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的磨难(33)新生活的期盼

(2009-10-31 16:22:09)
标签:

文学/原创

回忆录

青春的磨难

度日如年

岁月年华

分类: 蹉跎岁月

冬日里的茶场是冷清的,也没有多少活可干,知青们不像下放到大西北或北大荒等地的知青回趟家那么难,三几十里的路程,拍屁股就走了,大多又是“高干”子弟,是不是的还车接车送,最差的也能蹭个车,那个年代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要遇到变天,知青点里就剩不下几个人了,让人感到很冷清。

没交上三个月的朋友亚利参军走了,好在还有双清和秋芳总能陪伴在我的左右,他们有点像我在黄陂老家时的患难朋友欢和凤,尽管相处时间没有他们长久,可我们同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如同兄弟姐妹,形影不离,总有说不完的话,总有内心的小秘密相互吐露,也让单调的生活多一番情趣。

双和欢,芳和凤,前者肩宽体魄、五官端正,块头不小,都像个地道的男子汉;后者亭亭玉立、眉目清秀,轻巧秀丽,也都有大家淑女之长相。我也想不明白,一边黄陂,一边孝感,两方水土,两边的朋友,可行为举止简直就是同出一辙,就像老天有眼,有意赐给我朋友,让我在逆境中有个能吐露心扉的港湾,让我感受不到离家的孤独。

从黄陂转点到孝感知青点,这的确又是我人生经历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这里,除了朋友,让我切身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真善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红的一家人,憨厚的万叔,厚道的万婶,可爱的小妹妹红和敏,还有那个酷似万叔的小弟弟,他们一家人淳朴善良的最大共同点是落在每个人脸上的甜甜笑容和迷人的酒窝,谁遇到他们一家人都会感到庆幸,因为他们一家人都是乐于助人,不求回报,最能称的上的天下好人。不是通过母亲认识红的一家人,我后半生的历史就要重写了。

想起在黄陂老家十二年的生活,除了欢和凤,朝夕相处陪伴了我那么多年,还有王家河公社粮管所的韩姨,镇上供销社的小郭姐,机械厂与我同龄的桂香姐,还有大队团支部书记的锡兰妹妹,虽说她们早在我之前走出了那片黄土地,落户到了武汉、襄樊等大城市,可她们的身影一直记忆在我的脑海里,她们都是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及我的家人无私的帮助及精神上的最大支持,还有情感上的最大关爱,这都是让我永远不能忘记的。

转眼要开春了,知青领队胡队长告诉我,他还有两个月就要期满回城了,还是回到孝感地区物资局原单位去工作,并让我放心,在他走之前一定解决我的招工指标问题。虽说还没落实,也可以说巴掌还没一撇,可我还是异常兴奋,因为这事关我今后的人生走向,也算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了,我太想得到这样的信息,哪怕只有一线希望。

在黄陂老家,后几年里,眼巴巴的看着比我小的多的弟弟妹妹们都陆续被安排了招工指标,去了湖北的一些大城市工作,唯独我,不管你表现多好,受过多少奖励,下放了多少年,经历了多少磨难,先是为我父母的问题没有最终落实政策而排不上队,落实政策了,希望来了,可又以我家条件好为由,要优先安排条件差的知青回城,简直是一派谎言!我是看出来了,其它知青都是投亲靠友回来的武汉知青,又都和大队里的干部有关联,一时是轮不上我的。我也看透了,除非就剩下我一个人,否则别想从这里走出去。

可他们哪里想到我的感受,他们哪里会替我着想,在他们这些大队干部中间还有我没出五福的哥哥,怎么一点同情心,一点人情味都没有呢。难怪我应叫嫂子的人早就在村子里扬言:“他们家两兄弟就别想从这儿走出去。”我也反复回忆这些年我是在哪得罪了她,只有一点可能,那就是她要把她亲戚的孩子介绍给我做对象,而我没有同意。真要是为这个,那她的心胸就太狭隘了,也不配担当乡村的小学教师。他们有权有势,而我却无可奈何。只上过小学四年级就失学的弟弟这时他们是摁不住了,北京方面来人落实政策,我的弟弟和母亲一同迁回北京已成定局,正在办理回京手续,而我属于知青,在他们的掌控之下,这让我看不到希望,只能背井离乡寻求新的出路。

难怪时隔几十年,我一直不能忘记这些人的丑恶嘴脸。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疯狂地整治我们一家人,无数次的批斗会、学习班、关小号,说心里话,从心里痛恨他们,曾祈祷苍天把他们这些没有人性的魔鬼打下十八层地狱,可反过来一想,我不再诅咒他们了,他们也是时代的牺牲品,可拨乱反正落实政策之后他们还一意孤行,是说不过去的,也是天理所不容的。他们和我前边讲到的非亲非故帮助过我的人,至今让我不能忘怀的朋友们相比,他们身上缺少的是人性的良知和行为的愚昧,他们才是可悲的另类,不会有好下场的。

红的父亲万叔在私下里配合胡领队为我的事四下奔走,我在孝感结识的这些弟弟妹妹们都希望我早日脱离苦海,用万叔的话说,近十三年的磨难也该尽早有个了断了。他们所做的一切让我好感动,他们和我没有血缘关系,万叔和胡领队他们都是凭借着自己的良知和同情心,义无反顾的要帮助我,在他们身上让我看到了什么才是真善美,让我看到了天底下还是有好人。

一九七九年的二月,终于有了好消息,铁道部武昌车辆厂和湖北省电力工程公司来孝感地区招工,胡领队明确告诉我,我来知青点上虽说时间不长,也只刚刚半年时间,可我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地区党群知青领导班子决定给我一个招工指标,让我先有思想准备。

那一夜我兴奋的没能入睡,父母及弟弟已先后迁回到了北京重新安家,没有意外,我也会很快招到武汉工作,新的生活又将重新开始。


待续《青春的磨难(34)走出黄土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座上宾
后一篇:秋雪秀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