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李贵君写实肖像油画

标签:
原创作品五律观李贵君画展有感文化情感 |
分类: 原创诗歌 |
【五律】
观李贵君画展有感
古典艺常恒
西洋画派兴
贵君新创意
引领索高峰
静简凝眸看
微达逸品精
写实灵性美
妙境在其中
李贵君,1964年11月生于北京,自幼迷恋绘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画家。
看他的画展,耳目一新,很具艺术感染力,不再有我国人物肖像油画不如西洋画派的概念。
不需要我妄加评论,请看我在网上摘自专业大家们对李贵君画作的评论:
他的每一幅画都能给人带来最本真、最自由的清新和真实感。这也正是很多人在努力寻找的生命的纯真。李贵君是艺术的传承者,他画中的语言气质为真实的生命添上了慧美纯净的灵性,他一直虔诚、努力地享受着画画的辛苦与快乐,这样的专注形成了强大的力量,透过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穿透心灵的生命之光
——《人民艺术》(《人民日报》主管、《人民文摘》特刊)
当画家心神极端专注投入之时,画面才会产生超越图像本身的升华,此时,灵就飘然而至。当李贵君“把西方古典艺术的理性和秩序,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花、鸟、鱼等形象相结合”时,他创造了一个充满灵性的诗意空间。
——邹跃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论家、批评家)
如果说将“灵性”对应于艺术家内心是个人内省化的取经,那么李贵君在画面上所营造出的灵性妙境即为“灵性”的某种外化落实了。事实上,李贵君已经将古典精神拓展为自我绘画中的视觉性永恒,即他要通过绘画去呈现经典性的视觉瞬间,这绝非是照相机般的如实记录,而是具有诗意的情境凝结。在其中,古典精神已经幻化为“灵性”般的理想存在,而在李贵君的笔下世间万物亦由此而永恒不灭!他欣赏西方文化中的宗教情感和理性精神,宗教精神用在绘画上,是对绘画恋爱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虔诚。
——《胡润百富》
1985年,李贵君凭借一张以大学一年级教室门牌号“140”命名的油画《140画室》让年仅21岁的他从大学生“晋升”为青年艺术家,艺术生涯的蓝图由此铺开;此后的28年里,“画室”成为他坚守的阵地,专注于生命之美,用画笔绘出超越肉眼所见和富于精神性的灵动。
——《Hi艺术》
从李贵君的艺术创作中看到的,只有写实绘画才能传达的那种微妙的美,在今天是少见的,但又是中国艺术中比较持久也容易被弄脏的部分。幸亏有他这样的画家,给大家看到只有这样的绘画才能传达的精妙。恒久的东西,是离人性和人心很近的。李贵君是写实画派最早的创始人和参与者,“李贵君"在当代中国油画届是一个有影响的符号,可以说这个符号业内人士均耳熟能详。在百年历程中,中国艺术家深刻而又精致地演绎了油画语言,赋予在很多西方人看来穷途末路的油画语言以新的生命。李贵君的艺术成就也可以看做是中国油画艺术语言建设中的一个构成部分。对语言的精微求索乃是其追求之所在,其他的一切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建构成立的。这也是他之所以立足之根本。
——常磊(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油画院画家)
他去掉了暗示社会身份的职业服装,她们大多身着吊带裙或青春焕发的裸体,落笔之处充满生命的灵性。他的作品没有口号式的喧嚣,但其无声溢出的、启于灵魂的力量却令人为之专注,为之牵引而用心去抚摸它聆听他的倾诉。
李贵君作品展现出了某种非同一般的和谐美感:形象单纯洗练,形式富有变化,语言在统一中多样丰富,画面呈现了艺术家极强的控制力和想象力。“中国人在对传统油画语言的研究和表达上,我做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李贵君如是说。的确,这是艺术家从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坚持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李贵君所认识到的“绘画”的永恒价值和当代使命,“绘画就是绘画,重要的不是去诠释什么理论,而是应该提供给人一种由眼至心的美妙体验。
——赵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