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延安深情/圆梦

(2022-08-30 08:53:17)
标签:

原创作品

临江仙

延安深情

图片

情感

分类: 图文游记

延安深情/圆梦


【临江仙】追梦

 

溽暑孤悄离去,烟霞栖影升腾。凭窗观景伴鸿鸣。浩晶思致远,图片寄深情。

归趣早年圆梦,追寻圣地荣崇。叹服一路念征程。心神凝历史,壮丽岁峥嵘。



一、中国美术馆——延安深情



延安深情/圆梦

延安深情/圆梦

延安深情/圆梦

延安深情/圆梦
刘铁华(1917-1997)/延安/版画/1962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石鲁(1919-1982)/南泥湾途中/中国画/1961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古元(1919-1996)/回忆延安/版画/1979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钱松喦(1899-1985)/延安/中国画/1963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朱纯一(1928)/延安宝塔/版画/1963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张建文(1921)/今日延河架大桥/版画/1959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钟涵(1929)/延河边上(色彩稿一)/油画/1963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司徒杰(1920-2005)/白求恩像/雕塑/1956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杨力舟(1942)/陕北老农/中国画/1979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刘文西(1933-2019)/知心话/中国画/1974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靳尚谊(1934)/陕北青年/油画/1976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李继飞(1979)/红孩子/雕塑/2011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王临乙(1908-1977)/戴毛肚巾男子胸像/雕塑/年代不祥/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程德怀/南泥湾之歌/版画/年代不详/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罗铭(1912-1998)/延安鸟瞰/中国画/1977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赵望云(1906-1977)/延河之滨/中国画/1972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伍必端(1926)/延安党中央礼堂/版画/1985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陈世和(1950)/奔赴延安/油画/1984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方君壁(1898-1986)/延安主席故居/中国画/1973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王义胜(1941)/白求恩夜过封锁线/中国画/1979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陈树东(1964)/杨家沟"十二月会议"会址/油画/2009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方骏(1943)/陕北的上弦月/中国画/2014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黄胜贤(1974)/毛主席住过的窑洞/油画/2007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徐惠君(1973)/黄土高坡/中国画/2016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赵开坤(1954-2016)梁有岔/油画/2013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傅天仇(1920-1990)/斯诺浮雕头像/雕塑/1980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马志明(1963)/金秋瓦窑堡/油画/2014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马常利(1931)/窑洞庭院/油画/1980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张建文(1921)/枣园梨花遍地香/版画/1979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修军(1925-1994)/枣园春色/版画/1959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武永年(1934)/延安老城/油画/1962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苏高礼(1937)/窑洞和花/油画/1977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王克举(1956)/双塔村/油画/2009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潘鹤(1925-2020)、程允贤(1928)/白求恩像/雕塑/1979年/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深情/圆梦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时与文艺工作者的合影 1942.5
前排左起:康生、凯丰、任弼时、王稼祥、徐特立、博古、刘白羽、罗烽、草明、田方、毛泽东、张悟真、陈波儿、朱德、丁玲、李伯钊、瞿维、力群、白朗、塞克、周文、胡绩伟。



二、圆梦——2011年7月与夫人在延安参观学习


延安深情/圆梦

延安深情/圆梦

延安深情/圆梦

延安深情/圆梦

延安深情/圆梦

延安深情/圆梦

延安深情/圆梦

延安深情/圆梦
延安深情/圆梦

延安深情/圆梦

延安深情/圆梦

延安深情/圆梦



圆梦 (2011-08-27)

 

 

内地的好多城市和名山大川,曾因我天性好玩和以前工作的便利,去了不少地方,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激情似乎少了些,童年许许多多的心愿梦想,也渐渐淡忘了,可唯独延安让我放不下,也成了日后几十年的向往。还记得“……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的《回延安》,充满激情的诗句总会让我联想到黄土高原、窑洞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我的心也会随之跳跃,太想去看看这块土地。几十年的心愿在我心中已构成一块圣地,巴黎、罗马也不能与她比拟。这不,单位20117月组织的红色之旅,圆了我苦苦追寻的梦想。

 

只怕小孩子都会哼唱几句《黄土高坡》,强劲的歌词就会把你的思绪带入到那片土地。漫无边际延绵的山岭,一道道山和一道道水,显得厚实,显得粗犷,狗的叫声和窑洞里冒出的炊烟和九曲十八湾的延河水会激起你的遐想,一路走过,一路探究。羊肚毛巾、红绸腰鼓、窗花剪纸、热炕纺车、陕北小调、羊肉泡馍,真是一路风情一路歌,不由自主就让我在心中鸣唱起《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想到“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那可歌可泣,恢宏而壮烈的场面,真像一幅历史画卷,在脑海里伸展开来,起心里就凝聚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七月的陕北还是有些闷热,可蓝盈盈的天空,和车窗外飘飞的白云,随着你的想象而变化着,我没有看到定格在脑海中黄土高坡的景象,绿色的植被早把山梁装扮的格外秀美,还有擦肩而过带有现代色彩的建筑和高速公路,我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不停的摁动着相机的快门,留下这瞬间的精彩。来前就做足了功课,豪情满怀的延安以“三黄一圣”而闻名天下。三黄是指:黄河壶口瀑布、黄帝陵、黄土风情;一圣当然是指革命圣地了。厚实的人文地理,早被国务院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公布于世,加之现在红色旅游的火爆,深深被这里的历史背景和灿烂的文化所吸引,想到当年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这里来落地生根是个了不起的决策,是这片黄土地和这里的人民筑起了共和国的脊梁。

 

