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湖北——可爱的故乡(二十二)

(2021-01-10 15:59:09)
标签:

原创作品

文化

历史

情感

图片

分类: 感悟随笔

【望远行】又梦江南

 

捻指别情到暮年。精进话宗禅。

意开思静落桑田。星夜伴溪潺。

 

还旧往,梦难平。梓乡奇变欣荣。断魂云雨念归耕。

江雪晚春奔南中。匹偶不知倦,四下览空灵。

 

 

难忘的湖北——可爱的故乡(二十二)

 

 

还记得与夫人旅行结婚到上海,我穿的是一套蓝色中山装,领口还露着一圈白色的确良衬衣的假领,走到哪都是把风紧扣和四个口袋的扣子扣的整整齐齐;夫人则是内穿自己打的,也是她最喜爱的高领勾花毛衣,外套铁锈红拉链翻领衫,一条合体的茶褐色裤子。81年,还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年,这装扮在当时就不算太俗了,可到大上海去,自知还像隔着时代。从北京出发前就惦记着到上海一定要给夫人买几件上海人喜欢穿的的衣服,那样式、那色彩穿在夫人身上绝对有范儿,必定夫人体型还不错。这种想法之源,还是因工作关系,与当时电力部外事司的Y处一道参加新侨饭店外企驻京机构举行的迎新晚会。流光溢彩下,特别是那些中外女士穿着漂亮的服装和精心的打扮,端着红酒优雅的在会场中大大方方的穿梭、游走,好生让人羡慕,也深深打动了我,就想着,有机会到上海一定要给夫人亲手挑选几件入时的衣裳。

 

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都四十三个年头了,上海,乃至全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在内心深处还是特别喜欢上海,一定还是那曾真正让我喜欢过的老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让人着迷的南京路,古香古色的豫园,里弄里热热闹闹的市井生活等,这个30年代就是世界四大都市之一的上海,不知会聚了多少英才和精华,让人念念不忘。从某种意义上说,老上海也成了我心中很在意的一种符号,这就是一种怀旧情怀吧,一直关注着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就像那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大街小巷,还在生机勃勃的换发出新的生命力。还有代表着现代上海今天的浦东开放区摩天大楼,让世界震惊的看到中国的崛起。更让我们看到上海的变迁,看到祖国蒸蒸日上的未来。

 

上篇博文写到与夫人游览了上海的外滩,接下来,我们顺理成章就走入了南京路。1865年,工部局命名租界内首批马路,南京路列第一,故俗称“大马路”。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1945年,国民政府从列强手上回收所有租界后将南京路改名南京东路,静安寺路改名南京西路。这旧时的十里洋场,太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了,通常第一次到上海来的游客,第一选择就是先游外滩,紧接着就是逛南京路。这里是当时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购物天堂,不像现在街面上新潮的装饰,好多高高的玻璃幕墙替代了原街景古老的韵味。那时各具特色的大大小小老字号店铺和四大公司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道路两旁,满街弥漫着休闲笃悠情调。别说我们了,就是在上海人心中,那些具有标志性的老建筑和老字号才是南京路留在他们心中永不磨灭的经典和挥之不去的眷恋。

 

边走边逛,眼睛还真不够使。只感觉南京路太繁华了,只怕用车水马龙来形容,自己都觉得还不算太贴切。那天也正巧是星期天,摩肩擦踵、人山人海,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这里可比北京的王府井和大栅栏热闹多了。真是改革开放了,在装束上也能看出人们在悄然改变,特别是女人,穿着的色彩多了起来。当年的“环球百货”四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和大新,先后在这里创立,让南京路更加火了。想给夫人买衣服,我的首选就是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要知道国内首家引进自动手扶电梯的大新公司,在解放后改为了国营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一度是全国最大的百货商场,特别是第一百货的橱窗很有名气的,是那个年代的“时尚风向标”,至今热度不减。尤其是到晚上,华灯初放,各种霓虹灯的映衬下,各具特色橱窗和风格不同的建筑更显得美轮美奂。我还在想,这就是大上海,让人心潮澎湃, 也让人一时都难以表达那美好和复杂的心境。

 

我在第一百货里给夫人挑选到了几件款式新颖的服装,还别说,我也沾点光,夫人也给我选了二件入时的夹克,穿起来可比中山装精神多了。还记得后来回到武汉,居住小区里的裁缝看见我夫人穿的衣服挺时髦,非要麻烦夫人到他的小店里坐一下,他要把夫人穿的衣服样式照葫芦画瓢画下来,推荐给别人做。也是和他熟了,在日后我出差来上海,给夫人买了衣服,他还总是会把新样式勾画下来。看来,在那个年代,上海服装样式、版型,的确受到全国各地人们的喜爱;看来,上海人在时尚上,引进、吸收、创新的思想的确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老上海,确实有她非同的意味。

 

时过境迁,如今的上海南京路,早在1999920日就在最热闹的地段建成了步行街,全长1033米,比起相邻的淮海中路和南京西路,并不算长。但就是这短短的一公里,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第一。“老地方,新体验”,新世界城、上海置地广场、上海旅游品商厦、曼克顿广场、上海世茂广场、新世纪大丸百货等,纷纷闪亮登场,逐渐形成了南京路步行街现在的样子,百万人逛大街的壮观场面也成了南京路数十年如一日的风景。现在来说,很欣赏那些时尚的魔都青年们,不论什么时候到南京路上走上一走,都能发现新鲜好玩的打卡点,让我们这些外来者自愧不如。这就像生长在京城皇城根脚下的爷,在京城地界里,好吃的、好玩的太多,他们见多了,更是了如指掌,是不是的,只能听个喝。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能在与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和纽约第五大道齐名的“最世界主义化的马路”上悠闲的逛街,这本身就是时代的进步。哪会能想到,日后,与她齐名的二条街我与夫人都去过了。世界在变,人也在变。

