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缪喜欢编故事,说起来滔滔不绝,长篇大论,每次都听得我和她爸爸没耐心了,以至于有时不得不打断她:“怎么还没到结尾?”每当这时,她总会说:“好啦好啦,我要收尾了啊--。”然后又是一个滔滔不绝的收尾。
看来暂时不用愁没话说,而是愁怎么把这些话写成字。她写字速度比较慢,写三百来字要一个多小时。所以,这几次写日记,总是写得很苦恼,因为老是写不完,太累了,一篇日记要分几次才能写完。有时开头描述了一大堆,可是越写越累,也不想描写了,也不想刻画了,最后草草收尾了事。比如上次的《一次有趣的队会》就是如此。
那么平时让她口述行不行呢?对于口述,我老是有一种心虚的感觉,因为觉得这不是孩子明明白白落到纸上的,算不得数。但是我发现,大概是口述省力气,有比较多的时间去考虑行文,说多少也不会造成负担,所以能发挥得比较好。每当口述时,缪缪居然时有佳句,描述更是绘声绘色,结构也有点样子。而口述的非常棒的一篇东西,让她再落到纸上时,往往会丢三落四,有些精彩的句子竟然也忘记写了。这是不是书写牵扯了大部分精力的原因?写字的速度跟不上思路,以至于思路支离破碎,言语凌乱无章。
不过,作文最终是要写到纸上的,口头上说的谁承认?而且口述时,大人保不齐会插言,会不自觉的纠正,进行引导,这样会不会造成她的虚假水平?光说不练,会不会影响她考试时的临场发挥?
但是口述还是能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对于提高孩子的临场语言组织能力也是有用的。所以,权衡再三,我决定以后除了老师布置的书面写作,我会适当记录一些口述作文,就当减轻她的负担吧。凡是口述作文,标题中会特别注明“口述”二字。
在记录口述作文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以下原则:
1、家长要做的是静静地倾听,让孩子自由发挥,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构思,特别是不要做强制性的思路引导。
2、记录语言必须忠于原话,杜绝二次创作。这是要展示孩子的真实水平,不是让家长显摆的。
3、不要表现的太在意,太一本正经了,孩子必然会紧张,进而产生厌恶情绪。
4、记录完毕,可以让孩子自己看一看,改一改。这时,家长可以做一些点评,帮助润色、修饰一些词句。
我感觉如果以上几点,特别是1、2点做不到,家长过分干预,剥夺孩子的构思,强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思路、要求去做,必然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结果会适得其反。所以立此警示,时刻约束自己,如果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就想一想今天所说的几点原则。
最近问了老师关于口述作文的疑问:
“王老师你好。有时候写日记,因为篇幅较长,字数较多,她写起来太累,所以我采取了口述记录的方式。不知道这种方式是否可行?咱们班提倡这样做吗?不知道口述作文对孩子的作文水平有没有不好的影响?我担心光说不写会影响考试时的临场发挥。”
老师答复:
“对她来说,这样做可以。因为她的日记内容每次都写得很多,这样不会影响孩子的作文水平。更不会影响考试发挥。请放心好了!”
就象吃了一颗定心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