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市纺织总厂工会主席田艺堂在三江市算是有一号的人物,人称田秀才。别看田秀才五十几岁了,能歌善舞,写有一手好字,可还是咱三江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哪。最让人羡慕的是他那双胞胎的两个女儿,眉目清秀,骨子里就透着才气,谁见了都喜爱。
田艺堂祖辈上就是书香门弟,这种家风一直沿袭至今,他也算是光宗耀祖了,不但自己成才,还培养两个女儿上了大学。如今两个女儿都已毕业,大女儿文静分配到了市文化馆工作,小女儿则应聘到了市民政局工作。田艺堂快到享清福抱外孙子的好日子了。
说起田艺堂也是不易,贤妻81年因乳腺癌离他而去,那年两个孩子刚刚上初中二年级,他又是爹,又是娘的,硬是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他把父爱全部倾注到了孩子们身上。孩子上高三那年,田艺堂简直成了皮包骨,好在没倒下,他的精神也带动了两个孩子发奋读书。孩子也算争气,没有辱没世袭的家风。
大女儿田文静分配到市文化馆工作,也是有因的,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就是吃这碗饭的。从小再受到父亲的艺术熏陶,也能拉会唱,不但写一手好字,还能画一手好画。人漂亮不说,还有一股子气质,令一些少男少女们都不敢直视的看她,这就是文静的魅力所在吧。
她在文化馆也算是多才多艺的老师,馆长赏识她,也很器重她,不管在什么场合,也不顾及周围的同事,总是说文静是当头的料,早晚文化馆就是她的了。这半开玩笑的话,也引起了同事的妒忌。
好在文静是个很有心计的人,总会来事,不管是头,还是兵,都伺候的好好的。渐渐的,馆里的上上下下也都服她了。就连文化局的领导也是偏爱她的,经常带帽下达指标,点名带姓的要她参加市里的一些重大外事活动。由此看来,文化馆馆长的玩笑话,也不是随便开的,文静的前程无限美好啊。
小女儿田文洁与姐姐田文静不是一类人,生性好动,考到市管理干部学院,是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四年的大学不知是怎么读下来的。成天都有约会,不是中学的,就是高中的,大学同学就不说了,应酬多,聚会多,她总是属于有号召力的,身边也总有一帮子铁哥们儿。
过于维护家风的父亲田艺堂是看不惯的,可也没办法,孩子大了,时代也不同了,他与老二约法三章,一是必顺要拿下大学学位,二是不准在外过夜(要就在家,要就在学校。),三是不要做违法的事。田艺堂也看出来了,这老二不是省油的灯,别辱没门风就行了。
田艺堂着急是着急,可当文洁把毕业证书递到他手上的时候,还是让他感到欣慰。女儿是真的大了。
文洁被应聘到市民政局工作是一家人没想到的,往这些事业单位来的,都是学校的尖子学生,由学校推荐给市政府,再由市政府干部处挑选。可大家都知道,文洁能混下毕业证书是她玩的好,打小抄是她的绝活,六十分万岁她是有把握的,可怎么也不会抄个优秀吧。难道她把老师收买了?难道她有市政府的关系?这年头,不能门缝里看人,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同学们小看文洁了,她属于外向型的人,敢想敢干,改革开放的今天就需要这样的精神。能毕业,60分和100分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看你社会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综合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这四点,文洁都具备,与人交流起来,就会让人感到她是生活的强者,她能改变一切。
文洁的老师也看重的是她这一点,她的毕业论文,思路宽广,课题新颖,效益突出,评估准确,创意切题,有一定的水准。主管老师把她的论文作为优秀论文,推荐给了相关部门。
文洁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先后给市里的十多个自己喜欢的单位邮寄了自己的简历,推荐自己的才能。先后有六个单位邀请她去做面试,民政局就是其中一个。要知道,那个时代还处在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一些人还没有如今这么开放,文洁正是敢吃螃蟹的那拨人,时代也需要这样的开路先锋。
文洁兴奋了!她第一个感谢的就是大学的班主任,是她理解和支持她,给了她打开新生活的大门钥匙。文洁也感谢父亲,是他的尊尊教导,使自己没有偏离航线,血缘关系使自己有了更多的才学基因,与父亲粘连,得到了他智慧的衣钵。
文洁的才干在她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得以发挥,她算是遇到好领导了。
局长是三十六岁的年轻人,研究生学历,也是市里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他思路敏捷,作风干练,用人的原则是优秀的素质和突出的才干。那些靠吹吹拍拍上来的无所作为的庸人之辈,就别想在这有立足之地。
局长考核干部的标准,是要看你的业绩、你的工作效率、你的管理效益、你的创新能力、你的独立思考能力、你的表率作用,还要看你是否能真抓实干,更要看你有没有团队精神。否则你是不适合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的,也是不思进取的。
文洁感到了工作的压力,更感到了自身的责任。文洁看重的正是这里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工作风气。她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她将用业绩来证明自己的才干。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