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冬雪——读《红尘若梦》
(2010-03-06 15:40:56)
标签:
文学/原创感悟随笔我眼中的冬雪红尘若梦作家冬雪岁月年华彭世直 |
分类: 感悟随笔 |
我眼中的冬雪——读《红尘若梦》
连日来,每当夜幕降临,都会钻入我那小屋,一个人静静的拜读冬雪馈赠的还带有墨香的散文集《红尘若梦》,内心除了欣仰,更多的是感叹。
与冬雪相识并成为朋友两年多了,她坎坷而传奇的人生,她学识渊博、平易近人的做派,她出神入化的绝美文笔,她勤奋好强、为人师表的品质,她待朋友的真诚和友善,无时不在感染着我,正如代序中叶冬所言:“与雪姐做朋友是幸福的,无论走多远,无论相隔多少年,都留在雪姐的心里,都被雪姐深深的牵念。虽然末曾谋面,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雪姐却是我永远的心灵朋友,给了我太多的帮助和感动。”
冬雪的童年是不幸的,正如冬雪在“童年往事”中所描述的:“那是一个孤独无助的童年。”冬雪5岁那年,父亲从三峡边上的一个小村庄的祖母身边,把她接回成都家中。她“就像一只丑小丫闯进了白天鹅群的弟妹中”。母亲对她表现出了明显的嫌弃情绪,终日斥责打骂,呆在阴凉的房间,很少能和弟妹们在一起玩耍。冬雪的父亲当时在500里外的重庆工作也顾不上她。好在冬雪父母都是知识份子,家里多的就是书,在冬雪懂得什么是冷漠和残忍的同时,幼小的冬雪放学后每日为伴的就只有这与她年龄不相称的厚厚书籍了。冬雪8岁时,就已读了伏尼契的《牛虻》,米切尔的《飘》,她对文学的爱好达到痴迷程度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也就是在那年,冬雪父亲调到万县师专当校长,全家暂离成都,到了万县,住进了她大伯父为感谢她父亲对他的儿女们学识上的帮助赠予给他父亲的别墅,冬雪也算是回到了父亲身边,每日放学后,也能在鸟语花香的花园里,躺在花丛中听已上高中的堂哥堂姐们谈天说地,听他们谈着那蓬勃的理想,也体验和感受到了无穷的新鲜和乐趣。在这儿居住的两年,由于有她父亲的呵护,她母亲也不敢随意责骂她,也是冬雪童年岁月里感到最惬意的日子。
读冬雪“书的随想”不难看到冬雪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心想与书为伴的几十年。读的第一本长篇是老舍的《二马》,那年8岁。”“在长江边的花园别墅里,在那芙蓉开满的花园里,堂哥堂姐们在谈天说地,我一个人坐在一棵醉芙蓉树下,沉醉在小说里。”
冬雪11岁跳级考入省重点中学,省立成都女子中学,成了那个学校年纪最小的学生。14岁高中考试,她仍考在母校。
读冬雪“苦难和温暖所在”给人更多是的感慨。冬雪出生在一个历经坎坷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可巴山蜀水的山清水秀还是滋润了冬雪温柔的情怀,赋予了她刚柔并济的性格。然而,
历经磨难的冬雪这样写道:“我的少年时代是冰火两重天,小小年纪,本该承欢父母膝下,承受的却是政治风暴的雷雨,既无父爱,又无母爱。在母亲的家乡,我看惯了世人的白眼,受尽了欺侮,从那时起,我懂得了什么叫世态炎凉,什么叫人情冷暖。什么是好人善人,什么是魑魅魍魉。”
好在让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冬雪第二个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走路腰板笔直,办事雷厉风行,30年的军旅生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人形象的冬雪夫君。也可想象到冬雪20年的军嫂生活是何等的艰辛。
“25岁那年,作为两个幼儿的母亲,再也承受不了又要工作,又要独自抚养一对儿女的重担,我申请去到丈夫驻军的那个北方城市工作,从此和那个冰雪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15年后的离开,竟产生了离开故土般的难依难舍的情怀。在江南定居后,我常常怀恋它,那是我梦中的一片热土。”
冬雪先生转业,一家人迁到江南,虽说同样历经坎坷,未来的道路还会有艰难,肩上还会扛起沉重的担子,可冬雪的信念是会战胜一切。正如她在文中感言:“我们从两小无猜到相濡以沫,走过了青年,中年,共度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我们的携手让我懂得相敬如宾,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扶持对于婚姻是多么的重要。”
喜欢冬雪散文中常见到的反问句,如“漫漫人生路”中:
你是巍峨高耸的雪山么?冰峰接踵、雪峦绵亘,独倚天边,韶光明媚
喜欢冬雪如诗如画的散文。在“ 江南雨”中“江南雨,酿造出的甘露琼浆,是激越唐诗,婉约宋词营造出的诗情画意,是才子的明眸,佳人的笑靥辉映出的风情,是湖中的浪花荡起的阵阵涟漪,是柔柔吴音的优美回响,是天涯浪子思乡箫笛的心曲。”
冬雪这部散文集里,大部分是抒情散文,不论是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还是对家乡朋友的眷恋,还是巴山蜀水、华北平原、北国冰城还是江南的无锡,她都用最美的词汇,最确切的文字来表述那份真挚的情感。让人动容。
我叹服冬雪的文学功底,更欣赏她那文采飞扬的文字。在“诗意江南”中,“我携一卷唐诗宋词,越过茫茫蜀道,关山风雪,穿越黄河长江,奔你而来。”自信!大气!几十年在古今中外的书籍中废寝忘食的吸收文学素养,造就了冬雪在文学领域的成就。读冬雪的散文是种享受,读过冬雪的文章就会让你记住这个不寻常的女性。
我曾在冬雪的博文评论中说过: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知识铸就了您的才气,在我眼中您才是位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也代表着中国知识份子的形象!只要到您的小家中,都会让我受益匪浅,这还要感谢您才是。是啊,是网络让我们相识,从最先的称呼她冬雪老师开始,通过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还有好感,让我们成为朋友,我也直接称呼她冬雪,可在我心中,她永远是我的老师。
后记:
冬雪,四川省成都市人,河北师范大学毕业,1997年-1998年在北京大学英语系进修两年英语,历任无锡市第二、第三、第四届电影、电视家协会常务理事,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发表过《醉芙蓉》、《紫园》、《红杜鹃》等三部长篇小说,还有散文集《红尘若梦》,电视连续剧《白芙蓉镇与紫丁香》、《少女的彷徨》、改编电视连续剧《浪花》,共计发表一百余万字的作品,受到好评。个人传略1995年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1997年收入《世界华人艺术界名人录》。
冬雪博客:http://blog.sina.com.cn/dongxue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