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湖北——可爱的故乡(十)

(2020-04-26 15:47:03)
标签:

原创作品

五律

随笔

诗歌

情感

【五律】夜思

 

 

梦断三更醒

难眠夜静深

灵音频入耳

孟夏已来临

鄂汉出危境

宁集再创新

清思乡土远

阅日点滴寻

 

 

难忘的湖北——可爱的故乡(十)

 

 

上午九点,我按约定准时在电力部大门外与Y处长汇合。还是Y处长心细,他怕我进去找他又要办手续,挺麻烦的。上车后,他问寒问暖,还跟我拉起家常,告诉我他就住在这附近的宿舍小区里,欢迎有机会到他家作客,还让我叫他Y工就可以了,令我好感动,心里也暖暖的,好像一下拉进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哪想到日后随着深入交往,我们竟然成了忘年之交的好朋友。

 

看的出,司机是轻车熟路,除了我上车时的礼节性话语,就闷头儿开他的车。不用说,Y工早交代好了,一看开的方向就是西郊那边,看来是先奔二里沟了。说起二里沟,它实际是个站名,在三里河路上,开车到长安街,在木樨地朝北直扎就是三里河路。先前这一带记忆最多的,除了钓鱼台、西苑饭店、就是顶北头的西郊动物园了,当然还有附近的天文馆和北京展览馆。那个年月,这一带就像半郊区的城乡结合部,要不怎么老北京人都爱称北京动物园为西郊动物园哪,到现在都改不了。到湖北这么多年,感觉这里的楼房多了点,老格局并没有大的变化,但注意到老外的面孔时有出现。要知道,那个时候很少能看到老外的,除了使馆区周边。回过头来一想,这儿老外能不多吗,国家进出口谈判都在这二里沟。

 

进入中国技术进口总公司没那么复杂,Y工一出示工作证就全有了,看来国家部委的工作证比我们证件硬气的多,换上我们就没这么省事了。我们进入大会客厅等待,十点差五分,我紧随Y工后边,径直走到一楼右手把角儿的进口处P处长的办公室。P处长五十开外,怎么女同志到这岁数大都发福?哈,她只是略微,戴副眼镜,但气质和精神倍儿好。这里纯粹是谈商务的地方,时间概念极强,路上Y工就告诉我约定的时间是十点到十一点,再多的事也不能延时,人家还有其它安排,更何况人家对外谈判见多了,能来这谈事的,都不是小事,都跑不了国字号的工程,背后撑腰的也都少不了国家部委级单位,关键是来人都持有国务院及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的批文,形如尚方宝剑,都得认真应对,也马虎不得。

 

Y工与P处长都是老熟人,两人一见面Y工就先把我介绍给P处长,说今后来这里我会比他多,希望P处长多多关照。P处长广东人,普通话里还带有广东腔,出于礼节她很痛快的就答应了。当得知我的家在北京,她尤为欢迎。我还在想,看来自己不会被另眼相看了,有先决优势。进入正题,是与几个国家签订的设备合同都已全部进入交货期,先期到的一部分就已经牵扯到缺件、补件及索赔问题,作为中间人,他们要我积极与湖北省输变电工程公司、湖北省电力工程公司及电力部500KV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指挥部联系,随时要掌握湖北方面的第一手材料,便于更及时的协调,从而解决问题。P处长还说到,她不可能与八处的联系,才建议湖北方面在北京设一位全面负责的商务代表。看来合同后期的啰嗦事,有我的到来,她放心多了。一个小时的约见很快就要到了,P处长把已打印好的一大摞新的发货清单及文件分别给了我和Y工,我们就此与她握手道别。

 

可别小瞧这二里沟、三里河这块地方,当时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城市建设总局,中国五矿集团等单位都在这一片。有意思的是,二里沟车站的这条三里河路当时还是一条“区界”,马路东,也就是无轨电车去动物园方向的属于西城区,而马路西则是当时北京的三个近郊区(朝阳、海淀、丰台)之一的海淀区。当时的标志性建筑还有始建于19557月的新疆驻京办,文革期间给撤销,19788月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了。这可是正厅级办事机构,主要负责所在地及华北、东北等地区有关事务,哪能说撒就撒。Y工还告诉我,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就住在中国技术进口总公司对面的大院里。不用说,京城处处是故事,只要你留意,总是有趣的。

 

我们赶到新桥饭店已近中午。地处北京崇文门的新侨饭店可是家老饭店,曾接待过许多国家元首及名人,还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繁华的购物、商业和政府办公区为邻,还与前门、天安门、王府井、天坛也是咫尺之遥,改革开放之初的外国公司都喜欢扎堆在这里作为商务代表处,新桥饭店一时也成为了京城的一大亮点。Y工带我先去的是法国MG公司,接待我们的是该公司在京的中国区业务经理,一位人到中年还挺漂亮的法国小姐,Y工和她还是很熟悉,互相客套后,洋小姐非要先尽地主之谊请我们吃饭再谈工作。后来Y工告诉我,这种场合也不必太客气,大家都在抓紧工作,像这样赶场子也是少不了的,遇上饭点也就成了社交活动的一个平台,拉进关系,工作才更加融洽、和谐。要不怎么说交际也是一门学问,我算是领教了,用好了,对开展工作更为有利。

