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其他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过洋节的,在我们这过洋节也就是近几年的事。过这些洋节谁最开心呢?是谁想起要过这些洋节的呢?
圣诞节快要到了,我就那圣诞节来说吧:圣诞节是正宗的洋节,但近几年在我们这过的似乎有些火。要问过圣诞节谁最开心,我想家长肯定会说当然是孩子最开心了。我的答案也许会令大家大吃一惊,我认为是商家最开心。
最初我知道有这个节日是在商店门口的装饰物上知道有这个节日的,那些漂亮的装饰物很是惹眼,我都被吸引住停住了脚步,就更不谈小孩了。
我没有考证过这些洋节是怎么传到我国的,但我个人分析都是商家给炒起来的。我先谈谈在我们身边因为过圣诞节所带来的商机:
可爱又神秘的圣诞老人的形象
圣诞老人身穿火红的服装,可爱又慈祥的面容,那顶能装礼物的帽子是小孩所喜欢的。商家看准了圣诞老人的商机,生产出不同大小、形状的圣诞老人以及服装大量出售。
这些可爱的商品只要有一个小孩能得到,就会有一大群的孩子向家长要。
漂亮的圣诞装饰物
圣诞节里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圣诞树了,以前曾有人为了得到树到外面去砍伐真树。现在不需要这么费劲了,只要有钱就可以得到一棵仿真的圣诞树,圣诞树上的装饰物是应有竟有。有一句广告词是这么说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那些漂亮的大大小小的不同类型的装饰物真是只剩下我们想不到的了,品种之多令我们是无法想象。
这些装饰物都是很便宜,用来装饰一下真是有了许多的生机。
圣诞节带来的不同活动
到了圣诞节幼儿园以及一些教育机构借着这个节日搞一些活动,而且搞这些活动不能简单忽略了。要搞的有特色有意义,活动过后自有人会评论办的效果,这无形给她们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也形成了一种习惯,洋节就是要办好了。在搞活动的同时也帮她们做了广告,这也是一种广告的形式吧。
在圣诞节除了给孩子搞好活动,成人也需要。一下企业为了跟员工沟通好感情,在平安夜会小聚一下。她们会选择到歌厅大吼几声,或是到饭店喝喝酒。
商家借此节日搞活动打促销
节日是商家做广告最好的时段,也是一种最好的借口。她们会把平时不太好卖的东西,标上一个促销的牌子,再写上迎圣诞大跌价的来吸引喜欢小利的市民。
每逢这些节日街上是人头挤挤,大家都开心的以为买到了便宜货,却没想到商家躲在被窝里偷偷的笑呢。
商店门口的圣诞装饰气氛,在不断的向我们强化这圣诞节。让我们不想理睬这个节日都不行,这种无形的强化让我们慢慢的变成一种习惯。
过洋节谁最开心呢?因为这里的商机很多,商家就有意的夸大这些节日,浓重的程度似乎已超过我们传统节日。
随着商家不断的强化,我们虽然从心里认为我们传统的节日也很多,更重要,但我们又不能排斥它,只是慢慢的接受吧。再过几年也就成了一种我们熟悉的节日。
不管是什么节日,我们从中希望得到的是快乐,我们不能利用这些节日的借口来影响孩子。
一天我在幼儿园门口看见一父母带着孩子在看圣诞装饰,孩子指着圣诞屋说:好漂亮。妈妈不失机会的说:漂亮吧?你要听话,你听话了到了圣诞节妈妈也给你买礼物。我不理解这位妈妈所说的“听话”是什么样的概念,指孩子怎样的一种听话,是要让孩子没有自己的思维一味的顺从还是指平时要跟家长讲道理的听话?还有一点不明白的是:难道平时做对的行为在平时不能得到认可,而非得等到圣诞节才能得到认可?
在商家那里他们可以巧妙的利用这些节日来为他们创造效益,但我们在教育孩子上不能滥用这些节日,孩子做对的行为就是要及时的得到认可,而不是到节日用物质来诱导孩子。想在节日给孩子买礼物不是不可以,只是无需找这些借口,不要让孩子过节变的有压力。
目前我儿子从未盼过什么节日(包括他的生日),每天都是一样的过。圣诞老人对他来说没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也没有想到那个根本不存在的老人会给他带来什么惊喜。在平时他的要求本来就很有限,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也就不期盼着只能在节日父母才能给他满足。再者现在的节日是越来越多,节日多了也就没有了节日的期盼,也就失去了原本节日的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