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眼中的冬雪——读《红尘若梦》

(2010-03-06 15:40:56)
标签:

文学/原创

感悟随笔

我眼中的冬雪

红尘若梦

作家冬雪

岁月年华

彭世直

分类: 感悟随笔

我眼中的冬雪——读《红尘若梦》

连日来,每当夜幕降临,都会钻入我那小屋,一个人静静的拜读冬雪馈赠的还带有墨香的散文集《红尘若梦》,内心除了欣仰,更多的是感叹。

与冬雪相识并成为朋友两年多了,她坎坷而传奇的人生,她学识渊博、平易近人的做派,她出神入化的绝美文笔,她勤奋好强、为人师表的品质,她待朋友的真诚和友善,无时不在感染着我,正如代序中叶冬所言:“与雪姐做朋友是幸福的,无论走多远,无论相隔多少年,都留在雪姐的心里,都被雪姐深深的牵念。虽然末曾谋面,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雪姐却是我永远的心灵朋友,给了我太多的帮助和感动。”

冬雪的童年是不幸的,正如冬雪在“童年往事”中所描述的:“那是一个孤独无助的童年。”冬雪5岁那年,父亲从三峡边上的一个小村庄的祖母身边,把她接回成都家中。她“就像一只丑小丫闯进了白天鹅群的弟妹中”。母亲对她表现出了明显的嫌弃情绪,终日斥责打骂,呆在阴凉的房间,很少能和弟妹们在一起玩耍。冬雪的父亲当时在500里外的重庆工作也顾不上她。好在冬雪父母都是知识份子,家里多的就是书,在冬雪懂得什么是冷漠和残忍的同时,幼小的冬雪放学后每日为伴的就只有这与她年龄不相称的厚厚书籍了。冬雪8岁时,就已读了伏尼契的《牛虻》,米切尔的《飘》,她对文学的爱好达到痴迷程度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也就是在那年,冬雪父亲调到万县师专当校长,全家暂离成都,到了万县,住进了她大伯父为感谢她父亲对他的儿女们学识上的帮助赠予给他父亲的别墅,冬雪也算是回到了父亲身边,每日放学后,也能在鸟语花香的花园里,躺在花丛中听已上高中的堂哥堂姐们谈天说地,听他们谈着那蓬勃的理想,也体验和感受到了无穷的新鲜和乐趣。在这儿居住的两年,由于有她父亲的呵护,她母亲也不敢随意责骂她,也是冬雪童年岁月里感到最惬意的日子。

读冬雪“书的随想”不难看到冬雪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心想与书为伴的几十年。读的第一本长篇是老舍的《二马》,那年8岁。”“在长江边的花园别墅里,在那芙蓉开满的花园里,堂哥堂姐们在谈天说地,我一个人坐在一棵醉芙蓉树下,沉醉在小说里。”

冬雪11岁跳级考入省重点中学,省立成都女子中学,成了那个学校年纪最小的学生。14岁高中考试,她仍考在母校。 不知为何,在这其间,冬雪的母亲对她仍如同后母一般,就为从小不是在她身边长大的吗?日日的责骂和殴打使她的身心遭到极大的创伤,家中来了亲友,也是从不让她露面的。冬雪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孤寂中度过的。

读冬雪“苦难和温暖所在”给人更多是的感慨。冬雪出生在一个历经坎坷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可巴山蜀水的山清水秀还是滋润了冬雪温柔的情怀,赋予了她刚柔并济的性格。然而, 突如其来在政治运动,她的父母离异了,母亲丢下幺妹,携她们兄妹六人,离开西蜀,远走他乡到冀中,她的父亲则蒙受冤案,关在重庆的监狱里,备受身心折磨。”

历经磨难的冬雪这样写道:“我的少年时代是冰火两重天,小小年纪,本该承欢父母膝下,承受的却是政治风暴的雷雨,既无父爱,又无母爱。在母亲的家乡,我看惯了世人的白眼,受尽了欺侮,从那时起,我懂得了什么叫世态炎凉,什么叫人情冷暖。什么是好人善人,什么是魑魅魍魉。”

 冬雪在“永志不忘”中曾有这样的描述:“我20岁,在冀中一所师范学校教学,学校设在地处偏僻的离县城10里的小镇上,校舍是原来县政府的所在地,应该是很不错的了,只是一到了周末,本县的教师都回家了,只留下几个外地住校教师。对几乎没有什么文娱活动的年轻人来说,尤其显得寂寞和漫长。”尽管冬雪母亲因她从小不在身边长大,待她不好,可坚强的冬雪工作后还是帮母亲供养了两个妹妹上大学,支撑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家。

好在让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冬雪第二个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走路腰板笔直,办事雷厉风行,30年的军旅生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人形象的冬雪夫君。也可想象到冬雪20年的军嫂生活是何等的艰辛。

25岁那年,作为两个幼儿的母亲,再也承受不了又要工作,又要独自抚养一对儿女的重担,我申请去到丈夫驻军的那个北方城市工作,从此和那个冰雪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15年后的离开,竟产生了离开故土般的难依难舍的情怀。在江南定居后,我常常怀恋它,那是我梦中的一片热土。”

  冬雪所讲的冰雪城市就是哈尔滨,也是她认作的第二故乡。她在一首散文诗里写道:“松花江,我喝你的水,饮你的泉,徜徉于你的江畔,休憩于你的岸边。15年哺育的恩情,是慈父慈母般的恩情。15年的岁月,是生命中最为珍贵的岁月。15个春秋结下的友谊,是人生中最纯洁的友谊。15个春秋的故事是一个南国女儿深情热爱北方的故事。”是啊,这15年是冬雪引以为豪的15年,是辛勤耕耘的15年,她的学识、才气、人品、风度感染了所有的人,她桃李满天下,她的朋友也遍天下。

