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
(2012-07-22 14:40:15)
标签:
原创作品散文雨季岁月年华彭世直 |
分类: 原创散文 |
雨季,踌躇善感,有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喜欢吟唱随心的曲调,尽管有些忧伤,可萦绕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中,心中也会升起一抹云烟,如梦如痴……
昨天的雨水有点大,敲打在玻璃窗上,一颗颗水珠汇聚在一起,像水帘漫卷而下,风儿也夹带着晶莹剔透般的天使从窗而入,窗帘轻盈地舞动。我感到了清凉,郁闷的心情也随之化解。
也不知怎么,自然就来到窗前,看窗外奔腾着的河水,雨点飞撒在脸上,心中宁静了许多。心语默默地串成快乐的音符,随着滴答滴答的雨声,化作优美的旋律,在缤纷迷漫中摇曳,似忽要把我带出这喧闹的尘世,让心境空灵。
此时的我,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搁不下的心事,莫名的烦恼都如旧梦般的淡去了。看到窗前绿绿葱葱的杨树和河边旺盛的花草,还有雨水中夹杂的泥土芳香,心境如时空倒流,带着我的思想,让我漫游在过往途中,就让雨水不停的拍打,情愿回归简朴的生活和与世无争的世间。
喜欢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简短的词却是一生的写照和观感,读来倍感人生的不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但愿我们都别像失群的孤雁,还是让雨水在宽阔的视野中给我们带来和谐与美好。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北京前门大街胡同里长大的,那时天真无邪,无忧无虑,也喜欢雨水,倒不像诗人蒋捷在歌楼上听雨,常去的是筒子河、北海、什刹海和少年宫,在雨中追逐,在雨中赏荷,在雨中试放航模不知道有多惬意。这段成长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就如同我现在见到可爱的孩子们,脸上充满了阳光,让我也经常回味起那幸福的岁月。
我不满十五岁随父母下放黄陂,快二十八岁才脱离苦海,整个一个青春期都在穷苦的黄陂老家度过的,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浪漫,更谈不上雅兴,可对雨水还是别有一番情感的。家乡人均不到七分田地,还要靠天吃饭,水在人们心目中是多么重要。喜欢穿蓑衣带斗笠,光着脚丫,驾着牛儿在田间跑,对好年景充满了希望。生产队收工了,扛着大木盆,提着绳索,享着小调,冒雨去下游堰塘采菱角,捞浮萍,在艰辛中也能享受到快乐。
我的青壮年时期是在武汉度过的,要说黄陂是我的第二故乡,武汉则是我的每三个故乡,在那里我学习到好多东西,也让我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我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长江、汉江,还有东湖和磨山。这里的雨季有点着人烦,可也有浪漫的情调。我喜欢坐武汉的轮渡,在这里也曾亲自驾驶过货船夜航。经常工作之便游历大江南北,喜欢江南的雨,柔柔地,往往略带伤感,可真能化解忧愁。南唐冯延己有这样一句诗:“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远远近近的雨声,敲打着我的心弦,也润湿了我的记忆。
人进中年,41岁的我携妻儿回到了北京。在南方呆了二十好几年,突然感到一时不适应干燥少雨的北方气候。又拾起了儿时喜欢游逛的习惯,可筒子河旁当年太监们曾居住的简易平房早就没有了,为保护故宫这条路也给封了起来,只有从北海穿过去,再到后海、前海、什刹海地区。不为别的,看到大片的水,心里就觉得舒坦。别人下雨往家里跑,时间条件准许,我就会往外跑。喜欢雨中去颐和园的谐趣园,有江南的情调。唐朝大诗人杜甫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不难体会南宋蒋捷楼上听雨的感受了。
写博已成为了我的一大乐趣,特别是写这心情文字,都是实实在在的感受,敲打键盘的声音和窗外的雨声、蝉鸣、蛙叫,好像还有潺潺的流水声和分辨不出的天籁之音掺和在一起,简直就像大自然的交响曲,我的小屋不就是个鸟巢,窗户洞开了自由之门,我也能像鸟儿一样自由的在雨中飞翔,我还想变成七色的彩虹,让生活绽放缤纷的色彩。
尽管我的头发斑白了,岁月的年轮也会让我变得更加苍老,可大自然成就了我年轻的心态,不再是什么孤雁,人与人的交往只要有相互的信任存在,就要倍感珍惜。喜欢雨季,好好梳理一下杂乱的心情,还是回归自然的好,让雨点继续敲打我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