆节前后,橘子成熟了,青黄相间,闪着诱人的光芒。
提示:对比读一读,体会细致观察与有序表达。
(2)出示2-3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片段。
要点:观察比较细致,表达比较准确的片段一个;观察不够细致的片段一个。如果有表达上的共性缺陷的作品也提供一个。
(3)对比阅读观察较细致的作品与观察不够细致的作品,在对比中发现问题,讨论修改。
(4)回顾修改的过程,梳理修改要点:
词句是否准确?
观察是否细致?
表达是否有序?
2.同桌互评,合作修改
(1)同桌共读习作。
(2)对照修改要点,逐一审视、修改。
(3)大声朗读修改后的作品。
3.全班交流,分享完善
(1)指名3-5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从上述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修改。
(2)听众反馈:
要点:他观察的是(事物)的(什么方面),我认为他对(什么方面)观察很细致。我的建议是(
(3)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板块五 回顾梳理
1.回顾观察,分享心得
(1)分享观察心得
要点:观察时要细致一些;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尝味道;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2)分享表达心得
要点:把观察到的有顺序地写下来;一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段……
2.课后作业
誊清习作并读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