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增其旧制/因地制宜 前人之述备矣/关怀备至
B.至若春和景明/风和日丽 先天下之忧而忧/争先恐后
C.岳阳楼之大观/今古奇观 或异二者之为/中庸之道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业精于勤 不以物喜/以天下为己任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政通人和 通情达理 B.百废具兴 意兴盎然
C.去国怀乡 人去楼空 D.吾谁与归 物归原主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忌不自信 小信未孚
C.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 满招损,谦受益 D.则用力至微 谨小慎微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窃窃私语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满面春风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不容发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惶诚恐
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宜妄自菲薄 薄暮冥冥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把酒临风
C.性行淑均 山行六七里 D.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遗憾) 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可以)
C.属予作文以记之 (写文章) D.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趣,情趣)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
A. 怅恨久之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 举大计亦死 管夷吾举于士
C.上使外将兵 使人索扁鹊
D.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8. 下列选项中的“以”字与“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
A. 杀之以应陈涉 B. 虽不能察,必以情
C. 皆以美于徐公 D. 先帝不以臣卑鄙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政通人和 阡陌交通 B.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
C.长烟一空 长堤一痕 D.把酒临风 临溪而渔
10.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少有大志/积少成多 遂屯淮阴/屯大泽乡
B.命将出师/良师益友 北伐之志/专心致志
C.使自召募/使人问之 将其部曲/将计就计
D.人思自奋/咎由自取 击楫而誓 /樯倾楫摧
1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朝服衣冠/入朝见威王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
B 私我也/自私自利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C又弗如远甚/神弗福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常以谈笑讽谏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帝感其诚 邹忌修八尺有余/静以修身
12.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行拂乱其所为
B. 及渡江 针石之所及也
C. 睿素无北伐之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D. 尝为胡骑所围数重 尝贻余核舟一
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国恒亡 或以为亡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五月渡泸
C.管夷吾举于士 忠志之士往忘身于外 D.入则无法家拂士 乃入见
14.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使人问之/平白无故故弄玄虚 B.望桓侯而还走/走漏天机走为上策
C.莫不私王/正直无私窃窃私语 D. 寡人之过/闭门思过将功补过
15. 为“春和景明” 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2分)
A 景物 B 风景 C 光景 D日光
1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忠之属也 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 B.登轼而望之 越王苦会稽之耻
C. 何以战 以来其心 D.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1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或异二者之为 或遇其叱咄 B.是进亦忧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或异二者之为 仲淹为将 D.固辞不拜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8.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作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
理解:表面交代了滕子京“谪守”的遭遇,实则表现了作者自己虽贬官在外,但仍心忧
天下的情怀。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翻译: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
理解:描写洞庭湖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广阔、浩渺的壮丽景色。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翻译:沙洲上的鸥鸟在空中飞翔,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洲上的芷草、兰花, 茂盛青翠。
理解: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
19.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理解: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景象已经记述得很详尽了,作者觉得自己再也无法超越,所以下文不再描写景色。
【乙】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祖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别人讥讽(的心情),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色,感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理解:在阴晦的天气登上岳阳楼,迁客骚人就会想到自己人生中遭遇的挫折,从而产生悲伤之情。
【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理解:“古仁人”的心境与“迁客骚人”不同,“古仁人”有着更加广阔的胸襟,更为高尚的人格。
20.结合上下文,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透露出邹忌在询问自己和城北徐公谁更美时, 得意又疑惑的复杂心理。这一问推动了事情的发展,由此引出妻、妾、客对邹忌的赞美。
B.“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表现了宋神宗急于了解王安石首先要采取什么措施,并流露出对他知经术但不能施行于世务的不满。这一问引出王安石的回答和其后新法的颁行。
21.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翻译: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理解:滕子京请我记述的是他治理巴陵的功绩和重修岳阳楼的盛事。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祖国、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心情,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十分悲伤。
理解:前文由人心悲凉写到天气恶劣。淫雨、阴风、浊浪的景象,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C.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理解:句中的“斯人”指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古仁人”。
2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翻译:半夜时听到鸡鸣声,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于是起床舞剑。
理解:成语“闻鸡起舞”就出自这里。后用来指志士及时奋发。
【乙】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翻译: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有听到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人。
理解:这句话交代了出师北伐是顺应民心、符合民意的。
【丙】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翻译: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
理解:祖逖认为此次北伐凶多吉少,会像大江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23.依据上下文,对文中三处画线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理解:邹忌在与妻、妾、客的对话中,在当面与徐公比美并暮寝而思之后,明白了自己受蒙蔽的原因。
【乙】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理解:邹忌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全国百姓进行类比,使用排比,一环扣一环地分析大臣们不同的表现,体现了大臣们尽职尽责的态度,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
【丙】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24.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医生喜欢给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
理解:这句话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表现,同时是他反驳扁鹊的名言,也常常成为他愚昧
顽固的佐证。
【乙】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很严重啊。
理解:邹忌利用自己的家事类比国事,而且分析了齐王身边的人对齐王的心理,从而才认为齐王受蒙蔽很严重。
【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拜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理解:燕、赵、韩、魏等国来到齐国是想拜见邹忌。有邹忌这样可以巧妙进谏的大臣,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了其他国家。
25.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因此来使他的思想活跃起来,增加他过去做不到的能力。
理解:所有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内心和身体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
与曲折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
翻译:人们常常会犯过失,这样之后才能更改。
理解:客观环境的困难和自身判断的失误,常常会使人的行为出现各种错误。只有正
确认识这些错误,积累经验教训,才能够有所改变。
【丙】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内心受到折磨,思想受到阻碍,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理解:个人因为环境的困难而忧虑、困惑,而他也在不断冲破这些困难的过程中,
活跃思维,提升能力。
26.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扶苏以数谏故 滥竽充数 B. 度已失期 审时度势
C. 今亡亦死 亡羊补牢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挑拨离间
27.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甲】天下苦秦久矣。
翻译: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很久了。
理解:百姓受秦朝暴政的长期压迫,痛苦不堪,这是人民愿意起来反抗的根本原因。
【乙】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翻译: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为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让天下人来歌颂他们,
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理解:陈胜提出“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原因是:扶苏本应该被立为皇帝,而
且很贤明;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
他。冒用扶苏、项燕的名义可以让更多人追随自己。
【丙】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翻译: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理解:从这些士兵的神态动作可以知道,士兵们已经知道“鱼腹藏书”“篝火狐鸣”这些
事儿都是陈胜所为,因而对他心生畏惧。
28.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信任神灵。
理解:这句话表明鲁庄公把战争的胜利寄希望于神灵。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翻译:曹刿下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
形,说:“可以了。”
理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善于把握反攻的时机。
C.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
翻译:饮食不要求珍奇,衣服不穿两层,不用二色作为装饰。
理解: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越王为了雪会稽之耻,衣食非常俭朴。
29. 下列对文段语句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理解:作者将古代道德高尚的人与迁客、骚人进行对比,凸显他们的高洁。古仁人将自己的喜忧之心定位于“在朝廷做官”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两种情况,表现喜忧全取决于天下人的政治情怀。
B.先天下之忧而忧
翻译: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
理解:这是范仲淹借古仁人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乙文中所述范仲淹的行事风格,所做的
几件事,不管是“居庙堂”还是“处江湖”都是忧天下在先。
C. 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起回家呢?
理解:作者用这样一个反问句加强语气,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
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同时对朋友的期望之情。