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边一组图片拍自北京松堂斋博物馆,这可是著名收藏家李松堂(李伟)先生开办的一家私人博物馆,收藏品共有从秦砖汉瓦到明清年间的石雕、木雕、砖雕、民间建筑构件、装饰件和室内摆设、家具等千余件。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一些胡同和老街成片的退出历史的舞台,那些反映时代特色的古老而充满韵味的的一些建筑艺术精品就很难再回到我们的视野,这也成了历史的遗憾。正是因为有了像李松堂这些收藏家,才让我们有机会重温那些美好的记忆。
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国子监街3号院,乘坐地铁2号线在雍和宫站下车即到。其实这座私人博物馆最让我喜欢的是它那精美的四合院,这可是专家认定博物馆所在是目前北京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四合院,广亮金柱大门门口一对元朝上马石,雍正年间一品文官团鹤祥云图案的台阶石,一对清光绪年间“丹凤朝阳”蹲腿压面石雕,东戗檐为乾隆年间“空城计”砖雕,西戗檐为乾隆年间“月下追韩信”砖雕,两套砖雕是乾隆年间镂空透雕的精品,门面四组清光绪年间木雕雀替,尤其是西房檐下的“双喜双寿”垂花镂空木雕,东房檐的“麒麟送子”精美绝伦,青白石大明鼓形麒麟门墩,大门上的楹联是“佛道儒邻里,真善美人家”,门当为明朝万历镂空双狮透雕,乾隆26年的门楼脊背二龙戏珠衬托处宅院的古色古香,门洞有明清文字砖雕“循规蹈矩”、“克声振家”、“东海升红”、“松竹梅”,有山东曲阜孔庙的石刻楹联
“春祀秋偿尊万古圣贤礼乐”,最为难得的是,大明万历年间带款的一对“钟馗捉鬼”门神砖雕,1.6米宽、2.1米长的栩栩如生,完整无缺。
第一进院,芭蕉叶纹柱础一套及房檐垂花头坨头为明清雕刻,屋顶菱角檐、脊背、脊兽均为清中晚期砖雕,攀枝莲雀替镂空透雕,精美的木雕影壁,油漆彩画的垂花门,被《中华民居》杂志评为北京最有代表性的二道门。第二进院,东西厢房清晚期梁启超亲笔书写的“气象维新”石雕匾额、一对石雕财神、石雕“刀马旦”人物窗棂。北房前廊清光绪年间门楣木雕有上百个人物,神态各异,石栏杆雕刻有“牡丹祥兽”,栏杆柱头上的石狮、石猴、石瓜给主人带来吉祥,整块石头雕凿出来的鱼缸,配上石雕“荷花锦鲤”,预示着宅院连年有余,咸丰年款的石雕井台“古泉”二字刚劲俊美,北房前檐为明朝绿色琉璃瓦,正脊几十块乾隆年间的龙吻牡丹,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雨,砖雕上的牡丹花瓣一片都没有损坏,北房东西两侧“先天卦位图”、“后天卦位图”,苍劲古朴,为元朝保留下来的侧影壁砖雕。墙壁上“福寿康宁”、“竹声震风”、“马上封侯”等文字雕刻。北房的西南角上,建造的明清角楼更具有北京民居的特色,告诉人们这个宅院是书香门第。
博物馆一层展厅展出了明清的家族祖宗牌坊,明朝的“乌鸦反哺”木雕版画,唐朝的金丝楠木佛像及镂空的雀替、匾额、斗拱雕梁等百余件精美的木雕展品;地下展厅是巧夺天工的砖雕影壁,圆明园的石雕玉马,元朝宰相府的“胡人驯兽”门墩,唐朝的飞天舞乐,秦砖汉瓦,明清的门当户对,宋朝“郭子仪拜寿”的亭台楼阁、马匹伞盖,“千里走单骑”、“张飞立马桥上一声吼”石雕等都是历代京城、晋、徽商贾富豪、官宦人家为光宗耀祖斥资黄金万两雕刻出来的像剪纸一样国宝文物,松堂斋博物馆的民间建筑雕刻比故宫更有特色。
雕花木门,棋格木窗,房基石,柱础,雕梁,房檐石等构件都是馆藏珍品,甚至门前石质台阶也是从一个废弃庙宇中收集来的。汉代的小石猴被镶嵌在外墙上,雕刻着人物形象的清代石横梁仍然气势夺人,曾在前门外大栅栏街上风光一阵的“祥光四面”栅栏围在博物馆门前,石象、八仙雕刻门墩在栅栏内尽显古风。馆内的门窗都是古建筑上的真品,古旧的窗棂或镶在墙上,或悬于房顶,立体展示藏品的效果让天公叹服。
