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2019-03-03 16:19:24)
标签:

原创作品

江城子

游黄石猛犸热泉

黄石公园

旅游

分类: 图文游记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车窗外的风景


【江城子】游黄石猛犸热泉


 

          夜夕霁雪日开晴。目光横。旷然清。

          路遇憨熊、移步畅通行。灌莽疏林天籁远,于坡地,景空灵。

 

          彩阶烟壑漫山同。秀波泓。热泉迎。

          大气磅礴、震撼启心崇。演变数千年久立,遥岁月,梦迭更。

 

 

美国之旅(九)黄石猛犸热泉

 


我们的大巴车进入黄石公园北门景区了,可前面却出现了十几辆小汽车停滞不前的现象,乔治用手指着前方告诉我们,有野生动物通过,要等护林人员放行的手势才能通过。还提醒我们要有耐心,这野生动物要是在马路上不走了,甚至趴在地上睡大觉,它几时离开,我们才能几时走。谁也没有权力惊吓它们,驱赶它们。黄石公园给我们太多的不确定性,只能靠运气了。阿弥陀佛,原来是两只黑熊慢慢悠悠从马路穿过,不多时就放行了,我们揪着的心也放下了。

 

我们真算幸运,这一地区头天夜里下了雪,白天竟然由阴转晴,进入猛犸热泉景区附近,奇迹般的看不到了下雪的痕迹,还来个晴空万里。真是老天有眼,了结了我们最大的心愿。黄石公园被美国人自豪地称为“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神奇乐园,它的很多美景是无法用图片和文字表现出来的,你只有用心去感受,用旅行的眼光去丈量这无与伦比的美妙疆域。

 

黄石公园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为了更好的保持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黄石公园每年都会关闭很长时间,一般都是十月中下旬到来年的五月前后。我们也是掐算着黄石公园秋冬景象而来的,提前十个月就预定的行程还是有一定风险的,直到走到这儿,我们才感到幸运之神在向我们招手。要知道,到美国来旅游,最吸引我的就是黄石公园,难怪有人说,这是一生至少要看一次的景点,也成了很多人的梦想。黄石国家公园占地8983平方公里,有湖泊、峡谷、河流、湖泊、热泉、瀑布和山脉,及各种地质奇观,只凭感觉就美美的享受一番了。

 

乔治带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北门附近的猛犸热泉,这里叫得响当当的就是“米涅瓦阶地”,是几千年来冷却沉淀的温泉水所形成的一连串阶地。分为上台地和下台地。猛犸热泉是世界上已探明的最大的碳酸盐沉积温泉,景观以石灰石台阶为主。乔治说:下台地和四川的黄龙以及土耳其的棉花堡很相似,不同的是黄龙是冷泉,而猛犸和棉花堡是热泉。

 

猛犸热泉景区参观路线都是木制架空栈道,乔治杵着一个木头拐杖上到中间通道就告诉我们自由行动和集合时间地点,他老先生就和我们分道扬镳了。也是的,作为导游,该讲的他在车上就提前讲给我们听了,再说了,上台及下台还是有相差高度的,要往上台去,是要有一定体力的,还要看每个人自己的意愿。夫人一般还行的,可还没等到上一半,就上气不接下气,打退堂鼓了,三十几人的团队,只有一位先生和我俩人上到了最高处。看来导游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他也没有义务非要陪伴我们到这上边来,何况乔治是比我还大几岁的老者。

 

猛犸热泉原来有很多处热泉从山坡上一节一节地流淌下来,滋生了大量生物成为了一个色彩丰富的阶梯,遗憾的是在经历了2002年的一次地壳运动后,大部分热泉停止了活动,导致大量微生物死亡,让现在的猛犸热泉失去了丰富的颜色,死掉的细菌也变为了灰白色的粉末,残留在干枯了的大台阶上。特别是我爬到了最高处的上台阶区,更是如此,只有远处的热泉还在冒着青烟,眼跟前山顶上大片平川,只有历史上形成的热泉石化痕迹了。据说,直到现在,有些猛犸热泉还在慢慢死去,在生与死之间我们看到的是略带悲凉的自然奇观。

