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有一次,我在跟同事的聊天中听到这样的一句话:说是一位爸爸在教训不懂事的孩子时这样说:都是你妈平时没管好你,才让你这样没出息..后来那个妈妈听到老公这样说自己,就委屈的反驳道:孩子不好就怪我,你整天不在家,孩子也不管,你就没有责任吗?那位爸爸听了火冒三丈的说:老子整天在外忙着赚钱,孩子还用我来管吗?你就得负责教育好孩子...
听到此话,我心中有些愤愤不平:孩子是两个的爱情结晶,教育孩子难道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吗?当孩子有了问题的时候,为什么要单单怪罪妈妈一个人呢?爸爸难道就没有责任吗?
我一直很庆幸我的老公在育儿方面很注重,我们没有因为谁带孩子而争吵过,倒是经常为了抢着去幼儿园接孩子而看谁跑的快。
在陪伴孩子的成长中,我发现爸爸在育儿道路中是不可缺少的,在此我说说我对爸爸育儿的一些看法。
一 孩子需要爸爸的思维
我一直很喜欢蒙台梭利的教育法,我很尊重孩子的内在成长规律,但有时过分的遵守让孩子没有了其他的思维方式。
每天我送儿子去幼儿园的时候都是做同一条路线。有一次我走过了路没拐弯,儿子大喊:妈妈你走错了...(其实继续往前走拐个弯也能到)听了儿子的话,我马上掉头按照原来的路线走,这是遵照孩子的秩序感。但对此事爸爸的做法是:那天,爸爸也走过了路线,嘉禾依旧是大喊:爸爸你走过了...他爸爸说:儿子,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目的的路有很多种,就像我们对问题的看待要有很多种看法一样的道理。
后来,儿子不再坚持一定要走那天老路线,反而他会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条条大路通罗马,有很多的路线我们都可以到达目的地。
二孩子需要爸爸的知识面
每个人的知识面都不一样。比如:我喜欢一些散文之类的。老公喜欢的就很广泛:他喜欢收藏(包括:徽章、玉器、砚台......)喜欢天文地理.....
老公的喜好很广泛,他也让儿子接触这些东西。他每次给儿子借的书和买的书都是很广的,有《生物百科》,有《文明百科》,有《科技百科》,有《给孩子一颗发明创造的心》......他从不给孩子挑选绘本。
在家看书的时候,,他时常跟儿子一起看收藏的书。那些收藏的书都是老公订购的,每月一期,每到新期刊他基本上会跟儿子一前一后的坐着看他的收藏书。所以我儿子现在会时常冒出:瓷器了,徽章了这些词出来。
到大自然中后,儿子会时不时的根据他看的书里面的知识跟大自然进行结合理解。他会指着枯叶说:枯叶是因为绿色素褪出了,叶黄素就露了出来了。他会把月饼咬掉一块说是:天狗吃月。他会指着天空说:云也是雨水形成的......
三孩子需要爸爸的陪伴
孩子不但需要妈妈的陪伴,更需要爸爸的陪伴。有爸爸在身边,孩子会感觉到更有安全感。
四孩子需要爸爸的“疯”
在生活中,妈妈是温柔型的,给孩子细致的关怀。
在玩的时候,需要爸爸的“疯”。只有玩“疯”了,才能感觉到玩的真痛快。
妈妈一般表现的很胆小(这点我除外,我有时比爸爸玩的还“疯”),在玩的时候会在后面不停的吩咐孩子:要小心啊!你不能爬这么高啊!你会摔跤的!你快点停下别这么玩啊!......这些过分保护的语言让孩子有一种负担,他会感觉玩的真没意思,有时很想去探索一下以前没看见过的东西,结果就会让这些语言给扼杀了。
爸爸在这方面表现的很支持孩子去玩,让孩子按照自己想象中的去“疯”,爸爸也会加入到孩子中的“疯”。
即使有时在玩的时候真的摔个跤,爸爸也会表现的很无所谓的说:在哪里摔下来的就在哪里爬起来,这点小伤算什么。孩子会在玩中学会坚强。
五孩子需要爸爸的鼓励
前几天,我带儿子在小海龟那里尝试着训练。有一种训练方法儿子就是不愿意去做,我虽然自己做了N次给他看,他仍然不敢去做。
过了几天后,老公一起去小海龟,在爸爸的鼓励下,嘉禾终于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不但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而且第一次做就成功了。
有时爸爸的鼓励比妈妈的更有效,爸爸的男人魅力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安全感与动力。
六妈妈有特殊情况不能照顾孩子时,爸爸需做好家长的责职
平时在生活上,一般是妈妈照顾的比较多,因为妈妈的耐心与细心比爸爸好一点。但如果妈妈有特殊情况不能照顾孩子时,爸爸就应该做好接替妈妈的工作。
妈妈一般有以下几种特殊情况:一妈妈很忙碌的时候。二妈妈因某些事情发生导致情绪不好时。三妈妈每个月的特殊几天。
因为女人开始忙碌就会烦躁,一烦躁情绪就不好,情绪不好会表现在脸上,这样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爸爸就要赶紧站出来做好照顾孩子的工作。
爸爸这样的举动,即让妈妈心里温暖、有依靠,又不会影响到孩子,一举两得。
七当妈妈跟孩子意见有分歧时,需要爸爸做公证裁判员
有时我跟孩子意见会有分歧,我不着急着下结论说谁对谁错,我会让爸爸来裁判。如果我的意见是正确的,爸爸会认可我的意见,并说出妈妈对的理由,儿子就不会再跟我继续争下去。
如果爸爸认为是孩子正确的,让孩子说出他的理由,我也就不再坚持下去。有时我们的想法需要有人来分析一下,不是所有的想法都是正确的。我们认可了孩子的想法后,孩子也会感到有成就感,他会更喜欢去动脑。
在育儿的道路上,爸爸妈妈的角色一个都不能少。爸爸的思维跟妈妈不一样,身体的特性也不一样,让我们把自己的优点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既能感受到妈妈的温柔体贴,又能感受到爸爸的豪爽大度,这两者缺一不可。
亲爱的孩子的爸爸们!放下你们手中忙碌的工作,弯下腰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吧!放下你们的家长架子去陪陪孩子到野外去玩玩吧!孩子需要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做个陪伴者!

育儿首页

少儿首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