当汽车开进南泥湾,给人第一感受你到了延安,象征大生产的铜雕塑和刻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像把利剑冲向蓝天的纪念碑,就会让你想到三五九旅,想起王震将军。不可想象,他们是怎么使昔日杂草丛生、野狼出没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在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你会找出答案,也会被他们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所折服。

 

国民党反动派当年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边区周围,就有国民党的精锐部队42个师之多。而我们的战士竟然到了没有衣穿,没有粮油,没有鞋袜,冬天没有被子盖的地步。毛泽东向全党发出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我军将士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在世界军事历史中都是没有的,可见革命领袖惊天的胆识,在那特殊的岁月里,从某种意义上说巩固了根据地基础,并与解放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当我站在南泥弯大片的田埂边,看到当地农民在稻田里耕作,“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郭兰英的《南泥湾》歌声悠扬在耳边,心中真是很振奋。

 

进入延安市区,到处是红色旅游景点,不管是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还是在杨家岭、王家坪和枣园,感受的就是火与血的洗礼。窑洞里的灯火,让我想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就是在油灯下、简陋的桌椅上运筹帷幄地指挥千军万马的,在延安13年艰苦卓越的领导,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面铺开的局面,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牢固根基。当再看到当年革命领袖们睡过的床铺及简单的生活用品,无声的泪水就会与应运而生的情感掺杂在一起,起心里佩服他们为党和人民做出的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新中国。正是这些开国元勋们为延安留下了350余处革命旧址,成为了世界公认的革命圣地。

 

延安地处陕北,改革开放前给人的印象是很穷的地方。特别是接触到当年下到放延安地区知青,从他们的回忆文章中不难看出这一点。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踏上黄土高原,从沿途的风光和到延安街头的切身感受,延安的变化比我想象的大,似乎60年前那个黄土飞扬,战马嘶嚎的年代已经成为远古。群山环抱,青山绿水,高楼林立,街巷繁华。延安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我心目中,延安依旧还是红色的延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样豪情奔放的延安。到延安来不得不想到延安的北京知青,因为我的一些同学和众多个博友也曾下放在这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有二万多名北京知青落户延安地区,当然还有其它城市来的,其中,许多人至今依然工作生活在延安。在这段历史特定的岁月中,这些知青与延安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片黄土地也为他们未来人生走向注入了丰富的养分,一个个也都成为了响当当的生活强者,令人敬佩。

 

在短暂的延安之行中就听说这么一个故事:2003年初,凭着知青们凑起来的10万元,周福生租下了林校的280亩地,利用四座山的地块,开始营造知青纪念林,栽上了刺柏、侧柏、红叶小菠等纪念树,同时建立纪念碑。周福生说:“刚开始我们设想要建设一片知青林让在延安插队过的北京知青、西安知青认领纪念树,创造条件吸引有能力的北京知青为延安第二故乡做贡献。我们利用启动资金,营林、建碑,同时想办法解决走路、住宿问题,我们要建一个“知青农庄”。十三年过去了,北京和西安的知青们还在为老区的建设而不懈的努力着。我耳闻目睹了这一切,才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延安远比我想象的好,关注老区的人越来越多了。

 

想到现在红色之旅的火爆,一是人们通过改革开放,思想上处于波动的价值观又有了新的调整;二是人民普遍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人们通过汶川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看到了万众一心的国家凝聚力,人民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关注贫困和愿意献爱心的人越来越多。导游的这句话我还是非常赞同的,那就是参加红色之旅就是对老区人民尽了一片爱心。如今的延安,旅游收入已经成为了地方经济重要的经济支柱了,看到他们的旅游整体管理水平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准,延安革命纪念馆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不亚于国家博物馆的管理水平,洁净、整齐,给人恢弘的感觉,真是很棒。

 

其实延安除了红色景点,还有好多历史景点值得看看,比如延安的凤凰山,它是延安群山之冠。沿山势而起的古城墙始建于公元前215年的秦代。沿山落座的镇西楼、凤凰阁、文昌阁、六郎寨、狄青寨等扎堆诉说着,秦蒙恬,唐尉迟恭,宋韩琦、范仲淹、沈括和杨家将边塞朔风戎装、铁马金戈的骁勇岁月。山石凝固了代代英杰的历史风云,黄土染尽了无数边陲军民的血泪。可以说,这里的人文历史在我心中永远是个宝藏,黄河和延河水抚育了这里的人民,尽管他们的皮肤黝黑,可老区人民在富裕大道上正大踏步地前进。有着历史文明、革命传统的圣地延安,正在打造山川秀美的工程,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我们在延安最后一个去处就是在延河桥上远眺宝塔山了。已是傍晚时分,巍巍宝塔山上,驰名当世的宝塔高高地耸立在山顶之上,它记载着延安历史的变迁。延水桥下的河水,缓缓地流淌着,看似厚重而略显沧桑的延河桥好像还在诉说着她的岁月和辉煌。扬家岭、枣园,讲解员那充满激情的解说,久久地在我的耳边回响,我望着就要远去的延安,心情变的有些复杂,眼睛感觉有点湿润。一直魂牵梦萦的延安,我终于来了。当年读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时的那种感觉又有了新了变化,不光是欣喜和乡情,还有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延安值得品味和思考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要让我一生的向往在这短暂的掠影中谈出个所以然,那也只能是感性和肤浅的,但这短暂的经历足以让我心潮澎湃,足以驻足心底,挥之不去。

 

我在前边的博文中曾提到,这次西安、延安红色之旅,一路拍了不少图片,可我最喜欢的一张就是我和夫人在延河桥边,宝塔山下的一张,感谢我的同事陈工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图片。延安宝塔是延安标志性建筑,革命圣地在我们的心中也是至高无上的,这张图片自然而然成了我们最珍贵的收藏,圆梦也让我了却了多年的心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