 

先前在家做功课时就看到相关报道:研究猛犸热泉的美、英地质专家曾发出警告,黄石公园地底热能出现异常现象,很可能正是该处“超级火山”即将苏醒的先兆!要真成为现实,那将是灾难性的,后果不堪设想。地壳的运动,人类是无能为力的。在猛犸热泉地区,原被大海覆盖,经过数百万年的沉积形成了石灰岩,裂缝和断层构成了到达地表的管道系统,地下的热水通过时,石灰岩中的碳酸钙溶解其中,水流出地表后,碳酸钙凝结成钙华逐渐累积形成台阶。当水的通道被沉积物部分堵塞,地下水又会寻找新的阻力较小的通道流出,于是又形成新的台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石灰石台阶形地貌。

 

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那些台阶就像活着的雕塑,它们的外貌被大量的水坡地和水流的路径改变着,石灰质钙华在猛犸热泉堆积很快,导致其外形不断地变化。这里泉水温度可达77,嗜热菌类生活在热水里,温度较高的地方生长着无色和黄色菌类,水温较低的地方生成着橙色、棕色和绿色的菌类。不同季节光照时间的不同也会影响颜色。在我看来,现在景观就尤为壮美了,斑斓的色彩竟是那些小生命演变而来。就像大海里的珊瑚礁,形状不同,可都给世界添彩。可想而知,不是2002年的地壳运动,这里会更加壮美。

 

我们真不需要遗憾,更不用悲观,大自然充满神奇和变数,我们顺其自然就是了。就如同我们来了,慢慢欣赏和品味它的变化,热泉还在流动,虽没有了以往奔腾而下的场面,可你还在见证着生命的奇迹,有鲜活的,有死亡的,可它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轨迹和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千变万化的无穷魅力。就像那正在休眠的11米高的“自由帽”热泉锥体,说不定哪天它就会苏醒,重新流出岩浆,又会叠加生命的进程。

 

当你穿行在高高低低山谷之中,当你看到层层叠叠的鳞波荡漾的结晶体,当你仰望那青烟缭绕貌似神坛的巨石阶,当你平视连绵不断极为秀美的山脉景象,你会惊叹场面的壮观,自然界的神奇,不管是洁白如玉,还是色彩绚丽,如同夹杂了古堡废墟的迷幻,就想为之喝彩。因为你感受到了地球上的的各种动植物,都是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山体泉水也是一样,而且它们的生命周期远比动植物长得多。我欣赏它非同寻常的阶梯形地貌,更看重它诠释了生命的整个过程。

 

黄石啊,黄石,猛犸热泉只是你的冰山一角,你有太多的谜团等着我们去探寻和知晓,你有太多的精彩等着我们去一睹为快,期待后续更多的精彩。

 

待续《美国之旅(十)黄石峡谷》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车窗外的风景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进入黄石公园猛犸热泉景区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如诗如画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大拇指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我在上台高地留影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上台高地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死亡钙化的上台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梦幻般的色彩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远远望去堆金积玉、晶莹剔透,流下的热泉沿着山坡形成一个一个非常漂亮的五彩大台阶。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神奇的大自然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像面镜子,美妙无比。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大拇指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魔鬼的姆指。下台阶区的北端是调色板温泉,石灰质形成的斜坡和台阶上,以白、黄、棕为基调,布满丰富的颜色,坡地中间有一条下端突起的黑色石头叫魔鬼的姆指把调色板分为两个部分,东边以棕、黄色为主,西边白色为主。由于水量不足,西边一部分已变为死亡的微生物堆积的灰白色粉末。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美国之旅(九)黄石公园(1)猛犸热泉

“自由帽”休眠热泉锥体,这个石柱高11米,它的名字是1871年由海顿测绘所命名的,因为它的形状很像法国革命时期象征民主自由的针织尖帽。它的形成是因为一个热泉长期在同一个地点活动,热泉内部的压力将水升到高处,水里的矿物质连续不断地慢慢沉积,经过数百年形成了现在的锥形石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