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孙瑞雪的《爱和自由》这本书的朋友应该知道什么是孩子“神游”的表现,就像孙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有时不知道孩子那种举动叫做“神游”,以为那是孩子的一种想象力、一种创造力。
一年前,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我简直是大吃一惊,因为这种神游状态一直陪伴着我度过了这几十年,我深知神游影响了我的发展,令我更震惊的是:我一直不知道我这种状态是不正常的,而且是小时候收到的影响才形成的。我很早就想写篇关于孩子想象力与神游的文章,但我一直不敢写,怕会写的不对而会令博友们误解。我带着这种两种问题一直观察着我的孩子,我希望能通过对孩子的观察来分析我的行为,写的更清楚一点来跟我的博友们一起分享。
什么是“神游”?我想借用孙老师的一段话来解释:神游是一种逃避,逃进游戏或逃入幻想世界常常会掩盖已经分裂的心力。神游代表了自我的一种无意识的防御,这种自我逃离苦难或危险,把自己隐藏在一个面具之后,实际就是神游状态。
什么是“想象力”?我个人理解为:想象力来自于孩子对遇到过、认知的一个事物的联想,他所想象出的东西一定是要自己看到过、接触过、理解过......而不是凭空想象。
为什么孩子会有“神游”?孩子的神游来自于平时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制止太多,当孩子很想玩某一个东西时,家长会跟孩子说:那边太危险,你不能去玩。孩子继续为自己想做的事情跟家长哀求时,家长会说:我不会让你去玩的,你还是死了这份心吧。孩子的力量斗不过家长强大的力量,孩子只好选择放弃,虽然孩子会为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痛苦,但孩子也不会一味把自己处于一种痛苦之中,他会自己安慰自己,靠自己的幻想去弥补自己所不能实现的事情。长期下去孩子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就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影响呢?我想说说我自身的影响,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我是一个很爱幻想的人,因为我的爸爸妈妈没有时间陪伴我做事,他们为了我的人身安全,很多事都是禁止我去做。我所想做的事不能得到实际的行动,为了安慰自己,我时常会去幻想。说说我最深刻的一件事:那年我想去苏州工作,但爸爸妈妈就是不同意,他们甚至于威胁我,得不到支持,我只好放弃,但内心我非常的痛苦。我把这种痛苦转化为自己去幻想,幻想我自己到了苏州后发展的美好前景,以此来添自己的伤口。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自己去幻想如何解决,但那些都是自己的空想,没有付出实际行动的勇气。因为“神游”的影响,我对自己许多的梦想也真是当做自己的梦想了,更多的时候只是去幻想自己通过努力如何的成功,而不想自己真正的实际行动。我发现这种人在我的周围有很多,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一直以自己已老了为借口不想为生活打拼。
我们如何去理解孩子是想象力还是神游呢?
如果孩子所想象出的东西是他平时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他会在编故事的时候把自己处身之中,犹如自己在演戏一样,那家长就要担心孩子是在神游了。
如果孩子想象出的东西是他平时接触到的东西,他在玩游戏时候把自己见到过的东西加入到游戏中来,那就说明是孩子发挥自己的相信力。想象力是靠孩子平时去外界接触很多东西,加以自己的思想后表达出的一种东西。
在我儿子身上,他所表现出的想象力都是他平时所接触到的东西,当他有了想法时只要是在安全的环境下我们都会允许他去做,他无需任何的幻想,更多的实际行动。在没有看到这本书时,我会为儿子不会编故事而发愁。现在的我不再为此有何疑惑,因为儿子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他不会去神游幻想,等他生活有了一定的阅历后,接触的东西多了他的素材就会多了,编故事这种事到时也不再是难事。
不知道我写的这篇文章有没有表达清楚意思,我跟博友们提醒的是:当孩子要求做某件事时,在安全的前提下,一定要允许孩子去做,不要让孩子为了安慰自己而去神游。当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下,孩子的心智发展会受到影响。当成人后,他更多的只是习惯躺着床上去进行幻想,而没有勇气付出实际的行动。家长要慎重对待此问题,这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