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蹉跎岁月 |
电闪雷鸣,天空下着不小的雨,雨点打在水田里,水面接连不断的泛出的一片片气泡瞬间被释放,层出不穷。昏黄的天,开阔的视野,大自然在这贫穷的山村,也有它内在的美。这时要有画家来写生,定能有好心情,
这是生产队放假的日子,田地里下不去脚,根本干不了活,乡亲们不是搓麻就是打扑克,年岁大的索性就偎进了被子里,一日三餐也改成了二餐,不是村干部,他们巴不得天天不出工才好那。
不出工,我们家是有事干的。我和弟弟带上斗笠,穿上蓑衣,高高的挽起裤腿,光着脚丫,按计划,我们要做出砖的准备工作。让弟弟先去牵头水牛来,我背上犁,带上铁锹就朝稻场边上的一块水田走去,我们要用这块田里的土和泥做砖,这是经得村干部特批的,盖房的石头准备的差不多了,还需要三千来块黄泥砖做中间的二道山头墙和左右四间房和堂屋后间的隔断墙。做砖也是个力气活,这可挡不住我们,几十立方的石头都让我和弟弟利用工余时间弄回了家,这也是小菜一碟了,什么事都别想难住我们,乡亲们做这些事都是请人帮忙做,就是管个饭,我们管不起,可我们有的是力量,我们不会做也要学着做,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边学边做了。
弟弟把牛牵来了,给牛套上人字驾辕,我就开始犁田了,别看这犁田,还是个技术活,你要是没犁过,犁的铲头,不是深了就是浅了,要就是看拉着跑,一点没犁着,好在我偷偷学习这个,已经掌握了犁田犁地的技巧,现在要自已干了,一点也不怵。这要是不用牛来犁田,光靠人一锹一锹的踩挖,就太慢了。
下农村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暗下决心,既然来到农村,不管家里的问题最终怎么解决,我都要学习种田技术,我不光要学犁田,还要学习撩秧下种,我要做长期在农村的打算,文革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结束,父母问题不知几时才能得到平反,我们还能不能回北京都是个未知数,我必须做生活的强者。
雨下个不停,随着“驾!”,“驾!”赶牛的吆喝声,弟弟也把田中间做了围拢,开始放水进来了,犁的沟里引进来了水,犁田的速度加快了,也就是两个来钟头,估计用于做砖面积的田就犁出来了,我们把事前扎切好的稻草铺在了刚刚犁过的田里,我们又把平时捡回的一些碎麻,碎棕都铺在了田里,我们知道,我们家乡做房用砖,都是没经过烧制的砖,就是田里的土,加上水,加点稻草,把土和熟,用砖模成型,晒干就行了。好在我们家,我是下决心在外四墙都用石头砌墙的,这种黄泥砖只用在内山头墙,淋不到雨也就无所谓了。看到乡亲们,为了省钱省力,外墙都用这种没烧制的砖,我真不敢想象,春季下大雨,他们怎么都不怕把黄土砖墙淋坏了那,真是过一天是一天啊,他们不考虑那么远。
到了吃午饭时间,妈妈打着伞来喊了,我和弟弟回到家就三口并作二口的吃起来了,我们要抢着下雨天,生产队不出工,下午好开始踩泥,把泥和熟,等天一晴,稻场晒干,就可以起泥制砖了。越是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看着我们吃饭,她下不得我们受罪,可又没有办法。父亲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往返北京的平反工作了,一有空就写他的申诉材料,他把这个家也算是交给了我,我现在还真是挑起了家中的大梁,在村子里也硬过硬的算是响当当的男子汉了。
雨一直下个不停,到了下午也没有减弱的架势,我和弟弟一人赶着一头牛,在田里逆时针的转着,2个人,2头牛,12条腿,拼命加快挤压的速度,这比犁田费劲多了,也消耗体力。不把田泥和熟,这砖是不会结实的。我们知道,修万里长城,那个年代做砖里边都要灌江米汤,就是为了砖的结实,何况修长城的砖,还是经过砖窑烧制的呀。我们老家穷,没有条件,只能是多添点筋料,尽可能把泥和熟,没有别的办法。
天渐渐暗了下来,雨也停了,雨过天晴的夜晚天空格外美,远处天空还挂着屡屡彩云,我和弟弟赶着牛,还在遐想着我们的未来。我坚信村里的好朋友凤珍爸爸说过的话:“他们兄弟俩个,早晚是要回北京的。”
晚上十点来钟,做砖用泥就算和好了,我和弟弟把牛赶回牛圈,吃过晚饭,草草洗洗就入睡了,说实在的,太累了,主要是两条腿,一点劲都没有了,明早还要出工那。
让稻场晒过二天,第三天我们就开始做砖,打仗还要父子兵,父亲也来帮忙了,天没大亮我们就开始干上了,先要把泥从田里挑到稻场上,再用铁耙子把泥抓到木制砖模里,用脚踩,再用手揣,抹平后,一提起砖模架,一块砖就算成功了。就这么简单,就是要力气。
三千块砖,晚上掌灯时分就完成了,连村东头吃过晚饭的乡亲们都跑过来看热闹,“又是老五家的两个孩子,不请人,自己都干了。”民兵连长也说话了:“村里的孩子,没一个比的了北京回来的兄弟两个,他们真能吃苦。”我父亲在家里排行第五,村里的长辈们,都叫他老五,乡亲们都说他会教育子女,我们启心里也高兴,我们不比别人差,我们就要做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