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蒋彝和他的《中国书法》

(2010-03-02 08:58:19)
标签:

人物

书法

蒋彝

《中国书法》

杂谈

蒋彝和他的《中国书法》

 

 http://s2/middle/455759a2h80dcb000a931&690

(蒋彝像)

       这期《中华读书报》(2010年2月10日)的《书评周刊》发表了沈胜衣先生的书评文章《哑行者:杜鹃花与石南》,评述上海人民出版社1月出版的美籍蒋彝先生一系列游记,包括《湖区画记》、《爱丁堡画记》、《伦敦画记》和《牛津画记》。沈文说,蒋彝最大的成就是一系列融诗书画文为一体的独特游记,我估计就是前边这些书了。沈文还认为,蒋彝是“在一些冷僻的专业领域,或者寂寂无名地埋没在历史尘埃中的,随便拈来抖落抖落,都有耀目的光彩”的人物。并说,蒋彝是这个时代“挖掘出土”的人物。这个话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蒋彝并不为大众所知,他前半生生活在中国的那个时代离我们太远----民国时期,他后半生生活的那个地方也离我们太远-----美国。这样一次性出版一位大陆文学艺术界并不知名的外籍作者的书籍,而且这位作者已经作古30多年,实在不多;说不对,是大陆早就有蒋彝的书籍出版,而且早在20多年前,也是上海的出版社。因此蒋彝并不算刚刚“挖掘出土”的人物。只能说,蒋彝在大陆文学艺术界并不曾被重视。他象一盏灯,但照亮了别人家的地方。而我们今天看蒋彝,犹如远望别人家门前的那盏灯,从灯所发出的光判断灯的形状和性能。

 

   我知道蒋彝是在上大学期间,那个时候书法类的书籍并不多,上学时读北师大、上海复旦的两本大学书法教科书,书不错,虽然知识点非常多,但过于刻板,不如嚼蜡也差不多。于是开始涉猎其他相关书籍。偶尔在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书目中看到一本《中国书法》的书籍,便买来读。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蒋彝。

 

  这是本翻译书籍,知道原文使用的是英语,翻译者多人,我便怀疑翻译者言语的准确性,以及章节之间的风格衔接。但读进去却非常有趣,发现蒋彝真是个好老师,他把抽象的中国书法得那么形象,叫人一下子就从感性上接受了中国书法。比如,他在举例各家书法风格时,使用了生活在美国的读者能够接受的例子:看金农的书法,知道他的性格很怪;欧阳询是一个英俊漂亮、体格健壮的人;柳公权是一个办事有始有终的人;黄庭坚性格刚毅;而练习苏东坡的书法则可以长寿;成亲王书法宛如一位窈窕淑女害羞的眼波。。。我才知道,半天书法风格可以这样评论,远远不是“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藏头护尾、力在字中”那么抽象难懂,书法欣赏居然这么有意思。

 

   蒋彝《中国书法》在书法审美部分更说的精到,根本不信邪,完全是一位精通于书法审美的行家说出的话。大家都知道清代乾隆的书法在民间总是被夸耀得了不得,似乎是古今以来最好的名家了,我在当时也蛮以为这样。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为尊者讳”的做法,好的可以无限放大、宽容;缺点要“包裹隐蔽”起来,闭口不谈。因此乾隆的书法到底怎样,我没有理性分析过,更没看到过批评的文字。而蒋彝却不这样,他用内行精到的眼力说:只需撇上一眼颜真卿的字,就足以看出乾隆皇帝的字与他的范本相去甚远。他的笔画没有一笔是好的,结体也十分糟糕。。。人们会发现他的字毫无任何优雅的姿态,连相当于街头无女的那种姿势的字都没有。一语中的。而且对照宋徽宗和他生活的伦敦的邮局抄写职员的字进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比较。最后,他十分人文气息地评价说:社会地位并不能造就书法家。这种眼光和人文的思考,在今天看也是相当一针见血的。此时我一下想起来,某个省的书法家协会按照书写者在书协中的行政级别开出润笔,主席价格最高、副主席其次、驻会会员再次,而一般会员则最低。我曾在一根朋友家看到某省书协副主席为她写的对联,居然十多个字中出现一个错字。当今书坦弊病产生的根源居然在多半个世纪前就被蒋彝言说过了,而其中人物居然浑然不知。

 

   由此对蒋彝产生兴趣,他是怎样的人呢?怎么跑到国外去?书前有三篇序言,叶君健、柳存仁和於梨华。於梨华的说的最生动,谈她和蒋彝的交往,现在看,那些小事真是蒋彝在美国生活环境中的魏晋风度。我在后来也曾看到一两篇短文,介绍蒋彝经历,大概离不了那个时代的“阶级斗争”味道,由于不堪忍受腐败政府的黑暗而在1933年离开到英国,以后一直在国外。我

也未可知这些的准确性。

 

   按照於梨华回忆她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蒋彝的交往,现在看来,蒋彝真是把中国书法普及到国外的先驱了,他曾任教哥伦比亚大学,在那里让好多学生对中国书画产生了兴趣。而与现在的留学者来说,蒋彝对传播中国书画的贡献远在当下学者。

 

   蒋彝自号“哑行者”,我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号,起先以为他是不是不懂英文,在一个英语国度中就“哑口”了。但后来觉得根本不可能。美国有种饮料叫cocacole,想打入中国市场,但不知道翻译成怎样的一个中文牌子才畅销。他们找到蒋彝,蒋彝随便思考一下说,就叫“可口可乐”吧。现代城市人们几乎没有不知道可口可乐这种饮料的,但却几乎不知道这个牌子的翻译者―――蒋彝。

 

 

                                2010年3月2日晨

http://s9/middle/455759a2h80dcb2d3d2a8&690
(蒋彝《中国书法》书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朱老师(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