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常人解读《弟子规》之五

(2010-12-02 15:58:52)
分类: 国学分享

                                 解读《弟子规》之五

                                     /嘉禾妈

在写此博之前先感谢信任本人的博友们,由于你们的信任让我感到写博至今方知写博的目的与乐趣。昨天写的博文受到一些朋友的关注,并私下向我索取蔡老师解读《弟子规》的碟片,这真是令我既欣慰又欢喜。如果还有需要的朋友不要不好意思开口,只要你真心想了解,我一定助你。


目前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弟子规》到底什么东西,对于教育孩子来说到底有什么帮助。我有时跟朋友谈起《弟子规》,她们会说我儿子读了多少《三字经》,都会背一小半了,还读了其他的什么什么。无论是《弟子规》还是《三字经》,让孩子读的目的绝不是让他们去死记硬背。在此我提一下:我个人建议孩子先去读《弟子规》,因为《弟子规》比较易懂些,而且对孩子平时的行为比较有具体的规范,《三字经》的后面讲的历史比较多,没有《弟子规》实用。暑假儿子在季老师那上画画课,每次上课之前,季老师只要求孩子背一两句,但是这两句不是只会背而已,下一堂课上课之前,季老师会让孩子们自己去说自己在家有没有做到这些,是怎样去做的,孩子们都会争相恐后的去表达自己在家的表现,没有做到的孩子听了做到的孩子的分享,他们在脑子里也会思考回去也要这样做,不然下次分享的时候又做冷板凳了。如果让孩子只是纯粹的去读背,那只是让孩子增强记忆而已,并不能真正的起到学习《弟子规》的目的。


学《弟子规》如果只是一味的让孩子去做,家长不身体力行,孩子又怎么能做到呢?我听蔡老师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位老师接触到了弟子规后感觉很好,就在学校里推广弟子规,但他是怎么做的呢?他自己不身体力行,只是站在教室门口对孩子大声的要求这要求那,孩子很有情绪,有的甚至不听。这位老师就跟蔡老师诉苦,这么好的东西孩子们怎么就不听呢?蔡老师一听笑着说:《弟子规》不仅仅是要求孩子,而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那位老师恍然大悟。《弟子规》里的“弟子”泛指一切学习圣贤书的人,所以我们在让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自己先身体力行,孩子的行为就是家长的镜子。


我接着解读《弟子规》: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易解为: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亲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轻易是身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羞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容易做到的事。可是当父母气怒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也要一样孝顺,而且还有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向善,这种孝顺的行为才是最能的可贵的。


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当然是希望子女脚踏实地的、健康的、快乐的生活,父母看到我们能够这样的生活,是他们最大的安慰。这样的生活也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我们就应该这样的去好好生活。如果父母看到我们每天花天酒地,跟一些对社会有危险的人来往,她们不免心中担忧。我们应当有辨别之心,跟什么人交往自己要有个选择。


虽说身体是自己的,但如果不好好照顾自己,使身体有了不适,父母一定很担忧。


昨晚我接儿子回来的半路上,天已黑了,儿子要爬废墟山,我就跟他一起往上爬,还有两个小学生也在往上爬,还告诉我们哪条路不能爬。正当我跟儿子爬到一半的时候,一位父亲忽然在下面大喊骂叫起来,骂的我不知所措。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是那两个小学生其中一位家长,因为小孩放学后没有回家,他找了许久没找到,急的不由自主的破口大骂。当小孩下去后,拳打脚踢自己的孩子。起初我为那位家长的举动很不理解,认为那位家长脾气过于暴躁,对孩子太粗鲁。后来我仔细想想,因为那位家长太担心自己孩子的安全,因为天黑了没回家,在学校里找了几遍也没找到,不知道孩子会出现什么事情,又看到孩子在黑夜里没有大人的陪同下爬废墟山,万一孩子从上面摔下来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如果这两位孩子知道“出必告 反必面”让父母知道他的行踪,或是跟父母一起陪同玩,那这位父亲就不会着急。如果这两位孩子知道“身有伤,贻亲忧”他们也不会自己去爬,他们会跟父母商量晚上爬这么高的没有安全保护的东西有没有危险?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体有什么不适的话,父母会很伤心难过。因为那位父亲找了很久,看到孩子把所有的气都撒在孩子的身上,虽然孩子被挨了打,但由于父亲没有把这个道理讲给孩子听,孩子还是不知道所以然。只知道父亲打在自己的身上很疼,看到的是父亲因为着急几乎变形的脸。所以我们学弟子规的目的就在于此,我们要把这些规范去告诉孩子,我想每一个孩子都会去做的。他们之所以只顾自己玩,是因为没有体谅到父母的心情,也就是没有替别人考虑的习惯。每个孩子都是爱自己的父母的,只要我们跟孩子有一个好的沟通,相信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懂事与讲道理。


记得小时候伙伴们之间发生矛盾吵架后,就怕会听到“没家教”之类的话,我们会维护自己的父母急红了脸冲伙伴嚷嚷道:“你说我什么都没关系,不许碍到我父母,我父母没有错。”这说明那时我们知道“德有伤,贻亲羞”,只要伙伴一说这句话,我们的行为会很收敛。所以当我们有行为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这个行为有没有“德有伤”,到时被骂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会牵连到自己的父母亲,世人会在背后这样议论:那时某某人的子女。当下当我儿子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对时,我会在他面前进行自我反省,有时甚至会代他向人家道歉。当我做出这样的行为时,儿子他会看到他的这个行为确实不能做,对自己的行为会有个反思,能发现自己的行为有不对的时候,相信他会自己去改正。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父母亲对我们好,我们对他们孝敬有什么可难的呢?其实不然,父母对我们好,我们有时不见得领情。比如:有喜欢玩游戏的人,或是喜欢泡网的人,晚上经常是到半夜之后才依依不舍的下线。如果正当你在玩的得劲的时候,父母提醒你不要熬夜,不然明天起床上班就没精神了,或是提醒你熬夜对身体有害,你会马上接受父母的好意,早些下线吗?我想大多数的人会嫌父母啰嗦,嘴上敷衍一下,父母一离开又不知道玩到几点。都说“玩物丧志”不是没有道理,有人会说,白天上班太紧张了,晚上回来放松一下,其实放松的方法有很多种,你可以选择看书,听音乐,或是带上家人一起散步聊聊天,晚上越打游戏越兴奋,越打越上瘾,大脑不停的刺激不是更紧张了吗?


无论父母怎样的对待我们,我们都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孝敬父母,父母跟子女不是交换关系,不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可以背弃你。24孝里《孝感动天》,舜的父亲和弟弟曾几次想害死他,都被舜机智的逃脱,但舜对家人毫不积怨,最终他的孝感动了上天,派来许多动物帮助他耕田干农活,最终皇帝被感动的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他,并要求他的九个儿子一起好好帮助舜,舜不辜负期望做了一个好皇帝。说句很实在的话,我是不可能做到像舜这样。但在我们生活中,也没有哪个父母像舜的父亲这样,因为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就一心想害死他,父母把我们都当做宝一样对待,所以我们最起码要做到“亲爱我 孝何难”不要忽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要倍加珍惜。父母这样的疼爱我们,我们要事事想着父母,父母对我们的要求也不高,都是希望我们健康快乐的生活,希望我们多陪陪他们一起吃吃饭,聊聊天,我们尽量的去满足他们。只要你有这份心,其实做起来一点都不难。


有缘看到此博的朋友们,让我们加入到学做《弟子规》的行列吧。为了你和你的孩子,我们只需改变一下想法就可以了。

(未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