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卧佛寺

标签:
原创作品七律西山卧佛寺旅游世直图片 |
分类: 原创诗歌 |

西山卧佛寺正式名称应该是十方普觉寺,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公园东侧,北京植物园内。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涅槃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琉璃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间,四柱三间,华丽精美,体现皇家寺院的气势,正面“同参密藏”,背面“具足精严”均为乾隆皇帝题。



放生池。


山门殿是卧佛寺第一座殿堂。正中门额悬“十字普觉寺”匾额原为清雍正帝所题,现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殿内两侧供奉有哼、哈二将立像,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

三世佛殿是卧佛寺第三座殿堂。三世佛殿又称“大雄宝殿”。殿前门额上悬有雍正御笔“双林遂境”木匾,门两侧有爱新觉罗.溥杰所书的乾隆御题楹联:“翠竹黄花禅林空色相,宝幢珠珞梵宇妙庄严”。殿内供奉有三世佛坐像,中为释迦佛,东为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三世佛两侧为十八罗汉泥塑彩绘坐像,后方供奉海岛观音。





卧佛殿是卧佛寺第四座殿堂:殿额“性月恒明”为慈禧题写。两侧楹联:“发菩提心印诸法如意,现寿者相度一切众生。”也是慈禧所书。佛殿内上方有匾额“得大自在”,为乾隆皇帝所书。“得大自在”是释迦牟尼一生的写照,生前和死后都得到最大的自由。“性月恒明”则把佛性比作月亮,光辉永照。
卧佛于元至治元年(1321)铸。殿内宝床上是元代铜铸卧佛,佛像长5.3米,高1.6米,重54吨,为世上最大最重的铜铸卧佛。铜佛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盘于婆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
藏经楼在卧佛殿后,有五间藏经楼,正在大修。楼后倚着山岗,由蜿蜒曲折的石级登上山顶,可俯瞰全寺。
卧佛寺西北,就是樱桃沟,有人叫香山樱桃沟,也有人叫植物园樱桃沟,是两山所夹的溪涧,明代于山涧两旁遍植樱桃树,因而得名。如今樱桃树已不复当年盛况,地名却流传下来。樱桃沟内的水杉林是北京地区最大的一片水杉林,这里有约200株水杉,高大挺拔,最高的约30米,最大胸径1米。深秋,水杉树梢染成了砖红色,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水杉林中这条栈道,长约600米,宽约2米,蜿蜒穿行于参天水杉林中,与谷幽林茂、泉水潺潺的自然环境十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