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大觉寺

标签:
原创作品西山大觉寺随笔世直摄影彭世直 |
分类: 图文游记 |
北京知名的寺庙不少,什么戒台寺、潭柘寺、碧云寺、雍和宫、八大处等,还有外埠的悬空寺、灵隐寺,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上的寺庙等等,真是数不胜数,去多了,感觉这些寺庙历史悠久,除了建筑风格略有不同,就是流传千古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了。喜欢探究这些历史,特别是她们神秘的面纱里边还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奇故事,我虽不信佛,可还像有点着魔,有时间就要到这种地方来走一走,聆听神灵的咒语,也让自己净净身,在心灵上得到洗礼。
小时候常听到父亲提起西山的大觉寺,他爱收藏古董,更爱好书法,自然也就与寺庙结缘。我上小学时,在兄弟姐妹中算是最贪玩,且不好好读书的一个,也没少挨父亲的打,可他到哪里去玩,总是要带我去的。那时到远郊特别不方便,除了就那么两趟的长途车,就是土三轮了。父亲带我到大觉寺就是雇了一个带马达的三轮车。当时给我的印象,大觉寺的银杏树很古老,可寺庙显得过于陈旧了,一些墙皮都脱落了,就像很久没人维修过。可父亲还是津津有味的边欣赏边讲给我听。听父亲说,毛泽东进北京城,先去了大觉寺。毛泽东是无神论者,可心中也是有佛的。
这么多年,再没有去过那里,趁这个“十一”长假,再到那个地方走一走,会有故地重游的感觉,所不同的是,便利的交通和宽敞的马路,特别是行走在西山风景区的风景长廊上,心情不知有多爽。我突然想到,那些僧人真会找地方,以青山绿水为伴,坐寺打禅,食素饮泉,真是神仙过的日子。我也想剃发为僧,不再在世俗中纠结,就做一个平平淡淡的人岂不更好。想归想,大多数人是福是祸,总是要在红尘中历练,在酸甜苦辣中度过一生。
还在风情中,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大觉寺,还是再重温这段历史吧。大觉寺位于北京西山阳台山上,始建于辽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寺院坐西朝东,依山而建,这跟北京城坐北朝南是又一个套路,要我说,这跟风水先生所处的时代有关,一切宗教也是为帝王所用。先建为历史,后建则是改变历史,不管是政治还是生活福祉,历代都是有自己章法的,不管怎么做,都是要延续历史,不然就没有《资治通鉴》这类历史书籍来记载历史了。
在这里,我还是先站在旅游者的角度说说自己的看法,大觉寺和阳台山景点中间还隔着一个鹫峰国家森林公园,这里包括凤凰岭,统称西山风景区。没去过这些地方不会有这种感觉,你去了就会感觉到,在方圆不算太大的地界中,去了大觉寺,完全可以穿插到鹫峰,再穿插到阳台山,可实际上,你却要上下重复着这些动作,按人家圈好了的模式,多走好多山路,还要多交两道门票钱,才能游完这三处景点,其实多消耗体力是小事,最大的遗憾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掉了。当然,初来乍到的人完全不必去想它,你可能也没有这个精力一天穿越这三个地方,我是经历者,美好中也惨杂着一些无奈,还是回到美好的回顾上来吧。
步入大觉寺,只感觉寺内布局,宽阔恢弘。自高而下,错落叠置,如通关世间万象,给人万物通幽之感。其实寺庙并不很大,只是由于建筑间距开阔,加上苍松古柏、茂林竹幽的遮掩,以及蜿蜒山道的迂回曲折,有移步换景、远近跌宕的感觉。寺内自东向西,由山门、碑亭、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组成。寺庙也是传统模式分三路组成,中路殿宇为明代所修建。殿后有一龙潭,泉水晶莹清澈,初名“清水院”,后称“灵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始称大觉寺。
