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湖北——可爱的故乡(十七)

(2020-06-14 15:11:29)
标签:

原创作品

鹊桥仙

情感

杂谈

随笔

分类: 感悟随笔

【鹊桥仙】与祖国同在

 

 

五南多雨,洪灾为患,争守筑堤不乱。疫情连日闹京城,共努力、围歼阻断。

寰球万变,突发难料,捍卫土疆备战。同心强奋爱中华,任召唤、举国明灿。

 

 

难忘的湖北——可爱的故乡(十七)

 

无锡到苏州,也就四五十公里路程,按现时代来说,就像近在咫尺。在飞驰的车厢里,你会感到一闪而过的江南水乡味道,越来越浓了。尽管还是打春过半,可比起北方旷野单一的色调,明显感觉舒服了许多。这无非就是水多水少的问题。就像人们常说的:“水是生命之源”。其实,人们对水的喜爱是天生的。当我看到只有二三个月大的小孙女在浴盆里洗澡时喜欢的样子,就说明了这一切,人与水,是有不觖之缘的。在乡村,在城市,湖泊、河流一多,无形中就繁衍成了一条条,亮丽的风景线。最主要的,还是它彰显了一股灵气,让整个乡村,整座城市,因它,都鲜活了起来。以水为伴,自然也就多了些风情。

 

我格外喜爱我的故乡,还别说长江、汉江等五条河流穿境而过,就一个镶嵌在大江两测的大大小小的湖泊就有一百六十个之多,不用说,水域面积全国城市第一是没跑的。曾被赋予“百湖城市”之美名,其中梁子湖,还是中国生态保护最好的两个内陆湖泊之一。遗憾这么多美丽湖泊资源没有得到早期的充分开发利用,不然经文人墨客一渲染,不早就名声大噪了吗。好在,还有个东湖撑起了半边天,外加个我们黄陂境内的木兰山,有山有水,城市格调立马提升了不少。在我狭隘的思维里,武汉在旅游开发方面尽管努力做了许多,还存在短板,这么一座超大型城市,高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实再是太少了,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水系,还有大文章可做,真规划周全了,人文景观也是不可估量的。其实,北京市政府搬到通州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不用我细说,电视节目中都看到了,利用大运河文化,通州连带开发了那么多人文景观大项目,其中包括斥巨资还在建设中的环球影业,等到它开业,必将成为全球的新焦点。重庆也是个例子,山城,就在山上秀出她的壮美,秀出她的与众不同,点缀出了无数的精彩。我衷心祝愿我的家乡大武汉,在旅游开发上更上一层楼,让武汉更加迷人、可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人们对苏杭两地最好的赞誉了。古香古色的苏州火车站就像探寻苏州故事的引子,比起秦淮河和太湖的景,这里可能更多的是,桥的故事。赶上想怎么走,就怎么走的自由行,最喜欢穿街走巷的青石板路了,再赶上下点略带诗意的春雨,青石板上油光水滑,让人好生喜欢,买把漂亮的花油纸伞撑起,上小桥,听淙潺,赏亭台,听弹唱,到处柳绿花红,鸟语花香,就格外有情趣了。也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座造型别致的桥,也不知道桥下水系的来龙去脉有多久、有多长。难怪一些人都称这座城市是“东方的威尼斯”。有幸退休后与夫人去了威尼斯旅游,在我看来,的确有相似之处,都以桥和水而自居。就城市整体而言,这是由中西方文化不同而建造的两座城市,并没有太多的可比性。这就如同中国的水墨画和西方的油画,思维架构不同,理念区别不同而已。中国水墨画体现的是虚实相结合的意境美,而西方的油画则更多的是写实的固有美。两者看怎么理解了,我是都喜欢的。只不过,普遍看国内如此景象看的多,而普遍看国外如此景象看的少,从思维逻辑上来说,威尼斯的印象会更深一些。

 


 苏州的建筑大多临河而建,两层居多。古朴的窗户各式各样很是精美,白墙黛瓦更让人心存眷恋之情。当你倚窗而靠,泛起绿波的河水,荡漾着摇橹的小船从你眼前轻轻而过,不一会就会消失在不远处的桥洞里,没等你回过神来,另一条小船也来到这里,它不是游船了,而是带有机动的载货小船,没有先前那条小游船让人心动,但也潇潇洒洒的从你眼皮底下滑行而过,也是一种风景。此时,遇到多木的人,也会荡起心中的波澜,是愉悦,也会有遐想。这不,又让我想起威尼斯的贡多拉,尖尖的船头,尖尖的帽子,外加船夫古老宫廷式打扮,多了些风趣与豪迈。苏州的小游船则显得精致、温婉,平头向远,一个拱棚,逍遥对坐,一怀清茶,伴有乡音小曲,朴素的船夫潇洒自在的摇着他的橹,就让你在幽深的河道里,慢慢品悟这江南水乡的味道,还有那一摇就带起的清晰桨声,一上一下泛起的是如此之多的美好记忆。虽说两地风情不一样,可如诗如画的场景,同样会怎产生共鸣。

 