http://www.hudong.com/images/enlarge.gif镇馆之宝“皇帝巡游石雕梁”,包括春秋时代双鱼图案的瓦;秦砖、汉瓦;元、明、清时期的门墩、上马石、拴马桩、石雕门楼、木雕门楼、屏风、佛龛、藻井龙、彩绘斗拱等等。馆内摆放的几对门墩是李松堂先生收藏的400多对门墩中的珍品,其中一对是北京作为大都时候宰相府的门礅,图案为赵孟頫绘制的“胡人饮兽”、“胡人驯兽”,可称为门墩中的国宝了,尤其珍贵。
随着城市的改造,北京的城墙、我们祖辈世代居住的无以计数的明清民居被拆除了,那些近千年来镶嵌在民居墙壁、门楼,活跃着中国祖辈几千年生活习俗和思想文化的民间艺术的独特建筑构件曾经被当成城市垃圾被清除。早年的门楣、石梁和雀替等做得非常细致,而这些作品的创作者确正是普通的石匠和木匠,他们没有所谓的艺术修养,但千百年来艺术都是出自他们之手。建筑上的这些部件如果不是被收藏并展览出来,估计很少有人会真正留意到这些能工巧匠们的作品。一块牌、一方石墩、一个雀替,甚至一砖一瓦等等勾划了各式生活的社会,但硕大的画面中确没有落款的地方。
松堂斋民间建筑雕刻博物馆共收藏明清建筑雕刻构建就有1038件。古色古香的馆内,大部分展品都带着厚重的泥土,这更突显出这些珍贵文物的质朴。我很敬佩这些收藏家,他们把一生的心血都花在了这些珍品的收藏工作中,简单的说收藏是一种爱好,可真要把这些藏品搬出来与大家分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支撑一个博物馆的正常开放是会遇到很多困难。把喜好转变成一种利国利民的事业,这可能就是收藏家的一种境界。
以上关于松堂博物馆的介绍,一些历史文物信息来自网络。
今天与几个同事早早起来就一同去参加卢工儿子的婚礼。在隆重而热闹地婚庆典礼后的宴席上,当卢工的儿子和儿媳给我们敬酒时,当听到她的儿媳大声叫着“彭叔叔”“我们早就相识”,的话语时,我的心里不知有多高兴,简短的几个字,瞬间就如同一股暖流涌向我的心头,不知感到有多亲切。看到她能有如此幸福的今天,我这个当叔叔的真是为她高兴。
我习惯叫她小月儿,这是她新浪博客用的昵称。认识小月儿五年多了,那还是在我们几个同事周末的聚餐会上,正赶上小月儿下班来看她的卢阿姨(那时卢工的儿子正在澳大利亚学习),有幸认识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并得知她正在写博。
在小月儿的博客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并从她讲述的一一个感人的小故事,也是她与心爱人之间的情感经历中,体味到她对所爱之人的一片真情及浪漫情怀,不由不让人联想到琼瑶小说中的浪漫故事情节,就如同在她们身上重演,让人动容。
小月儿是个很要强的人,也是个多才多艺、积极向上,还颇具潜质的年轻人,我喜欢这样的年轻人,时尚而不骄狂,在努力拼博人生之路的同时,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通过阅读小月儿的博客,也让我领略了博客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小月儿引领我走上了写博之路,真是要感谢这个年轻人,是她让我找到了情感的归宿,在新浪安上了属于自己的小家。
从刚开始封闭式的随意写写,到与博友们的相互交流,也让我认识到写博客要有自己的东西,并要用心去写出自己想写的东西,随意而不是凑合,正如小月儿情感上的真情流露,才能赢得网友们的关注,才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得到朋友们的支持,从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地目的。通过网络上的交流,小月儿自然而然也成了我的博友,在这个年轻人身上让我学到了紧跟时代的风采!
我衷心祝愿小月儿这对新人婚后幸福!美满!也衷心的祝愿刚刚办理完退休手续的好同事卢工生活愉快!幸福!安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