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九)~ 高雄 ~ 西子湾风景区

标签:
原创作品高雄西子湾风景区旅游世直摄影 |
分类: 图文游记 |



地处台海之滨的高雄,是全台仅次于台北的第二大都市,也是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八天行程的环岛游,分配给这里的时间也是很有限的,好在利用晚上自由活动时间与夫人逛了国际知名的六合夜市和浏览了充满浪漫情调的爱河,虽说时间有点紧张,匆匆忙忙、走马观花,可还是领略了国际都市夜高雄的绚丽色彩。
高雄作为台湾最大的深水港口,它的建城历史也不算长,却是台湾同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窗口,它的诞生与成长也自然同身边的海洋密不可分。我们美美的睡上一觉,就要去高雄的西子湾风景区游览,听说那里地貌结构独特,也是台湾岛看日落的最佳去处,加之台湾仅有的一所海滨大学—中山大学,就在风景区里,还有近代英国领事馆及炮台遗址,也使西子湾沉淀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特别是,那里是所有进出高雄港远洋货轮的门户,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内陆的人们来说,是最好奇,也是最想看到的景象。
一早上起来感觉天气还是不错,要知道台湾属于亚热带气候,天气变幻莫测。看的出来,我们同行的老中青38人的一个团队,五天了,个个还是精神饱满。黄导说我们这个团队是他最乐意带的团队,集体观念强,大家比较融洽,相互理解,也能相互帮助,用内地人说的一句话,“没那么多的事”。真是会来事的黄导,北京大妈没一个不喜欢他的,他的话匣子打开了,也有搂不住的时候,让人哭笑不得,也就是北京大妈们喜欢给他打个圆场托托底。也是的,有这个“活宝”在车上,车上气氛也蛮活跃的,大家互有好感,何乐而不为那。出门在外,集体活动需要这种氛围。
车开了,黄导是闲不住的,还是先要喝口茶,说是茶,其实就是灵芝,五十开外的黄导还是属于会保养的那类人。这不,他的新问题又来了,问谁知道高雄市以前的名字叫什么。这还真难住了车上所有的人。他“批评”大家来前功课做的不好,还是老规矩,今天都不能给饭吃。这又引起车内哄堂大笑。北京大妈也不是吃素的,非要找补回来,接连抛给他几个问题,弄的他哑口无言,也好狼狈,他算是领教了北京大妈的厉害。原来高雄最早是平埔族原住民(马卡道族)的居住地,因盛产竹子得名“takau”(平埔族语,意为竹林),汉语音译为“打狗”,“打狗”便是高雄最早的名称。
本来说到这就挺好的,再找补一句后来更名为高雄不就完事了吗,他话锋一转,又搬出来了那一套:还是人家日本人,认为“打狗”这个地名不雅,便将地名改为“高雄”,因日语“高雄”发音为“taka-o”,与“打狗”之音相近。我最烦他的就是这一点,提起日本人就怀有感激之情,他怎么就不想想大陆同胞的感受那。反正我是提起日本人气就不打一处出的主,更见不得拍日本马屁的人,虽说他也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好多亲属也在祖国大陆,怎么让我看他亲日程度也不亚于李登辉,只要他提起日本人,就会让我或多或少的对他产生厌恶感,尽管他在别的方面做的还不错。
没多大功夫,旅游车就开到了位于高雄市西侧的西子湾码头停车场,黄导带我们沿着一个长长的港湾前行,其实这就是真正的西子湾。远远就看到对岸山顶上有座白色建筑,能辨认出是一座灯塔。黄导说那是旗后山北端山顶上的灯塔,原灯塔是光绪9年,也就是1883年,由英籍工程师修建的中式方形红砖灯塔,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也就是咸丰10年(1860)签订北京条约后,打狗港于同治2年(1863) 正式开港,商船往来日益频繁,而导航设施又很缺乏,及时修建的。日治时期,为扩建高雄港,于大正5年(1916)着手重建灯塔,灯塔底层为文艺复兴后期的巴洛克建筑风格。
穿过街巷,途经史迹文物陈列馆,也就是原英国领事馆遗址,这里游客已经不少,黄导继续带我们前行,他要先带我们穿过高雄雄镇北门,这可是寿山风景区内古老的城门,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是高雄市发祥地的门户,也是台湾当局评订的三级古迹。雄镇北门与港口南岸的旗后抱台同时期建成,互为犄角,来到这里马上能联想到历史上海上风云、战火纷飞的情景。这里曾是哨船头旧炮台遗址,大炮今已不存在,只剩炮座,城门额“雄镇北门”字体硕大,笔力雄浑,与旗后炮台门楣“威震天南”之题字相呼应,宏伟城门相互辉映,
翻下山来,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我们都奔向海岸护堤的石砌栏杆处,贪婪的欣赏西子湾的胜景。西子湾北靠万寿山,南隔高雄港,与旗津半岛相望,是一处以黄澄沙滩、碧蓝海水浴场、迷人的夕阳美景及天然礁石闻名的湾澳。我好羡慕中山大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学校就座落在风景区内,倚着寿山,傍着西子湾,校园内草木蓊郁、花团锦簇,校舍美轮美奂,学习和工作在这样天然美景之中,是再美好不过的事情了。
西子湾除了山和海,就是堤坝、礁石和灯塔,周边没有一座不和谐的建筑,长长的防波堤是西子湾的标志,徜徉在堤坡上,海风吹拂,着实令人心旷神怡,再往远处看,堤外就是高雄港船只进出的水道,大小船只不同方向的前行着。西子湾海水浴场的沙滩平缓,海滩的椰子树也极具热带风情。这里的黄昏一定会是游西子湾的最美时刻,海潮追逐,浪花四起,前来欣赏夕阳红霞和看大轮船的人影在堤防上成双、成片,那种诗情画意的情境,不正构成一幅让人心醉的壮丽画卷吗。
黄导招呼我们集合上鼓山看打狗。鼓山地处高雄港口北岸的鼓山上,东侧、西侧及南侧都紧临陡峭的悬崖,北侧连接鼓山,形成背面靠山、三面环水的形势,是当时英国领事馆官邸,是领事居住及接待使节宾客的重要场所。山不是很高,不一会儿我们就爬到了山顶,顺路首先参观了山顶的一座寺院,出来没多远就是原打狗英国领事馆,这与旗后山的灯塔建筑风格是一样的,属于文艺复兴时代巴洛克建筑风格,
我能想象到,当夜幕降临时,渔船灯火、晚霞余辉、灯塔闪烁、船笛入耳、海风吹佛、潮起潮落、幽海听涛,那让人心动、心醉的场景与画面将是何等的美妙,只可惜跟团行就不能随心所欲,还是留下一点遗憾,待日后再来慢慢回味和体会这段美好的记忆吧。
黄导给的时间快要到了,赶快与夫人下山,在打狗英国领事馆院子里的蜡像前拍上几张照片,就跟随大家匆匆回到车上,下一站还不近,要去的是台湾岛最南端的垦丁,猫鼻头公园同样会让我们惊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