 

步入西餐厅,那场面还是蛮有情调的,早有洋人小乐队在台上演奏,在俄式西餐备受追捧的那个年代里,新侨饭店在京城更享有“南有新侨,北有老莫”的美誉。动“刀叉”的场合我还是不怵的,还记得有一年,也是父亲忘年之交的好朋友,我们非常尊敬的JP大哥,夫妻两口移居美国之前请我父母吃饭,赶巧我在家,就一同去了北京展览馆的莫斯科餐厅吃西餐。本来JP大哥以前就是留苏的,也难怪来这里,那优雅的环境和特殊的情节,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回到桌上,这里气氛同样舒心,法国葡萄酒及莫斯科西餐料理,伴有轻音乐及呢喃细语,形如中法文化的交流,很是惬意。Y工私下告诉我,她们到部里可没这么好的招待,充其量就是已经进步了的外事工作餐,可没这浪漫的情调。

 

法国MG公司主要是引进它的大型断路器,当时国家还同时引进了该断路器的设计与制造技术。与MG公司签定的合同,当时还是由电力部与水利部分家前的水利电利部名义签订的;而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引进,则是由机械工业部签约完成的。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可见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勒紧裤腰带不光是要引进先进的设备,还想同时引进国外的技术,这才有了这之后,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弯道超车。从这些事实说明,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国家就要迎头赶上去,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的东方。正如我前边讲过的,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同时也为自己有幸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感到无比的自豪。

 

饭后稍作休息,Y工与洋小姐交换了补充文件和商定了一些细节问题,随后就抓紧带我去拜访住在同一饭店的日本、瑞典、美国等公司的代表处,也是交换了一些工程进度和国外发货情况信息,商讨存在问题,确立解决方案,目的是要保障工程不间断的顺利进行。头痛的当然还是补件问题,成了通病,海关还好办点,无非就是多跑点路,可货物在途周期难以保障,是对整个工程最大的影响,希望国外公司都积极配合,必须全部采用空运到北京,不要拖泥带水。挺佩服Y工,他不温不火,说话很有分寸,重点问题直点要害。他是在灌输上下一盘棋的重要性,也要客商们知道工程进度实情,如有施工现场“等米下锅”的处境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工期的推迟还将直接影响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如期完成,并会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在这盘棋中大家只有齐心协力、积极配合,不留死角才行。

 

离开新侨饭店,Y工还在车上短暂的时间里向我交待办理通关的操作流程。“通关”实际上是报关的通用术语,简单说,递交海关的一切手续审核通过了,就可以在机场货仓提货了。如果货物存在问题,还要向北京商品检验局提出检验申报,手续同样啰嗦。刚刚迈入八十年代,还都是手填报关单,也没有专业的报关代理公司,全得自己跑。不管多少货物,都是同一流程办理,按Y工讲的,申报时上十种中英文资料、文本一样也少不了。Y工还告诉我,现在他手上就有刚到的几份外商发货通知单是到首都机场的,明天给我准备好相关资料,包括合同、发票、进口许可证、装箱单、提货单等等,让我马上着手报关事宜。

 

Y工本来让司机师傅先把我送到府右街电力部招待所的,看师傅行车路线是走的长安街,我就让司机师傅把我放在西单东北口上,说在哪有点事情要办。其实这个点儿了,下午四点来钟了,再跑到哪个大机关,只怕门都别想进,我就是想到西单新华书店去买二本书,一本可随身翻阅的小英汉词典和一本可放在家中或招待所能查阅的英汉大词典。不怕别人笑话,真是赶着鸭子上架,临时抱佛脚,只能自己想辙呗。想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二十九中上学满打满算也就是二年多的时间,入学时赶上男女分班不说,我们这个班还偏巧赶上了分学俄语,当时那个不情愿,英语也就认识26个字母,现在是一点忙都帮不上,有本英汉词典在手,关键的时候,不是多少还能帮助一点吗。也就是在那个年代,拿到现在,没有报关员资质,海关是不会受理的。

 

在西单书店把正事办完后,就想到西单商场逛逛。小时候到西单来,就是冲着西单商场而来,解放前它就是北京西半城的商业中心,六家老字号的统称,不奔它来,还能奔哪去。像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侯宝林、郭全保、马连良、金少山、骆玉笙、魏喜奎等都曾在西单商场学艺和演出。到湖北去这十来年,这里变化还真不小,头两年就盖起来的西单商场新的营业大楼,比以前杂散的门店气派多了。令人关注的是,西单商场首创“引厂入店”,吸引了全行业的眼球。还有,西单商场率先在商业行当业中实行承包制和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声誉大振不说,业绩也在全国商业企业中名列前茅,报纸上可没少报道。时代在变,人也在变,你仔细看吧,人们的穿着打扮越来越亮丽了。

 

逛归逛,可心里还是不踏实,明早一定先去铁道部啃那块硬骨头。沈阳和大连急需的16个车皮,沈阳铁路局明知道是国家重点工程急需物资,可还迟迟批不下来,别说我们收货方了,供货方的两个厂家也是干着急没办法,可见当时国家运力是多么紧张。找铁道部成不成还是个未知数,晚上还真是要好好想想对策了……

 

 

待续《难忘的湖北——可爱的故乡(十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