到上海来,逛了那么多条马路,犄角旮旯的弄堂也是要看一看的。商业大街、灯红酒绿,真正走进上海人的弄堂里,才算得上是开始看上海人的生活。上海人爱面子,体面的后面也有不为人知的情景。温文尔雅、潇潇洒洒,回到弄堂只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最能体现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典型代表就是新天地一带,汇集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形成的石库门建筑群,里边生活需要的设施应有尽有。我挺喜欢那一排排的悟桐树,一栋栋二三层楼的房子,毗临的一个个小阳台,还有支起的一个个晾衣架,很有生活气息,当春日的阳光照射过来,倍感暖意。还能看到隔不太远就有的小店铺,偶尔也会听到不知道哪屋里传来的大嗓门,像是在吵架。这才是职场后边上海人的真实的生活,感觉都在情理之中。

 

里弄口大多有个形态各异的拱门,好多还刻有字,比如1902,显示了建造年代。更有像是独立或紧挨着的别墅,更衬托出这座城市早年的铺垫与浪漫。也不知道这背后蕴藏着多少历史的过往和沉淀的故事。看到这些,怀旧感自然就会应运而生,就像眼前是一幅幅旧时上海人文风貌的缩影,也像一幅幅最平民化的动人画卷。串走老上海的里弄,对于我们外地人来说,也有尴尬的时候,就在里弄口的通道里,偶尔会遇到一排男人面对墙壁,就在这光天化日之下,就在大众的眼皮子底下解小手。这可不是胡来,确实是男人们的小便处,也说明老上海当时的地皮及房屋的紧张。入乡随俗,看看就习惯了。要说现在的上海新天地,变化又大了许多,应该是是由石库门建筑与现代建筑组成的时尚休闲的又一条上海步行街,新老交融,更能体现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变迁。

 

到上海来,多姿多彩的都市要逛的地方太多了。上海的大世界是必到之处,有点像武汉的民众乐园,都是以各式各样的娱乐为主,所不同的是建于1917年的上海大世界当时是世界最大的室内游乐场。说实话,咱到这来就是想走马观花的看个热闹,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这里。用现在时髦的说法是来打个卡。到这种地方来,还真是要年轻点,不然脑袋非炸锅不可。轮番上演的众多小型舞台,看得眼花缭乱的各种戏曲、曲艺、杂耍、魔术等,真是五花八门。要说现在,更了不得了,现代香响、现代娱乐设施数不胜数,什么游乐世界、博览世界、竞技世界、美食世界,甚至还有吉尼斯记录擂台赛,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最让我喜欢的还是大世界的建筑,它由12根圆柱支撑的多层六角形奶黄色尖塔构成,主楼分别由34层高的建筑群体合壁相连,另外还有两幢附属建筑,整体建筑风格,很是漂亮。

 

到一座城市,除了感受她的历史与文化,自然也少不了品尝当地的美食,真是应了那句话,“走到哪,吃到哪”。记忆最深的是上海的阳春面。上海人爱吃阳春面就像武汉人爱吃热干面一样。我倒是挺喜欢这简简单单的美食,红汤、白面,宽汤上漂浮着小葱花和小蒜叶末,香味扑鼻,特别爱喝那面汤,感觉挺爽。特别是后来武汉单位送我到上海华东电管局干部管理学校学习期间,这阳春面成了我早点的必选项。上海的排骨年糕是夫人最喜欢的,她本来就喜欢年糕、糍粑之类的,哪晓得精明的上海人将酱好的排骨和它掺和在一起,外酥里香,浓浓的酱汁更是回味无穷。还有鲜肉月饼,肉馅软嫩多汁,再包裹上酥酥的外皮,只感到肥而不腻,很是可口。当然还有品尝过不少其它小吃,现在想起这些,还是满满的老上海味道,很是喜欢。

 

还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吃正餐,我选择的是红房子西菜馆,旅行结婚出来有意让夫人在大上海也品尝一下正宗的西餐。必定在那个年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没有机会品尝正宗西餐的。我对西餐还是情有独钟,小时候就随父亲和他移居美国的至友在北京展览馆的莫斯科餐厅吃过西餐;在武汉工作这两年,外事工作常与住北京新侨饭店的几家外企机构打交道,在新侨饭店吃工作餐,自然也是西餐了。要知道在当时,新侨饭店和北京展览馆两家西餐厅是北京最有名,也是最正宗的的两家西餐厅了。不一样的饮食文化,不一样的格局情调,除了牛排等主菜之处,倒上一怀红洒,在悠扬的乐曲中,对于我们旅行结婚在外的一对新人来说,是多么的欢愉和浪漫。要知道1935年就建有的红房子法式西餐馆,也是上海最早的西餐馆,要比北京的那两家早的多了。特别是红房子寓意,也给我们这对新人添加了喜庆之意,更成了我们日后津津乐道、无比甜美,也是最难忘怀的场景之一了。

 

 

待续《难忘的湖北——可爱的故乡(二十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