苏州的水巷数不胜数,好多石阶伸向了水里,你就会想到沿河的房屋地基有多结实。都是青石而建,虽说还是初春,石阶、墙角下的老青苔上已经展露新颜。喜欢临街巷子那高高的门板,一扇扇门板打开就是五花八门的店铺。在宁静的小街、小巷里穿行,曲径通幽的感觉应运而生,仿佛听到敲梆子的声音,是那么清脆悦耳。总想找到最好的角度来欣赏这江南美景,任凭那街、那巷、那桥、那水,还有游动的小船儿怎么展现,都是我们心中一幅幅最美的画卷,百看不厌。江南是雨的故乡,要是等到江南五月天,烟雨蒙蒙,细雨无声,那种朦朦胧胧色彩和情调会更能打动人。想到现代诗人卞之琳先生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正是很好的诠释了人人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吗。

 

不到苏州,不知园林之美。此话虽说感觉有点过,但,早在书本与广播节目中就有耳闻,肯定有它的独到之处。81年, 那时电视还没普及,相机也是很少有家庭拥有,可知道苏州园林名扬天下了。从小在京城长大,没事就爱往园子里扎,像颐和园,北海、香山等,总觉得是天下最好的园林,其中一些美景还都是从江南名园中照搬过来的,园中有园,囊括四海,无形就产生优越感,就认为南方有的美景北京都有,北京有的园林,外边还不一定有。现在想到年轻时的想法,像井底之蛙,幼稚可笑了,还没弄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只有多到外边走走,多到外边看看,你才会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新开发出来了好多景区,好多还都被评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我们真是要多了解一下千姿百态的世界,也长知识啊。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并不在后来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9个园林系列之中,我们是奔着它的历史而去的。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标志,素有“苏州第一名胜”之称,号称“吴中第一山”。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虎丘海拔高度只有区区36米,可古树参天,名人墨客颇多,外加景致叠秀,最显眼的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巅。难怪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留下“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只见虎丘头山门前有两口古井,名双泉。山门共三间,左右门额分别题为“山清”、“水秀”,内悬康熙皇帝的御笔“虎阜禅寺”竖匾。虎丘正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山明水秀画卷,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据历史记载,春秋时期,虎丘就是吴王阖闾的离宫所在。公元前496年,阖闾在吴越之战中负伤后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遗体葬在这里。据《史记》等书记载,当时征调十万军民施工,并使用大象运输,穿土凿池,积壤为丘;灵柩外套铜椁三重,池中灌注水银,以金凫玉雁随葬,并将阖闾生前喜爱的“扁诸”、“鱼肠”等三千柄宝剑一同秘藏于幽宫深处。据说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丘。相传,吴国灭亡后的数百年间,越王勾践、秦始皇、东吴孙权,曾先后来此探宝求剑,结果都一无所获,徒劳而返。

 

边走边看,境地新鲜。入进山门曲径深,金山石砌古桥真,十二石狮造型妙,古朴典雅护清森。进入二山门,也是断梁殿,六百年历史,主梁两根拼。不用金属件,技术绝妙新,能工巧匠行,土法造金殿。拥翠山庄上,白壁围墙亮,龙虎豹熊风景,四字独立如刚。戏说有蹊跷,真假难分辨。提起唐伯虎,又有祝枝山,在此赛书法,留下墨迹欢。后来考证出,实为陶茂森,清咸丰八年所题,总兵墨迹遍江南。沿阶而上,遇井一口,名为憨憨泉,开凿于梁代,时空跨千年。曾是小法师,锐眼识泉眼,相传井底深,泉涌大海连。憨憨法师成神化,一口水井永不枯。

 

来到“试剑石”,只见横空巨石中间裂,形如风驰利剑一刀劈。相传春秋成事,吴王阖闾想拥有利器,令干将莫邪铸剑而试。这才有惊天之举,传闻于天下豪杰。隶书三字石刻,宋吕升卿所题。后因磨灭难辨,再由逸溪重书。雄浑激夺天下,踵续后来发。延绵的历史,盛传成佳话。继续沿坡上,又见真娘墓。唐代苏州名妓传素江南,歌舞琴棋书画即兴就来。安史之乱鸨母压迫所致,投环自尽以保清白。石碑留有“香魂”字,后人追念有名人。禹锡居易商隐赋诗,赞与西湖小小齐名。这正是:风流才子香魂起,留香舞墨自多情。

 

继续向上走,远见有篆刻。追寻题字人,胡缵宗所书。还有《吴郡志》:“生公讲经处,大石盘陀数亩,高下如削,乃他山所无。”“千人坐”上观,四下呈春色。林茂早花繁,楼阁寺宇开。剑池有清气,宝塔上高台。脚下万顷石,站中霸气来。池塘有石刻,“顽石”景象摘。感觉万象好,佳境拥满怀。好一个大场纳千人,密林深处梵音存。园中最佳处,要数剑池景。引人入胜在历史,题刻精彩梦中醒。“千人坐”上朝北看,“别有洞天”妙境现。洞旁刻有“虎丘剑池”,浑厚遒劲叹为观止。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据方志上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五泉”。

 

历史是本书,永远读不完的书。游览含趣味,万象不孤独。近临剑池观,再上虎丘塔。云岩寺塔是别称,起始宋代耀中华。历经风雨身倾斜,同框比萨也是爷。八角砖塔是标志,七层结构佛意从。双井桥上西施现,彰显和谐古今缘。登上绝壁进洞来,面壁阻隔竟生寒。刀光剑影成历史,留下神秘共此时。

 

 

待续《难忘的湖北——可爱的故乡(十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