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习作教学的层级训练项目——读吴勇《基于核心素养的“写作训练学”》

分类: 学习情况 |
▲三年级“漫写”
(1)训练目标:不受任何拘東地写,字数为王,兴趣为先。
(2)具体项目:故事接龙:提供一个故事引子,引导学生不停地接下去。
改头换面:结合一个故事,引导学生改换人物、地点、B时间,甚至情节。
穿越客串:选取一个故事,引导学生走进故事,成为角色,不断引发新的故事。
节外生枝:扣们住一个故事情节,插入新新的要素,引导学生续接下去。
超市自助:提供基本故事元素,引导学生根据喜好排列组合编写故事。
▲四年级“蔓写”
(1)训练目标:精写精练,慢慢打开写作思维,逐步提升言语技能。
(2)具体项目
特征组合化:不断捕捉事物特征,直到牢牢锁定。
陌生熟悉化:不断搜寻熟悉事物与陌生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熟悉描述陌生。
无形具象化:不断选择具体可视的图像,去呈现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
中心发散化:不断挖掘新的视角(时空、感官等)去集中展现一个中心内容。
故事聚焦化:不断采用恰当的故事情景将场景中的事物、景物融会贯通。
▲五年级“慢写”
(1)训练目标:精写精练,铺展思维空间,扩展言语容量,提升言语品质。
(2)具体项目:动作分解化:用细密、连贯、丰富的动作描述一件事情或者一个场景。
看点细节化:将最有看点的“周折”借助具体的细节逐一铺展。
成语情境化:将“一言以蔽之”转化成色彩、形状、质地、味道,转换成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等。
流水波澜化:让意外和冲突不断出现,不要让结尾来得太快。
瞬间慢速化:将3秒钟的场景写成细腻具体的30分钟文字。
▲六年级“曼写”
(1)训练目标:放眼全篇,优化写作思维,提升言语智慧。
(2)具体项目:
悬念设计:变换故事的叙述顺序,不断让读者产生阅读期待。
侧面烘托:从旁观者或者对立面的视角进行描述,与正面描述形成鲜明对比。
前呼后应:在习作的首尾、相部段落之间故事情节之中有自然的衔接。
众星拱月:扣住一个表达主题,从不同视角铺展开来,延展下去。
点睛之笔:在表达的关键处让读者有意外的惊讶和收获,让习作瞬间大放异彩。
从“漫写”到“蔓写”,从“慢写”到“曼写”,4M写作训练系统拾级而上,层层阶分明,结构完善,逐渐发力。它针对每个学段设定明确的训练目标,开发出相应的训练点。每个训练点结合不同的语境,进行“反复”而不“重复”、“反复”而不“机械”的训练,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练好写作“童子功”,培养良好的语感,大力提升表达“语力”,形成良好的言语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