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开街随想】
(2011-05-08 20:47:37)
标签:
原创作品七律古诗新韵随笔胡同里的故事鲜鱼口岁月年华彭世直 |
分类: 原创诗歌 |
喜闻街巷鲜鱼口
修缮三年还旧颜
正午开街添喜兴
儿时过往在其间
又食老店原汁味
效仿童年心也甜
撑伞穿街寻故里
门墩宅院似当年
从网上得知鲜鱼口今天中午举行了开街仪式,心绪中又多了一份快意。要知道,我从小生长在那里,摸爬滚打走街串巷十五载,对它有太多的记忆,对它也怀有特殊的情感。
我出生在这条老街的豆腐巷里,小学就是在鲜鱼口小学读的。从家里出来,出巷子口右拐没两步就出了晓顺胡同,里外里要不了三分钟便到鲜鱼口了。鲜鱼口西口就是前门大街,正对着大栅栏商业街,其实鲜鱼口比大栅栏历史悠久的多,只不过清代后期没落了,没有大栅栏名气大,可它对于老北京来说,还是颇具影响力的一条老街,因为它有众多老字号,一直吸引着中外来宾。
路北的天兴居老字号,那可是北京最正宗的妙肝店,我从小就喜欢吃,记得当年一毛钱一碗的妙肝,我一口气要喝上个两、三碗,不知道怎么搞的,就喜欢那口,还几十年不变。下放湖北农村没戏了,可招工到武汉工作,十几年间,老有出差和探亲回北京的机会,天兴居便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全家迁回北京这么多年,离那也远了,还是要隔三差五一家三口往那跑,就为那一口吗?是怀旧吗?还是夹杂着某些情感?我也说不清。
路南那个联友照相馆也算历史悠久了,它的门脸玻璃柜当年经常摆放我母亲唱京剧时的黑白戏装照片,母亲不管是扮演老生还是扮演老旦的剧照都是那么神采奕奕,难怪照相馆总喜欢摆放她老人家的照片。最有意思的是,照相馆还摆放过我父母的半身合影的照片,记得父母都是穿着黑呢子上衣,父亲着的中山装,还戴着黑呢子帽,很有知识份子的味道,同学们看到后还总羡慕我有好父母那。
东边一点的大众戏院,小时候还在里边看过小白玉霜演的戏呢。其实大众戏院的后院与我住的豆腐巷后院子只是一墙之隔,特别是有个要好的小学同学也住在隔壁的院子里,当我们发现了这个三角地带,就经常在墙头上约会,这是三个院子的死犄角,平时跟本看不到一个人,也清静的很,房顶上成了我们谈天说地的好地方,想看戏了,等人家开锣了,就翻墙过去凑热闹。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真是很淘气。
天兴居隔壁就是华清池,到如今都忘不了那一年华清池垮塌事件,澡堂子乱成一锅粥,男的女的赤裸裸的裹着浴巾往外跑的情景,救护车都来了一大串。据说华清池当年还是一个军阀的小老婆开的,门口立有清式牌坊,还是很讲究的。家里的梁叔经常带我到哪去洗澡,一去就是半天,洗完澡让跑堂的沏上一壶茶,舒舒服服的盖上浴巾躺上一个时辰,梁叔总会给我要上小茶点让我起来吃。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蛮有意思的。
便宜坊可是清咸丰五年就立在鲜鱼口的老字号了,据说现在的门脸和里面二层小楼的格局,都保存了当年的样子,这里最有明的是烤鸭,它可不是全聚德的挂炉烤鸭,而是它独有的焖炉烤鸭,也是名扬天下的。小的时候,梁叔经常带我们出来打牙祭,便宜坊也是他的首选,因为他知道我们出来就是来解馋的,这肥而不腻的烤鸭我们吃的也过瘾,梁叔看着我们像馋猫的样子别提多高兴了。
鲜鱼口西口上路南的黑猴百货店也是我小时候常去的地方,家里无论买个什么小物件,不是妈妈就是保姆张妈带我去,还别说,针头线脑的那里全有。要说这条街还有好多值得留恋的,随着鲜鱼口的开街,我想这条老街又会兴旺起来,我会常来这里重温昔日的幸福和快乐,就让新的场景随着我的记忆来续写新的篇章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