辽咸雍四年(1068),明宣德、正统、成化年间进行过重修与扩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和乾隆十二年(1747),又两次重修与增建,渐成为现有格局。称的上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遗存的千年古刹。大觉寺历经战火,朝代更迭,几经兴衰,走到今日,几乎失去寺院的原宗,香火缭绕却多为观光客,但她特有的八绝,还是受众多北京人和外地游客的青睐,也使得她成为远近闻名和最具特色的寺庙,更是国家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让游客在悠久的人文历史中去细细品味她独到和绝妙之处。
八绝之一是古寺兰香。古寺兰香是指四宜堂内的高10多米的白玉兰树,相传为清雍正年间的迦陵禅师亲手从四川移种,树龄超过300岁。玉兰树冠庞大,花大如拳,为白色重瓣,花瓣洁白,香气袭人。玉兰花于每年的清明前后绽放,持续到谷雨。因此,大觉寺玉兰是北京春天踏青的最佳胜景之一。
八绝之二是千年银杏。在无量寿殿前的左右各有一株银杏树。北面的一株雄性银杏,相传是辽代所植,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故称千年银杏、辽代“银杏王”。银杏树高25米左右,胸径7.5米。乾隆曾写诗赞誉:“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缘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可见她的珍贵。
八绝之三是老藤寄柏。大觉寺山门内的功德池桥边,有一古柏,上有老藤从下部树干分支出长出,很是奇特,过往者无不称奇,按现代人的说法是嫁接而来,可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科目的树种,是自然而来,天生之作,还是妙手搭缘,捏合成千古一对,耐人回味。
八绝之四是鼠李寄柏。四宜堂院内,古玉兰的西面,有一颗大柏树,在1米多高分成两个主干,在分叉处长出一颗鼠李树,故称鼠李寄柏。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她们怎么就能相融至今哪,还是古刹的风水让她们洋溢千年吧。
八绝之五是灵泉泉水,寺院最高处的龙湾堂前,有一方兴水池,山后的灵泉汇集到水池的龙首散水上,喷入池中。她的独到之处是在寺的最高处,巧妙的构思,让寺庙香火旺盛,充满了勃勃生机,一派兴旺的景象。
八绝之六是辽代古碑。在大悲堂的西北侧有一辽代古碑,刻有天王寺志延撰写的《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据碑上文字记载是奉辽朝道宗皇帝及萧太后之旨意于戊申年(1068年)三月所立。可见大觉寺悠久的历史不需要到档案馆去考究,到现场观赏就一目了然了。
八绝之七是松柏抱塔。迦陵舍利塔为松柏环绕,南面一棵松树,北面一棵柏树,松树和柏树的枝条向白塔生长,似乎是要伸手将白塔抱住,因此得名松柏抱塔。在错落有致的后花园格外耀眼,白塔给人庄重和谐之美感,让人兴叹。
八绝之八是碧韵清池。在北玉兰院中有一用整块黑色大理石雕刻出的水池,上面流下的泉水蓄在池中,又从池中顺水道向下流淌。石头上刻有“碧韵清”三个大字。走到这你会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如这泉水,没有止境,流淌和传播了中华的文化和历史。
大觉寺除了这八绝以外,寺内还有其他独特的风景,如树龄达500年的娑罗树,从龙王堂前分两路流下的泉水等。当然,喜欢文人墨客的不要忽视了那些历史人物流下的墨笔,比如乾隆皇帝的匾“动静等观”,还有慈禧太后的“法镜常圆”等,前者乾隆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个好皇帝,后者慈禧则恰恰相反,是个人人恨的昏君,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不管好与坏,他们都是推动历史的人物,值得人们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去重新审视那些影响历史的过客,重新评价他们历史上的功与过,重要的是不要忘记那段历史给我们带来的荣与耻,不管谁当政,把我们的国家带向繁荣昌盛才是人民最大的福祉。
总之,游大觉寺给我带来很多的想象,我还在想,等到山花烂漫时,满园春色,千年古树的白玉兰和银杏树将会给我带来无比新奇和充满喜悦的心情,我期待着来年的春天,再来品味她独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