冬雪先生转业,一家人迁到江南,虽说同样历经坎坷,未来的道路还会有艰难,肩上还会扛起沉重的担子,可冬雪的信念是会战胜一切。正如她在文中感言:“我们从两小无猜到相濡以沫,走过了青年,中年,共度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我们的携手让我懂得相敬如宾,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扶持对于婚姻是多么的重要。”

   “ 家,如温暖的春阳,明媚的月色,它是黑暗中的灯塔,它是避风的港湾。我的第一个家,给予我苦难,但让我在苦难中经受磨难,学会独立,学会立身于这个社会,我的第二个家给予我温暖,幸福,它让我懂得爱情的坚贞,亲情的可贵。”

 读冬雪“一帘幽梦”,也让我看到了她率直和好强的一面。随爱人转业来到到江南,人到中年,一切又回到起跑线。从零起步,何等艰难!水土不服,性格秉性迥异。再加上在供职单位遇上妒贤忌才的小人,也让冬雪明白,自己孩子般率直天真的性格,怎能立足于这勾心斗角的社会?于是提前离开供职单位,自谋生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再次闯出了一条人生之路。“每日以书以文字为伴难免孤单一些。谁能读懂那玉飞凤展翅难飞的悲哀,惟我。” “还有谁像我这样以慧质兰心为镜,以琴棋诗画为友,以空谷幽兰为凭,以出世之心活在这给人希望又给人失望,给人快乐又给人痛苦,处处陷阱,使人迷茫的红尘中?晚风无语,暗里忽惊山鸟啼……”这正是冬雪当时所处心境的真实写照。

  冬雪虽说一生坎坷,可她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也让她满腹经纶,让人起敬。她在北大进修其间的作品“末名湖畔”中这样写道:“你的梦在黎明的晨曦中正远你而去,而你却在梦升起的地方疾步追赶。一切冲刺和努力都是为了挑战生命的极限,年龄和结果都并不重要。人间有太多的规矩和矫情,世间弥漫着太重的功利色彩。其实,只要你奋斗了,只要这奋斗的过程充满阳光的七彩异色,只要心灵在追求的过程中接受智慧之神的洗礼,你应该是无悔的了。”

  冬雪真可说读了一辈子的书,她对书有独到的理解与偏爱,到了极致。书是史,书是曲,书是歌,书是画,正是她从多方面去剖析文章的内涵,才使得她比常人有更多的感悟,才使得她的文字有灵气,有出乎人们想象的遐想,用大脑里储存的无数本好书中提炼出的精美词汇,组合成无与伦比的佳句,串合成让人大开眼界,爱不释手的文字,让读者也沉浸在想入非非中不能自拔。正是出于对书的酷爱,在“书的随想”中,冬雪收尾句中这样写道:“纵横万里,上下千年,甘之若饴,美之若花的书啊,你永远是我最忠实的朋友。”

喜欢冬雪散文中常见到的反问句,如“漫漫人生路”中:

你是巍峨高耸的雪山么?冰峰接踵、雪峦绵亘,独倚天边,韶光明媚 ,销魂独我情何限?     

 你是碧波万顷的太湖么?辽阔无际,波涛不惊,畅啸也何为?静思也何故?

 你是浩浩荡荡的长江么?滚滚东流不息,水驿春回,对花对酒,为谁流泪,为谁醉?

喜欢冬雪如诗如画的散文。在“ 江南雨”中“江南雨,酿造出的甘露琼浆,是激越唐诗,婉约宋词营造出的诗情画意,是才子的明眸,佳人的笑靥辉映出的风情,是湖中的浪花荡起的阵阵涟漪,是柔柔吴音的优美回响,是天涯浪子思乡箫笛的心曲。”

冬雪这部散文集里,大部分是抒情散文,不论是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还是对家乡朋友的眷恋,还是巴山蜀水、华北平原、北国冰城还是江南的无锡,她都用最美的词汇,最确切的文字来表述那份真挚的情感。让人动容。

我叹服冬雪的文学功底,更欣赏她那文采飞扬的文字。在“诗意江南”中,“我携一卷唐诗宋词,越过茫茫蜀道,关山风雪,穿越黄河长江,奔你而来。”自信!大气!几十年在古今中外的书籍中废寝忘食的吸收文学素养,造就了冬雪在文学领域的成就。读冬雪的散文是种享受,读过冬雪的文章就会让你记住这个不寻常的女性。

我曾在冬雪的博文评论中说过: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知识铸就了您的才气,在我眼中您才是位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也代表着中国知识份子的形象!只要到您的小家中,都会让我受益匪浅,这还要感谢您才是。是啊,是网络让我们相识,从最先的称呼她冬雪老师开始,通过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还有好感,让我们成为朋友,我也直接称呼她冬雪,可在我心中,她永远是我的老师。

 

 

后记:

冬雪,四川省成都市人,河北师范大学毕业,1997年-1998年在北京大学英语系进修两年英语,历任无锡市第二、第三、第四届电影、电视家协会常务理事,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发表过《醉芙蓉》、《紫园》、《红杜鹃》等三部长篇小说,还有散文集《红尘若梦》,电视连续剧《白芙蓉镇与紫丁香》、《少女的彷徨》、改编电视连续剧《浪花》,共计发表一百余万字的作品,受到好评。个人传略1995年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1997年收入《世界华人艺术界名人录》。

 

冬雪博客:http://blog.sina.com.cn/dongxue66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闲逛京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